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前不久看綜藝節目,這才發現,曾經陪伴我們一起成長的主持人汪涵也到了中年,45歲的汪涵略顯蒼老,但是卻活得更加明白了。
事實上,人到中年,是一個重新體會生活,重新認識生活的過程,更是調整我們認知的階段。汪涵自己在綜藝節目中深情地闡述,現在更多是回歸家庭,年輕的時候,可能忙著拼事業,但是等到了中年,這才發現,有時間守護在家人身邊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父母都會老去,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有人在節目中,問汪涵為何不拍戲,汪涵在節目中說道,自己的父母非常老了,他的父母心臟搭橋,左眼失明,正是健康最要緊的關頭。
如果一旦接戲,幾個月的時間都會在劇組中,根本抽不出時間來陪同父母,在這個關鍵時期,每個錯過或許都是終身的遺憾。對於人到中年的人來說,我們才會明白父母曾經深沉的愛。
父母是我們的根,沒有根就沒有我們成長,每個父母的付出都是如此。年輕的時候,我們還不會覺得父母老得太快了。
但是等到我們到了中年,父母都過了六十的時候,你忽然會發現,曾經那個輕巧能幹的父母動作怎麼那麼慢了,那個曾經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給予我們最強大支撐的父母怎麼這麼快就老了。
人到中年,無論我們多忙,都請記住給自己父母多一些陪伴和支持。和父母多一些聊天,聽聽父母的嘮叨也好,每個嘮叨中都藏滿了愛,更藏滿了對我們期待與祝福。
人到中年,往往也是我們事業到達一個平穩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即使我們再努力,可能成效與天花板也在那裡,讓我們無處可逃。
對於汪涵估計也是如此,作為主持界一哥,他的內涵與擔當早已在曾經的歲月中練就紮實的功底。
在工作中,他慢慢開始做得不是加法,而是減法,這種減法是我們擁抱生命的每個階段。人到中年,為我們的父母留下陪伴的時間,你才不會後悔,更加知道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所做出的選擇,其實也不過是回歸自己內心,讓內心坦然才會換來生命真正的幸福。
更多關於人生的幸福,成長的真相,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從社會眾生百態告訴你人生幸福的底色和找到幸福的方法,歡迎更多的人閱讀。
二、教育好孩子也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人到中年,我們還需要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孩子的陪伴我們也不能錯過。每個孩子都是來自我們生命的種子,孩子的成長需要每個父母的引導。
汪涵講述自己的兒子五歲了,他說這個時期太重要了。學過心理學的都知道,孩子五歲的時候,正好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作為父親的汪涵不是不知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是陪伴與引導。好的父母都是言傳身教的,沒有陪伴,又怎麼會有好的教導與行為?
在孩子的成長中,每個父母的角色都不可缺少。因為孩子心智的成熟需要吸收是父母雙方的力量。
比如吸收母親溫柔的力量,感受到溫柔所帶來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需要雄性力量的引導,讓孩子成為有力量感,懂得為自己目標堅持與追逐的人。
當我們在孩子成長關鍵期沒有錯過的時候,孩子未來的心智也會慢慢完善,未來面對人生的挑戰也會有了更多的底氣和動力。不錯過孩子的成長,告訴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負責,你的世界才會更加蔚然發展。
三、人到中年,你才知道,家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底牌
人到中年,你才會知道,我們所獲得的成就都離不開父母的鼓勵還有支持,更離不開家人的背後付出。
汪涵的回歸也是告訴我們中年人一個最大的現實,一個中年人最大的底牌是家庭,家好一切都好,家不好,你才會感覺到揪心和無力的感覺。
一個人能走得多遠,與我們家庭的力量密切相關,當你能夠從家裡得到支持的人更多時候,你的內心力量會更大,你所做的事情也會得到更多人支持。
人到中年,家是一個人最大的底牌,對待這張底牌,我們不要無盡的索取,更不要把家人留在身後一個人面對所有,而是隨時隨地地站在家人身邊,告訴他們,我在這裡,和你一起並肩奮鬥和共同成長,這才是我們面對家庭所最需要的責任感。
回歸家庭,並不是一種退卻和讓步,相反,回歸家庭,經營好家庭才是一個男人最大的本色,更是一個男人最有智慧的體現。
今日話題:你認為人到中年,是否家庭才是一個最大的底牌?歡迎探討與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gO3pG4BMH2_cNUgDS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