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隨著現在人口老齡化的越發嚴重,再加上「養兒防老」的觀念也已經不再管用,很多父母不得不提前考慮到自己晚年的生活。越來越多的現實例子表明,老人如果沒有什麼準備,或者完全把希望放在子女身上,那麼當老了肯定會被生活打個措手不及。很多老人認為只要自己為兒女付出,那麼終究會換來孩子們的孝心。
這一點,一位長輩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老人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還經常為生活,為子女煩心,恰恰是因為太盡心了。因為只要是孩子們一成家,不管是老人主動接濟幫忙了,還是老人不管,讓孩子自己學著承擔,結局都是一個,孩子首先以小家利益為先。所以長輩的經驗是,晚年能享福的老人,大都比較「自私」,別不信,這大實話有道理。
「自私」的老人,在孩子成年後,會先考慮自己的晚年生活
長輩說就拿農村和城市的老人來說,農村的老人普遍是為了子女,尤其是兒子,奉獻一輩子,到老也會一直發揮自己的價值。但是城市的老人,去坐一趟公交車就能發現,很多老人一大早就和老姐妹老夥計一起,相約去公園或者老人中心。這種差別就是老人的奉獻心態,當然也可以說是因為兩類老人選擇不同,生活的環境不一樣。
但是就算是農村沒有那些城市的公共娛樂設施,老人也仍舊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散步遛彎這都是老年日常。正因為很多農村老人放不下,才會把生活都寄托在兒女身上。但凡自私一點,孩子只要成年,那就可以適當撒手,過好自己的老年生活了。
「自私」一點,不把積蓄全都放在兒女身上
打拚了一輩子,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孩子們的生活。這是父母們經常說的話,這是父母特有的無私,但是這種無私包含的過於寬泛,既包括了孩子未成年的生活教育,也包含了成年後孩子的成家立業。
把所有勞動所得投入在孩子身上,不給自己留後路,全指望孩子是不現實的。不妨「自私」一點,兒女成年了有自己的收入,也該學著自己承擔,老人就把自己的養老錢留好,才能過得輕鬆淡然。
「自私」一點,不把生活精力全投入在兒女身上
除了錢財方面,很多老人之所以晚年過得並不是很幸福,主要原因是個人生活被兒女所占據。比如帶孩子,比如去照顧上班無暇做飯的兒女,這種身體捆綁比錢財投入要難受的多,很多老人也想歇一歇,但是很難說出口。
老人為兒子奉獻了一輩子,沒什麼難說出口的,老了就是要自私一把,為自己活,兒女已經成家,就不要操心那麼多。放下了這些,才是真的輕鬆自在。
網友對這個說法有什麼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