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學上 先看父母的學歷!孩子:我太難了

2019-10-28     樓市飛說

突發消息!杭州明年全面推行!父母的學歷、技能、納稅都會影響孩子入學!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杭州上學條件沒變,但排序方式變了。之前按取得居住證時間先後排序,而今後看的是積分,父母的學歷、技能、納稅、誠信等可能都會影響孩子最終上哪所學校。

杭州:積分入學 高學歷加分

最近,杭州市教育局最近公示了最新的徵求意見稿——《杭州市區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實施辦法》,徵求意見期限為2019年10月18日至2019年10月28日。

明年,這項政策將在杭州市區十個城區推行,具體執行辦法和濱江區基本一致。

杭州積分入學怎麼玩?

2016年,濱江區率先試點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積分制入學,今年第四年。明年杭州將全部推行,基本參考濱江區的措施。

濱江區的積分入學細則依據的是《在杭州市居住證積分管理指標體系(試行)》,積分項目由基礎分、附加分、扣減分三部分組成,涵蓋年齡狀況、學歷水平、社會保險、獎項榮譽、社會服務等內容。


基礎分包括年齡狀況、文化程度、專業技術職稱或技能水平、就業及參加社保情況、住所及居住年限情況五個方面。

附加分中包含的獎項榮譽、社會服務、投資納稅、科技創新四個方面。比如獎項榮譽一項,獲得國家級綜合性表彰獎勵和榮譽稱號可以加80分/次,最高可加240分;社會服務一項,參加志願者服務最高可加10分。



減分主要是誠實守信方面,比如5年內有一般刑事犯罪記錄扣80分/次;5年內有被列入國家、浙江省及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失信行為,扣20分/次。


積分公示後沒有異議,濱江區教育局會根據申請子女入學流動人口的積分高低排序,結合流動人口居住情況及區域學校資源情況,根據積分排名安排入讀公辦學校或民辦學校。

杭州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這項政策對戶籍兒童沒影響,主要是隨遷子女的入學會發生一些變化。原來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入學,按取得居住證時間先後排序,今後按照積分高低排序,會更加合理。

入學看家長 到底招生是看誰?

招學生先考家長,這樣的事例並不少見。讀書先「拼爹娘」,說起來也是另一番滋味。

去年招生季刷爆杭州家長朋友圈的圖曾經引起網友熱議:入學兒童根據家庭情況進行加減分打分,父母學歷高的孩子更受歡迎。雖然事後當事的小學出來闢謠,稱絕無此事。但是大家對於家長學歷的「潛規則」心知肚明。

還有一位廣州家長在朋友圈曬出某私立學校的一塊電子屏,上邊寫著,「本校只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學歷之家長」消息一出,瞬間引爆網友集體吐槽:現在學校招生,是在招學生,還是招家長?

河南安陽某學校小學部貼出新生面試公告:2017年3月11日進行第一批一年級新生面試,家長需帶戶口本、父母雙方學歷證、孩子一寸照片一張、文具(如鉛筆、橡皮),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學校面試。

今年成都錦官新城小學在招生面試說,同樣需要孩子們攜帶父母的學歷證書原件進行登記。

甚至還有因為父母雙方學歷不夠落戶資格,為了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媽媽花150元買假學歷被送派出所的新聞。

對於這張的篩選標準,家長中間一直頗有微詞:

1、萬一孩子很優秀,家長很一般呢?

2、杭州的重點高中建設是不是也該跟進了?重高是不是該增加了?人口增加了那麼多,都是育齡人口,重高還是那麼幾所。所以杭州不配培養本土高學歷人才麼?

3、那父母是農村裡來的,沒有啥文化,來了城裡,又是個清潔工,那這學歷,他家的孩子就不用來城裡讀書了?

4、誰都想生活在好地方,可是城市的發展速度和容納能力是有限的。要人口增長速度與城市發展速度相匹配,只能進行優勝劣汰。ZF也挺難的。

5、早就想帶孩子來上學!但是現實很殘酷!

但一些家長表示理解:「都希望給娃娃一個好的環境,如果可以通過學歷來篩選和過濾一些好的家庭,家長也願意。」

南京目前的入學政策

2018年,南京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共計58.76萬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9.79萬人(比上年增加5321人),占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16.7%。

全市接收小學生7.58萬人,占接收總數的77.4%,其中有7.48萬人在公辦小學就讀,公辦小學接收比例達98.7%;初中生2.21萬人,占接收總數的22.6%,所有學生全部進入公辦初中就讀,接收比例達100%。

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到我市公辦小學、初中就讀,其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應在我市居住地實際連續居住滿一年(至當年5月31日止),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可向我市居住地所在區教育局提出就學申請,同時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複印件:

1、家庭戶口簿和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身份證;

2、由公安部門出具的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在本市居住地實際連續居住滿一年的居住證;

3、監護人相對穩定工作證明(與用工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及個人繳納社會保險滿一年憑證,或經工商行政部門頒發的滿一年有效營業執照);

4、隨遷子女符合國家生育政策規定的相關證明材料;

5、隨遷子女未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的還需提供相關學籍材料。

各區教育局在受理隨遷子女報名登記時,可根據工作需要,查閱隨遷子女出生證、預防接種證等證件。若隨遷子女在報名登記時提供與事實不符材料,一經查實,各區教育局有權拒收該生入學,該生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在寧入學。

各區教育局將在南京市戶籍學生義務教育學位派定完成後,統籌安排隨遷子女進入公辦中小學就讀。

隨遷子女繼續在我市參加小升初報名入學,原則上由就讀小學所在地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公辦學校入學登記時間和學位派定時間,以各區教育局公布為準。隨遷子女到我市民辦學校就讀,按照民辦學校招生辦法和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報名入學和交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g4CEm4BMH2_cNUger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