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下車後,新力控股號高鐵能否行穩致遠?

2020-09-20     狐狸看樓

原標題:陳凱下車後,新力控股號高鐵能否行穩致遠?

9月7日晚,新力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聯席董事長、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陳凱,將於10月1日辭任。

差不多同時,陳凱也對外界傳言的2020新力控股進入房企銷售前15名,自己將獲得新力控股10%股權的對賭協議做出公開否認,表示既沒有對賭協議,在新力控股也沒有做期權。

經驗告訴我們:從始發站到目的地,每列高鐵都有自己的路線。乘客可以選擇中途下車,但卻不能改變它要到達的目標。在樓市資本論看來,這更像是新力控股的寫照。

【一】「新力控股號」高鐵模式明確

樓市資本論發現,「新力控股號」這趟高鐵列車,從成立伊始,就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和運作模式發展。

2010年,新力控股在南昌成立。從建立之初,董事長張園林便很注重人居理念,執念於要做好產品,築牢新力控股發展的基石。

成立次年,新力控股的開山之作「帝泊灣」,便憑藉產品力在市場上得到了積極反響,全年銷售達到1.29億元。新力控股也因此在南昌一炮打響,並在隨後幾年順利登上江西銷售第一的寶座。

樓市資本論認為,從南昌新力帝泊灣開始,精品住宅便成為新力控股的基因。而在打造有辨識度產品力的同時,新力控股也開始向市場要規模。

2016年,新力控股項目開始在全國遍地開花,同年新力控股銷售額達到161.3億;2017年6月,新力控股將總部搬遷至上海,成為江西落戶上海的第一家房企,同年銷售額翻了2.6倍,達到428.1億。2019年底,新力控股再上新台階,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成為中部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成為自成立9年就上市的港股最年輕上市內房企,同年新力控股銷售額914.23億元,成為準千億房企。

張園林 新力控股董事長

作為僅成立10年的房企新秀,新力控股一直都有著自己的節奏,向著產品力+規模既定目標,穩步前行。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業績就是對「新力控股號」高鐵十年來堅定信念感和目標感的最好禮物。

【二】陳凱上車,推進新力控股三大變革

2020年3月, 「新力控股號」高鐵停經人才站,張園林下車覓人才,尋得明星經理人陳凱這一大將。

陳凱

陳凱搭乘「新力控股號」高鐵,張園林可謂給足了誠意。任命陳凱為新力控股聯席董事長兼總裁、執行董事,地位與張園林「平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公司管理上,在雙方「既要全國化,也要做深耕」的一致目標下,張園林表示願意隱身幕後,將新力控股全權交予陳凱。

可能,這也正是陳凱離職,各種傳言甚囂塵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樓市資本論認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資本看好的理由一定不會是個人,更多的應該聚焦在公司的「基因」上。蘋果並沒有因為喬布斯的去世而衰落,蘋果的不斷創新,符合人性等優秀基因被傳承並持續爆發生命力。

就新力控股而言,樓市資本論認為,除了上文所說的產品力,還要關注戰略布局是否符合當下的市場情況,組織架構是否與新力控股這樣中等房企相匹配,人才戰略能否激發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這三個方面去考量。

陳凱任期內,也正是從這三個方面著手進行調整的。

據接近新力控股人士透露,所有的調整都是與張園林有深度溝通後推進的,是雙方基於市場面並結合新力控股自身的體量和節奏制定的,即使陳凱卸任也不會影響繼續執行。

1.戰略布局:深耕四大區域,適當關注三四線

目前,新力控股依舊認同一二線的市場前景,繼續保持深耕大灣區、江西省、長三角及華中華西四大區域的戰略布局,充分利用產品力、物業等優勢堅定下沉江西大本營,下沉長三角,尤其是以上海為中心的周邊城市,如嘉興、杭州等。

同時公司也表示,將調整拿地節奏,做好風控。

在此戰略下,新力控股上半年新增項目22個,總計規劃建築面積229萬平米。權益總土儲高達1534萬平米,且一二線城市在總土儲中的占比高達85%。

2.組織架構:「總部-城市公司」扁平化管理,暫不設立區域集團

一般情況下,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會逐漸出現強區域集團,但作為一家准千億房企,新力控股目前仍是「總部-城市公司」的二級架構關係。

