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曾經想過挖穿地球,這不是假消息,也不是笑話

2019-12-05     知識圈app

01.

史無前例的比拼

蘇聯曾經想過挖穿地球。這不是假消息,也不是笑話,這是一件真事。不僅是蘇聯,美國也這麼想過。

故事要從美蘇冷戰說起。在美蘇冷戰的時候,美蘇兩國在政治和軍事上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比拼。

在政治上,美國建立了「北約」來拉攏資本主義國家,而蘇聯建立了「華約」組織來拉攏社會主義國家。兩國的冷戰歷時40多年,從二戰結束就開始了一系列摩擦,從柏林封鎖、韓戰、古巴飛彈危機、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事件,美蘇對抗始終在擦槍走火的邊緣。而整個人類就是在這樣的死亡邊緣徘徊了40多年。

古巴飛彈危機(Cuban Missile Crisis)宣傳畫,埃德蒙·瓦爾特曼(Edmund Valtman)繪

古巴飛彈危機是美蘇冷戰的冰點,是人類距離死亡最近的時刻


1955年開始,美國和蘇聯先後準備在太空上發射衛星,拉開了「太空競賽」的序幕。僅僅6年之後,蘇聯就率先完成了載人航天飛行,著名的尤里·加加林(Yury Gagarin)成為第一個到達太空範圍的人類。但人們常常忽略的是,美國僅在半個月後就完成了同樣的飛行。可見當時美蘇競爭之激烈。

同時期,美蘇開始比拼造核彈。目前人類已知的核試驗有2095次(2018年數據),單美國就進行了1093次,而蘇聯進行了715次,這些核試驗幾乎都是在冷戰時期進行的。比核試驗更可怕的是核彈頭數量,1966年,美國就已經擁有3.2萬枚,總威力相當於100多萬枚廣島原子彈的威力,足已可以將人類毀滅數次。而蘇聯在核彈數量上還在美國之上,在八十年代,美國拆毀了一些核彈的結構,能投入作戰的核彈降到了2萬枚,蘇聯當時卻擁有4萬多枚能夠投入作戰的核彈。

更誇張的是,蘇聯試爆了人類史上最大的核彈,當量超過5千萬噸的「沙皇炸彈」。而且,這枚巨大威力的核彈,竟然只有原計劃一半的威力。當時,蘇聯考慮了巨大的爆炸及過後的輻射會嚴重污染環境,甚至造成外交難題,才將其減半。但是其威力仍然超過廣島原子彈威力的3800倍。

核武器爆炸後的階段大小比對,圖片中用帝國大廈作為參照,後者高381米。來源:Alex Wellerstein


除此之外,美蘇兩國還進行了其他武器的競賽,包括海、陸、空軍的各個方面。而這些都還只是冷戰的一個方面而已,其實比拼遠不止這些。

一個細節就能讓我們理解冷戰的範圍之廣。1956年,美國電影公司投入600萬美金首次將《戰爭與和平》搬上熒幕,由奧黛麗·赫本主演。這本是一次不帶有價值觀的翻拍。可在蘇聯得知美國將一個俄國名著搬上熒幕之後,馬上決定也拍攝一部《戰爭與和平》,由蘇聯政府鼎力支持。這部電影耗資800萬美金,在蘇聯公映了兩年之久。

可見,美蘇冷戰已經觸及到各個領域,以致完全瘋狂了。當時人們將兩個國家的行為精闢地形容為「鏡子」,兩個國家就像照鏡子一樣互相模仿。

不過,在軍備競賽中,多數人經常會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核武器最能說明國家的實力。其實不然。核武器的原理非常簡單,只要在物理領域解決了原理,接下來的製作過程甚至連物理愛好者也能完成。美國的一個叫約翰·亞里士多德·菲利普斯(John Aristotle Phillips)的青年就做過類似實驗。

比起核武器和「太空競賽」,更難的是對大陸和海洋的探索。


02.

地球挖穿了嗎?

