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提前布局年報行情丨理財應健中

2019-10-13     第一財經廣播
光陰荏苒,轉眼又到了年末。長假之後,只有兩個半月就結束了今年的行情,三季報一披露,接下來就等著年報的亮相。做年報行情需要打提前量,而第四季度中是最佳的提前埋伏期。

年報行情——是指投資者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財務報表作為概念來買賣股票。一般情況下,當財務指標好於上一年度時候股價就會上漲,而正常情況下企業的效益會一年比一年好。

上市公司每年一季度必須公布上一年度的財務報表出現了一個規律,在上市公司公布財務報表前夕,投資者因預期上市公司會有好表現而買入股票,供求關係導致股價有一定的上漲空間;當然也並非所有年報預增的公司都得到市場的追捧;對於投資者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財務報表作為概念來買賣股票,就叫做年報行情。

要提前布局年報行情,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從三季報中基本可以判斷上市公司全年的業績,這是其一。三季報是簡約報表,但三季報披露的業績基本上可以定局全年的業績,看看同比業績變化多少,按現在的規則,上市公司的業績如有較大變動的,都要提前公告,所以,判斷公司的業績走向來提前布局自己的投資組合,在第四季度中就可以做這個判斷,這種判斷應該說難度不大,如果一家公司沒有提前公告業績,那就說明業績同比差不多,好不到哪兒也差不到哪兒。

Q

你知道三季報什麼時候披露嗎?

三季報:披露到10月底結束,目前只是剛剛開始。但目前已經有500多家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約半數公司預喜,超百家公司預告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幅超過100%。增幅最高的是星徽精密,預告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9500萬元,同比增長11069.9%,昨天股價漲停。遠方信息預告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9600萬元至9635萬元,同比增長8060%至8090%,股價表現也相當好,本周上漲10%,股價創出今年新高。東方日升預告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62%至286%,凈利潤7.65億至8.15億,周中股價還創出了今年新高。

其二,從三季報中判斷主力動向。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的變化是判斷主力動向的重要指標,三季報有個特點,公布時點與報表截止時間最短,三季報截止時點為9月底,接下來又是國慶長假,所以間隔時間短,不像年報,截止時間12月底,如果4月份公布報表,可能主力的籌碼早就跑掉了,所以三季報是判斷主力動向的最佳時間,與主力共舞才能捕捉到一些機會。

我們從F10中看公司的股東戶數和股東構成,這裡的股東戶數和股東情況的變動,很有可能挖到寶藏,需要特別重視。

一、股東戶數

使用原理:一般情況下,股東戶數出現趨勢性的下降,人均持股上升,肯定是裡面主力在吸貨,主力持續性的買入,散戶將籌碼拋給主力,才容易出現股東數下降。

如果發生擾動因素比如發生股本變動之後,股東戶數參考意義不是很大,以前1億股本,現在2億股本,股東戶數增加很正常吧。同時還要注意,發生主要股東減持之後的股東戶數也可能會失真,這些減持的籌碼派發給了眾多散戶,股東戶數也容易增加。

另外,每個披露周期上下起伏不定的不太具備參考價值,有的公司這個季度增加25%下個季度減少30%,如此循環最終等於0,我們最好能夠結合看看最近6-9個月的趨勢。在現有打新制度下,新上市的新股股東戶數下降是必然,參考意義不大。

一般的公司只會在季報,即每年的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定期披露,而很多中小創則會每半個月更新一次數據,所以對於數據是可遇不可求,不能完全指望著。

二、前十大流通股東

前十大流通股東需要注意持股比例、股東結構、變動情況。

1.持股比例

我國一股獨大的特色比較濃厚,典型如中石油第一大國有法人股東占了86%,這時候再看其他股東的相對占比意義不大,可以考慮剔除第一大股東再看。

持股比例有什麼含義呢?一般剔除控制人之後,前十大持股過度分散和集中的貓膩多,這種個股要麼容易被狙擊,因為收集籌碼容易,要麼容易被控盤坐莊,因為控制著籌碼。

注意:有時候短時間限售解禁的規模較大,會造成縱向比較的流通股占比失真,需要留心。

2.股東結構

公募基金、陽光私募基金(信託、資產管理公司)、QFII、社保、證金、匯金、保險、創投、券商自營是常見機構,活躍牛散也值得重視。這些機構各有千秋,脾性不同,特點如下:

