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的壓力與誘惑面前,雲南白藥也不淡定了。
10月15日,雲南白藥(000538.SZ)發布公告,稱擬斥資7.3億港元,認購港股上市公司萬隆控股兩年到期、年利率3%的可換股債券。公告稱,募集資金將用於工業大麻和CBD(大麻二酚)相關業務發展、研發、投資、收購或其他應用。
小債了解到,此次認購,萬隆控股是用打折價給了雲南白藥。因為據公告顯示,初步換股價每股0.258港元,較10月14日收市價0.26元折讓了約0.77%。
此次認購前,雲南白藥已持有萬隆控股29.59%的股權,為萬隆控股第一大股東。認購完成後,雲南白藥可以全面行使換股權,將萬隆控股的持股量升至約51.06%。而幾乎與雲南白藥同時,萬隆控股也發布公告稱,今年年初,公司開展了工業大麻CBD原料的全球貿易業務,目前大麻二酚原料貿易業務已開始實現創收。
對於此次認購的目的,雲南白藥稱,一方面能夠獲得固定收益,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加深雙方合作。而雲南白藥所稱的「加深雙方合作」,外界普遍解讀為是在不斷擴大其大麻工業的版圖。
小債了解到,所謂工業大麻是指四氫大麻酚含量低於0.3%的大麻。就醫藥領域而言,大麻二酚(CBD)被認為在消炎鎮痛、罕見病及抗腫瘤領域有一定效果。
目前,全球資本市場對工業大麻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而工業大麻概念也一度被A股熱炒。雲南白藥曾於今年3月入股雲南雲豐中草藥有限公司,後者的經營範圍就涉及「工業大麻及其提取物的銷售」。此次雲南白藥再次對萬隆控股出手,顯示其進一步向工業大麻領域挺進。
作為國內醫藥界的「百年老字號」,雲南白藥在其發展過程中一度被稱為「神藥」,地位顯赫。1993年,雲南白藥就已在深交所上市,此後一直到2015年,其中絕大多數年份其利潤增長均超過兩位數,創造了股市20年高增長的神話。
但是,2016年後雲南白藥逐漸風頭不再,業績增長乏力。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雲南白藥營收增速放緩至5.72%,扣非凈利潤同比大跌25.93%,創下雲南白藥上市以來新低。而存貨則達到113.59億元,同比增長26.35%。
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上半年,雲南白藥的投資收益達12.66億元,占到了利潤總額的51.18%。這一數據在公司整體凈利潤放緩的背景下,顯得尤為扎眼。
小債發現,雲南白藥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貨幣資金129.80億元,債券規模也不到10億元,資金看似頗為充裕。但是,同期雲南白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金額卻為-4.51億元。而在2018年6月底,這一數據則為38.05億元。
對比發現,雲南白藥的現金流下降非常明顯。而截止今年6月底,雲南白藥流動負債為106.9億元,總負債為116.7億元,均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幅。
而據國盛證券分析指出,雲南白藥在2019年上半年,除了省醫藥收入端增速較快,其他業務收入端與利潤端增速均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其中牙膏業務增速放緩、藥品業務下滑。
在這樣的情形下,雲南白藥頻頻出手,布局工業大麻領域,其挖掘新業務增長點的意圖十分明顯。但是,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我國政府對工業大麻的應用產業有嚴格的監管規定,因而工業大麻究竟能給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多少提升,很難說得清楚。
對於雲南白藥「上癮」工業大麻的問題,你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