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藍
《雲中記》,阿來著,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4月
2019年阿來滿60歲,他回望的卻是10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他看攝影家的災區重建照片,看到了一個老人的背影,因為老人必須離家遷居,他有了莫名的感傷。他把描述的空間,放在地震波及強烈的高山村寨,定名為《雲中村志》,後來在編輯建議下才改為《雲中記》。阿來提倡作家要追求有難度的寫作。《雲中記》的文體明顯比《塵埃落定》更收斂,更節制,但更有力量,具有鷹翅一般硬語盤空的大力。小說主角阿巴已經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進入生活的新事物,他在靈魂安放與現實巨變之間奔走,從而決定了小說的曲折走向。阿來一方面表達了傳統的消逝,但他讓阿巴接受了新的、更好的明天。當代很多作家「珍惜」自己,缺失於當下,這是當代文學的隱痛。阿來一直希望把這幾十年的變化付諸筆端,這體現了他的現實勇氣與文學自信。
《金色俄羅斯叢書(12):莫斯科的小提琴》,(俄)安德烈•普拉東諾夫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
「金色俄羅斯叢書」一直在默默推出我們或熟悉、或陌生的作品。什克洛夫斯基的一句話有助於讀者加深認識:「認識俄羅斯之路是一條艱難之路。而普拉東諾夫熟悉這條路上的每塊石頭和每個轉彎。」
12個短篇,展示不同的孤兒,大體通過三種尋父路徑渴望實現他們對世界的領悟:尋找精神之父,完成拯救的使命;尋找記憶之父,循著血脈追思過去;尋找全民之父,順應當下潮流面對茫然無措的現實……作家創造了獨有的系列寓言,通過孤兒的視覺表達了對現實的質疑,對過去的追思和對未來的追尋。特異的題材,就決定了普拉東諾夫遠非僅僅想書寫詩意人生之輩。奇特的是,海明威在榮獲諾獎時說過,普拉東諾夫對自己的創作影響最大。20世紀初,俄羅斯蘊積的那種狂飆突進的精神力量,在普拉東諾夫的作品中找到了出路。而俄羅斯道路的最深層次和悲劇性,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月落荒寺》,格非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9月
與阿來反覆聆聽莫扎特的《安魂曲》而寫《雲中記》不同,聽德彪西《月落荒寺》,空靈而詩意,但這與格非的語境無關。儘管他在小說里插入了大量的音樂、美術話題,似乎過多。四月初的下午,中年知識人林宜生與楚雲穿過小區到馬路對面的茶社喝茶,十字路口發生了一場車禍……這似乎暗示了故事的三個脈絡:京城精英分子的庸常世界中,生活也並不高明。女主角楚雲的不明身世,更為《月落荒寺》增添了不少撩人色彩。這體現了格非的小說觀,那就是刻意回到神秘中審視當下的生活。而在庸常生活中勉力前行,也昭示了中年的價值尺度。
從《江南三部曲》到《望春風》,從《隱身衣》到《月落荒寺》,具有連續性,他融入了自己的敘事意圖,以及對不斷變化著的世界的多向度反思。格非說:「我覺得作家要有能力分析當今的現實,同時通過他的藝術手段把這樣一個現實以特殊的修辭呈現出來。」這,我完全贊同。
《從北京到馬邊有多遠》,林雪兒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
《北京到馬邊有多遠》涉及面較為廣闊,真實地再現了包括馬邊縣在內的樂山歷史和地理風貌,以及參與脫貧的紀委幹部、群眾的群體形象。小說中本地元素十分突出,不僅提到樂山大佛、王浩兒、綠心路等樂山人耳熟能詳的地名,還把在馬邊脫貧路上犧牲的幹部王川等人物故事融入其中,涉及脫貧攻堅的方方面面。
「正寫」未必就不能出好作品。在我看來,這部小說在結構上近似非虛構小說。吉爾伯特的非虛構之作《萬物的簽名》貫穿了這部小說的諸多細節,也成為林雪兒埋伏在小說里的一根硬刺。她時不時要掏出來,刺激一下主角。女性作家書寫的一系列事件、衝突、地點、村落、植被、季候等等,具有明顯的性別賦予的柔情與細膩,她激活了、豐富了、細化了這些真實的元素。或者說,她筆下的時代湧現出來的非虛構力量,已經比虛構還要精彩。
蔣藍,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