1)社保、證金、匯金是國家隊,風格穩健,厭惡風險,期望收益不高,目的是保值增值和維穩,不會追漲殺跌;

2)公募基金、保險是大塊頭,社會籌資,力量較強,抱團增持個股最值得參考;

3)私募基金追求絕對收益,船小好調頭,重要程度與其知名度成正比,市場知名的如展博、星石、淡水泉、千合資本、重陽、高毅資產等;

4)券商自營作為券商資管,消息渠道多元,關係切身利益,水平上流;

5)創投一般是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來套現的;

6)牛散進入的票,有賺有賠,不能盲目跟風,但其操作的個股一旦漲起來很瘋,知名的如皮敏蓉、趙建平、何雪萍、趙老哥、章建平、瑞鶴仙等,各領風騷數「百年」;

QFII代表了外資風格,對公司質地要求較高,其參與的股票小碎步漲跌,很難大起大落。

總結:業績出現良好趨勢,而前十大流通股東又出現集中,機構扎堆新進入的標的重點跟蹤。

其三,從三季報中預判年度分配方案。當下中國股市還是沿襲著這樣的慣例:高溢價發行增厚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和資本公積金,上市後炒高股價,再將準備公積金轉增股本,高價變成低價,然後繼續炒高股價……,周而復始、永不停歇。按現行規則,每年的中報和年報是公司向股東可分配的季節,但年報的分配比重最大。現在有一個誤區,就是將資本公積金當作分配,其實非也,上市公司給股東的分配主要是指分現金紅利或紅股,這種分配蜻蜓點水,股東基本上忽略不計的。

現在主要玩的是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這實際上是一種股權遊戲而非分配。上市公司的資本公積金主要來自於高溢價的發行,股票20元發行,以1元計入股本,19元計入資本公積金,一下子將老闆的資產撐大了,實際上這身價主要是從市場上「搜刮」來的,接下來分階段地轉增股本將自己做大,這樣的遊戲基本上都發生在年報公布的季節,要博弈分配方案的行情,重點關注上市三年內的次新股,資本公積金含量高的公司,可以提前介入。

2019高送轉炒作悄然退潮

炒作高送轉曾是A股市場經久不衰的「常規動作」,每年年報和半年報披露後,遊資、牛散都會圍繞該主題進行炒作。「仿佛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了,今年再也沒人炒作高送轉了。」

統計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賣方研究員推出的高送轉相關策略報告就高達23篇,其中15篇為深度報告;2017年和2018年,依然有近30篇掘金高送轉的相關研報。

據了解,在前幾年的成長股牛市中,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炒作高送轉氛圍濃厚。「大家往往把高送轉看作是拉升股價的信號。如果推出超預期的送轉預案,資金就會追捧,不少資金也會提前埋伏。」滬上某風格靈活的私募基金經理表示。

2019年以來,高送轉主題驟然退潮,賣方沒有發布一篇相關的策略報告。從公募基金對高送轉公司的持有情況看,根據上證報的統計數據,每10股轉5股以上的公司中,2017年底時公募基金共持有290家,而到了2018年底,公募基金僅持有165家。

除了政策因素,沒有實質意義的高送轉概念退潮,同A股投資者結構發生變化有很大關係。隨著機構投資者占比不斷提升,業績成為更受關注的投資主線,炒作資金騰挪的空間越來越小。

最後,從行情走勢中看公司和主力的動向。股票有沒有行情實際上都寫在其走勢上的,那些次新股,有股本擴張潛力的公司在年報中有沒有大動作,從走勢上可以反映出來的,現在的上市公司其背後都有各路主力,他們才是捷足先登者。

一般而論,要圍繞年報做一次大的行情,主力吸貨的時間也在第四季度,在年報出台前低吸,年報出台時拉高,等各種股本擴張或分配方案出台時出貨,或者接下來再做一波除權、填權行情,時間長度半年左右結束行情,這幾乎是年報行情的規律。所以,看走勢選股,跟著主力做一把行情,第四季度正合時宜。

本文作者應健中先生的課程《投資理財初心學10堂課》已經入駐「一財知道」的會員服務區,點擊文尾左下角的「

作者:應健中

編輯:王穎、侯憶楓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本文涉及個股僅做參考,不推薦買賣,不對個人收益負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YC2xG0BMH2_cNUg_h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