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心臟病開始高發,再開始做這兩件事,有點晚了

2019-09-30   壹號專家健康說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心臟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病都是中老年人的事,自己還年輕可以先打拚,等到40歲以後再開始注意身體。但事實上,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心臟病患者的發病年齡已經提前到40多歲。那麼,從現在開始你要改變觀念了,因為如果40歲以後再做「降脂、降壓」這兩件事,可能已經太晚。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指出:如果你在18到39歲之間時,血壓值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上,那麼無論40歲以後怎樣控制,心衰的風險都會增加37%左右;同樣,如果18到39歲之間時,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超過100mg/dl,那麼老了以後出現冠心病的風險必然高出約65%。



所以,40歲之前,我們就要努力做好降脂降壓工作。首先,如果需要吃藥,一定要遵醫囑用藥物控制。在用藥的同時,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要改變。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一定要減肥。因為,肥胖的年輕人出現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超重者出現高血壓的風險是健康人群的3到4倍,肥胖者則有九成以上都會出現高血壓或高血脂。



除了用藥、減肥以外,血壓偏高者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要少鈉多鉀,徹底戒煙、少喝酒,堅持每天做有氧運動半小時,並且儘量能迅速緩解心理壓力;而血脂偏高者,平日要嚴格限制膽固醇的攝入,每天不能高於300毫克,儘量低脂、高纖飲食,並且戒煙限酒,每天最好有半小時中等強度的運動。


版權聲明:本文由頭條號 壹號專家健康說 獨家發布,內容僅代表我們的觀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凡文中提到的方法,僅為輔助改善病情之用,請勿替代正規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