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通信基站以防輻射,真的有必要嗎?

2019-10-02     人民網科普

生活中我們越來越離不開網絡通信,不論手機還是筆記本電腦,都需要藉助信號才能順利進入網際網路的世界。作為和移動終端進行信息傳遞的通信基站,其是整個通信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有傳言說,「通信基站會產生輻射」,這不免增加了人們對通信基站的擔憂,促使「拆除基站來預防輻射」的說辭廣泛傳播,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近些年,存在不少由於小區業主投訴而導致基站被迫拆除的事例,如長沙某小區業主,因為聽信「小區內通信基站輻射過大,很多人因此得了癌症」的謠言,向運營商投訴,多次協調無果後,最終運營商被迫拆除基站,隨後小區及小區附近手機通信服務受到嚴重影響,接聽和撥打電話、無線上網、收發簡訊等都無法正常運行。

那麼,這種拆除基站來預防輻射的做法,究竟是言之有理還是危言聳聽,下面我們為大家詳細解答。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通信基站,簡單地說,通信基站是無線電台站的一種形式,是指在一定的無線電覆蓋區中,通過移動通信交換中心,與行動電話終端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無線電收發信電台。由於基站和移動終端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傳輸信息,必然會向外發出輻射,這樣看來,說通信基站產生輻射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麼這種輻射使得很多人得了癌症,這種說法有依據嗎?事實上,輻射可以根據其產生的能量高低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種。電離輻射對人的危害大,會使人產生癌變,比較典型的核輻射就屬於電離輻射;而非電離輻射則對人體無害,諸如手機、電腦、wifi都是非電離輻射,當然通信基站也屬於非電離輻射,所以「很多人因此得了癌症」純屬無稽之談。

此外,我國對基站電磁輻射管理有著嚴格要求,目前執行的國家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遠遠低於國際標準限值,以900MHz頻率的GSM基站為例,我國的標準限值是40微瓦每平方厘米,遠遠低於歐洲國家的450微瓦每平方厘米的標準,所以基站產生的輻射完全不足為慮。

由此看來,盲目的聽信謠言並不可取,採取這種極端的防輻射措施,不但沒有任何效果,還會給生活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

本文由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專業副教授張忠寶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蔣琪、崔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CJrjm0BMH2_cNUgp0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