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中山就有一塊「飛地」在遙遠的廣州南沙區境內,那裡生活著一群可愛的中山人!
黃圃鎮新沙村十二頃所在地
中山在南沙的飛地,名稱叫「十二頃」,隸屬於中山市黃圃鎮新沙村,面積是0.39平方公里,即585畝(主要是耕地)!50多年前,新沙村的村民到此處開墾,並慢慢定居下來。
十二頃村莊的位置
在民眾鎮上了洪奇瀝大橋,到達南沙區,在南沙區的太陽升村府停了車,「十二頃」就在附近,由於小車比較難進去,只能走路進去。
走過蘇十頃街,到達這個橋頭,南沙的村民說,過了橋再往前一點,就是中山的新沙村(即十二頃)。
過了橋,看到房屋的門牌寫著「十二頃街」,以為是中山的「飛地」了。後來發現是錯誤的,中山十二頃的房屋是沒有門牌的。
終於,來到位於廣州境內的中山村落——新沙村十二頃。
諮詢村長,十二頃現在有多少人?他說有20戶,老老少少加起來接近100人。
村長開的摩托車是「粵T」牌的,而他使用的手機是廣州號碼,因為這裡電話信號是廣州的。
村裡的路比較闊,兩旁是房屋,有老房子,也有新的小洋樓。
當問及在這裡的生活的時候,村民說,水電等都是借用南沙的,在南沙看病不能報銷。另外,孩子在南沙讀小學要交借讀費,初中就要回黃圃讀(在校住宿)。其實,這些也是所有「飛地」面臨的通用情況。
村民從事什麼工作?他們說,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主要去民眾鎮、三角鎮那邊,有些老人家就去打漁。至於那幾百畝的耕地,都租給別人了,因為那個地方經常水浸,種不了什麼東西。
聽村民說,村的周圍準備建工業區,他們的處境更加尷尬,感覺村子被孤立起來。隨著中山的經濟發展和生活的便利,他們非常希望,可以回到黃圃居住。
他們的親戚都在黃圃那邊,喝喜酒、清明拜山會回黃圃。但黃圃的親戚甚少過來十二頃。
這位阿姨說,她有一兒一女,都結婚了。兒子在番禺市橋工作,不經常回來,還沒有孩子。她很希望快點可以抱孫子。
這兩個孩子就是村裡的第三代了。50年,半個世紀,三代人,相當不容易。
接下來用圖片
感受下十二頃村民的生活
電視信號也是使用廣州的
村裡的垃圾也外包給南沙區橫瀝鎮打理,當然,也是要付錢的
老舊的房子見證了歲月的變遷
小狗見到我們來了,也相當活躍
老母雞在廢舊的房子前找吃的
村民將小孩從幼兒園接回來
河岸左邊屬中山新沙村,右邊屬於南沙區橫瀝鎮
十二頃在南沙境內的耕地
附近的土地(屬南沙區)準備大興土木
十二頃也有一家企業(儘管是個體戶)
距離十二頃最近的衛生站
村裡孩子就讀的幼兒園(屬南沙區)
附近算比較大的市場(屬南沙區)
(文圖版權屬原作者,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