新力控股管理層認為,成立區域集團需要持續穩定的業績、完善的人才體系和人才厚度、初步實現跨異地管理這三大核心要素。目前新力控股首要解決的問題還是效率問題,管理層級太多不利於集團信息和決策的快速傳導及吸收執行。

基於此,新力控股的調整策略是:沒有區域集團,但一定有對應支持服務和資源整合;總部集權但也會適度下放權力到城市公司。在各城市公司經過培養和提升後,兩年後再考慮成立區域集團。

6月2日,新力控股成立青島公司(內部歸屬為長三角區域)。截至目前,新力控股共成立12個城市公司,分別分布於公司重點布局的四大區域。這12個城市公司協同發力,不斷為新力控股創造更多價值。

3.人才戰略:引入高量級人才,關注員工感受

高量級人才的引進,對新力控股來說是很明顯的利好。

隨著公司規模加大,新力控股的「人才聚集效應」明顯加強,一大批業內知名的職業經理人加入,如:青特置業原總裁湯義龍加盟新力控股擔任集團營銷負責人;中銳地產原總裁胡俊履新新力控股擔任杭州區域總等。

如果說引入人才不易,那麼如何留下人才則更為困難。

在不少高量級人才上車新力控股後,新力控股對企業文化也做了疊代和提煉,確立了「簡單透明、結果導向、同甘共苦」的文化內涵。在公司原有制度化的管理方式之上,更多地增加員工關懷、以人為本,提升員工歸屬感和參與感。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以上策略的調整是比較科學的,張園林和陳凱配合也是默契並富有成效的。張園林也在不同場合表示,這些調整公司將繼續沿用。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註定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而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典故,也預示著去往同一目標也有著多條行徑。9月7日,陳凱的新力控股使命結束,公司公告:陳凱將於10月1日辭任,張園林對陳凱給予公司的付出表示肯定與感謝。

樓市資本論認為,這就是擁有鮮明個體差異化的陳凱與張園林二人,奔向同一目標途中,選擇了不同行徑而已,不必過度解讀,也無須過多分析。關注新力控股,還是要重點關注基本面。

【三】資本市場對新力控股模式投了認可票

在陳凱下車後,「新力控股號」將繼續按照自身節奏,向著千億目標穩步前行。這一點,不僅在半年報業績上體現明顯,事件公布後其在資本市場的平穩表現,也證明業界對新力控股將繼續穩定發展是有共識的。

2020年上半年,新力控股實現收入87.03億元,同比增長24.6%;實現毛利26.30億元,同比增長13.8%;歸母凈利潤8.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3.1%,盈利能力強勁有力。合約銷售額為435.44億元,同比增長1.6%,完成總目標的40%左右。按照房企上下年四六開的常態,新力控股今年的千億目標值得期待。

值得值得一提的是,新力控股2020年中凈負債比率降至66.2%,保持穩中有降的良好態勢,較2019年年底237.9%有大幅下降。現金短債比為1.4,現金流充足,處在地產三條紅線的安全區域內。

資本是聰明、理智的。

近日,在股市普遍下調的情況下,新力控股股價保持平穩。

樓市資本論觀察到,在9月9日,新力控股投資者電話會議後,新力控股債券價格回穩,小幅上漲。SINHLD11¾ 03/10/21"(11.75% 2021到期債券)從100.50回升到100.792。SINHLD10½06/18/22(10.5% 2022到期債券)從100.625上升到100.667。

建銀國際在9月11日更新對新力控股的研究報告,對新力控股的核心投資價值提出了肯定,維持優於大市評級,目標價5港元。

國泰君安表示,對新力控股在精細化管理下提升成本管控提出肯定,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5.2港元。從機構到廣大投資人,都在用真金白銀表達對新力控股的信任。

法國巴黎銀行則表示,陳凱只是在2020年3月2日才加入,其離職對公司運營影響可控,仍相信新力控股的債券具有價值。

樓市資本論認為,無論是股價平穩、評級買入還是債券回穩,都在說明新力控股模式已經被市場認可,其既定的發展節奏和模式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樓市資本論相信,以十年不變的強烈信念感和目標感,新力控股正駛入平穩、安全的新階段,按照自己的速度與節奏,向著不變的千億規模持續前行,未來可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9z_q3QBURTf-Dn5Sb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