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首關於暴雨的古詩詞,看看古人怎麼寫天氣?文采學起來

2019-08-02   心田花開學校

最近多地都在高溫和暴雨模式之前來回切換,暴雨的熱搜就沒有褪下過,成都今天中午也結結實實下了場大暴雨,和微微的雨天不同,暴雨天往往給人很大的視覺衝擊力,所以很多關於暴雨等極端天氣古人都有很多極富想像力的古詩詞。

今天心田君就給大家分享10首寫暴雨的古詩詞,看看古人寫暴雨天時想像力有多哦豐富,一起學起來!

《有美堂暴雨》

宋代:蘇軾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灩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雷聲宛如從遊人的腳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濃厚的雲霧繚繞,揮散不開。天邊疾風挾帶烏雲,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陣暴雨,從浙東渡過錢塘江,向杭州城襲來。西湖猶如金樽,盛滿了雨水,幾乎要滿溢而出;雨點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開懷。我真想喚起沉醉的李白,用這滿山的飛泉洗臉,讓他看看,這眼前的奇景,如傾倒了鮫人的宮室,把珠玉灑遍人寰。

有美堂:嘉祐二年,梅摯出知杭州,仁宗皇帝親自賦詩送行, 中有「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後,就在吳山頂上建有美堂以見榮寵。

《夏遊招隱寺暴雨晚晴》

唐代:李正封

竹柏風雨過,蕭疏台殿涼。

石渠寫奔溜,金剎照頹陽。

鶴飛岩煙碧,鹿鳴澗草香。

山僧引清梵,幡蓋繞迴廊。

借景抒情,雨後的竹柏,淒涼的台殿,殘陽下的金剎,白鶴在碧綠的山間飛舞,小鹿在瀰漫著草香的山澗間鳴叫,描寫了一幅雨後淒涼的山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與歸隱的閒適之情。

《暴雨》

唐代:韋莊

江村入夏多雷雨,曉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幾許,南湖今與北湖平。

詩的前兩句寫夏天雷雨多,天氣變化快,早上還是狂風暴雨,到晚上天又放晴。後兩句描繪下雨時湖上波浪滔天,雨後南湖北湖水面持平,突出夏天風狂雨猛量多的特點。

《柳梢青》

宋代:楊無咎

暴雨生涼。

做成好夢,飛到伊行。

幾葉芭蕉,數竿修竹,人在南窗。

傍人笑我恓惶。

算除是、鐵心石腸。

一自別來,百般宜處,都入思量。

《酬光祿田卿末伏見寄》

唐代:姚合

下伏秋期近,還知扇漸疏。

驚飆墜鄰果,暴雨落江魚。

貴寺雖同秩,閒曹只管書。

朝朝廊下食,相庇在餚菹。

《夏日樊川別業即事》

唐代:劉得仁

無事稱無才,柴門亦罕開。

脫巾吟永日,著屐步荒台。

風卷微塵上,霆將暴雨來。

終南雲漸合,咫尺失崔嵬。

《大水》

唐代:薛逢

暴雨逐驚雷,從風忽驟來。

浪驅三島至,江拆二儀開。

勢恐圓樞折,聲疑厚軸摧。

冥心問元化,天眼幾時回。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代:劉基

風驅急雨灑高城,雲壓輕雷殷地聲。

雨過不知龍去處,一池草色萬蛙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

作者: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詩人把一場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的驟雨,抓住它幾個要點,寫得如此鮮明,富於情趣,頗見功夫。用「翻墨」寫出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的特點,說明是驟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驟雨才有的景象。「捲地風」說明雨過得快的原因。

《夏夜》

唐代:韓偓

猛風飄電黑雲生,霎霎高林簇雨聲。

夜久雨休風又定,斷雲流月卻斜明。

風狂、電閃,天空布滿了墨似的烏雲;聳入雲中的樹木就發出莎莎暴雨聲。夜已經很深了,風也停了,雨也止了;流動的月亮從雲縫裡斜灑出光明。

《夏雨》

宋朝:陸遊

連朝暑溽不可過,動地忽有東北風。

嵯峨雲壓世界碎,夭矯龍捲江湖空。

塵沙洗濯草木醒,溝澮澰灩舟舸通。

更煩造物出壯觀,跨海千丈垂天虹。

連天暑熱難於熬過,突然東北風起,撼天動地,如高峻的大山壓向地面,好似要把世界壓碎;狂風似矯健的巨龍好像要把江湖的水卷空。這兩句把狂風暴雨的雄偉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家還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描寫暴雨的古詩詞,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

關注心田君,獲取更多有趣的、有用的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