人類對自己身邊的海洋和腳下地球的認知,至今仍少得可憐。因此,在美蘇冷戰期間,兩方都曾經想過探索地心。美國的叫「莫霍計劃」(Project Mohole),始於1958年,其意圖一方面是了解地球內部,另一方面,對地心的探索可以幫助掌握更多的新技術和知識,最終仍可延伸到「太空競賽」中。

蘇聯掌握鑽孔技術相對較晚,但卻比美國陷得更深。1970年,是列寧誕辰100周年,蘇聯決定開始一項堪稱「世紀之鑽」的工程,其結果被稱為「科拉超深鑽孔」(Kola Superdeep Borehole),也被人們戲稱為「地獄之門」。

圖為米爾內鑽石礦,常被誤認為是「科拉超深鑽孔」


蘇聯的「科拉超深鑽孔」從1970年開始挖掘,一直到1995年才宣告結束。實際情況是,在蘇聯解體後它就已經近乎暫停,直到1995年徹底結束,21世紀初完全關閉,並拆除了地面建築。

在今天,「科拉超深鑽孔」仍是世界上垂直深度最深的鑽孔,有12.3公里深,是人類在腳底下標記過的最深的地方。這個鑽孔位於現在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州,屬於俄羅斯的西北。

1970年5月24日,鑽井啟動了,在一開始的幾年中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促進了地質學、地理學等學科的發展。然而,在7000米之後,鑽探工作開始遭遇瓶頸,原因是遇到了層狀岩石。這些岩石比較柔軟,不像一開始的花崗岩那麼硬。不穩定的岩石層讓鑽探工作進展得很慢,因為很容易斷裂、坍塌,從而給鑽探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不過,蘇聯仍然堅持鑽探,終於在1979年趕超了美國。在此之前,世界上最深的鑽井是位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伯沙羅傑斯鑽洞,深9583米。這個鑽洞遇到了容易融化鑽頭的地方,因為沒有獲得之前期望得到的科研成果而放棄了。在此之前,美國的「莫霍計劃」早已停止。相比之下,蘇聯在遇到諸多困難,而且已經不再獲利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鑽探。最終達到了12263米的深度,已經比馬里亞納海溝還要深了。

但是,所謂的「挖穿地球」卻已經成為一個夢。即使蘇聯挖掘了12.3公里,可對於地球來說,卻連個傷口也不算。世界上最瘋狂的超級大國最終在自然面前也只能黯然失色。相比於地球半徑的6000多公里,蘇聯和美國的挖掘就像在摩天大樓上用釘子打了個洞。就連離地表最近的莫霍介面平均深度也有30公里,即使蘇聯和美國找到的鑽探地點,已經是距離莫霍介面很近的地方了,可也沒有真的進入到介面內部。

愛丁堡大學的「科拉超深鑽孔」地質圖


就是這樣的一個瘋狂計劃,蘇聯花費了25年的時間。在後面的15年中,每10米的挖掘都需要消耗巨資。這樣的計劃並非蘇聯唯一的瘋狂計劃,與其並行的還有「星球大戰計劃」(Star Wars Program,簡稱SDI)等一系列巨大工程。這些工程加速拖垮了蘇聯的經濟,使這個超級大國走向了死亡。


03.

蘇聯的悲劇

然而,在這些背後,真正拖垮蘇聯的是它的體制。這個體制使它完全走向瘋狂。在美國停止核彈生產的時候,蘇聯仍在堅持生產和試爆;在美國停止「莫霍計劃」的幾十年後,蘇聯仍在堅持鑽探;在美國將「星球大戰計劃」擱置一邊的時候,蘇聯卻繼續投入巨大資金。蘇聯的體制讓它麾下的東歐國家紛紛倒戈,讓國內的民眾生活在貧窮和恐懼之中,不僅造成了饑荒,製造了東德的無數悲劇,也釀成了車諾比的慘劇。

現在,蘇聯已經不復存在,而它造成的災難還未被人類完全消化。蘇聯也留下了無數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科拉超深鑽孔」就是蘇聯無數奇蹟中的一個。著名蘇聯作家格羅斯曼在《生活與命運》中就批判到:

「(蘇聯)這種官僚制度所以特別可怕,因為官僚制度就是國家。」

從蘇聯成立到其瓦解,不到七十年時間,人們有過嚮往,無數西方哲學家、藝術家、作家奔向蘇聯,將其視為人類的未來社會。而同樣是蘇聯,也讓無數人絕望和頹喪。同樣是哲學家、藝術家和作家,又從蘇聯流亡到各地。是什麼造成了這些變化,我們並不缺少研究的書籍和文獻,而是需要不斷重新認識和反思。

不管怎樣,蘇聯留下的災難和奇蹟如今都已經成為陳跡,如何面對在於我們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1Bw324BMH2_cNUgO3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