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很多老百姓非常關心我國的糧食供應問題。因為網上有傳言說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很多國家採取了限制或者禁止糧食出口的政策與保護本國的糧食供應,而我國一直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每年要進口1.1億噸糧食。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造成我國糧食進口出現困難的局面,從而導致糧食短缺的現象,糧食的價格會不會出現上漲?這些問題都是老百姓非常關心的話題,現在傳言很多,很多人搞不清楚糧食價格到底會不會上漲,要不要囤一些糧食?是不是真的缺糧?不過好在官方消息來了。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我國糧食安全是否能夠有所保障,我國會不會真的出現缺糧的現象,老百姓眾說紛紜,大家都不知道實際情況如何。最近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相關專家表示,我國的三大主糧自給率很高,已經達到了95%以上,都是社會上的糧食存量非常豐富,足以保障我國14億人口的口糧。是我國的糧食供應穩定有序,價格不會出現太過明顯的上漲,而且我們的糧食安全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的飯碗仍然端在自己的手裡,別人根本影響不到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對於糧食的需求和消耗。
因為我國糧食已經連續5年出現了糧食產量的豐收局面,每年總產量達到了6.5億噸,2019年更是達到了6.6億噸。在小麥和稻穀生產方面,我們國家每年的消耗量大概在1.7~1.8億噸左右,而這兩者每年的生產量在3.3~3.4億噸左右。也就是說這兩種口糧的庫存量是消耗量的1~2倍。另外在社會庫存中還有3億噸左右的小麥和稻穀,其中稻穀大概是在2億噸左右,而小麥在1億噸左右。所以說我國的糧食供應非常充足,不會出現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
我國糧食進口主要是大豆,每年大概在1億噸糧食總進口量中,有8000萬噸是大豆。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進口了8851.1萬噸大豆,而其他的糧食總進口量只有1785.1萬噸。所以可以看出除了大豆以外,我們國家對於其他糧食的進口量並不是很大。比如說我國小麥自己的主產量是在1.3~1.4億噸,但是在進口量方面每年大概有500萬噸。而這些進口的小麥和稻穀,其實主要是為了進行品種結構的調劑,豐富老百姓日益增多的不同需求。
換句話說,我們國家不進口小麥和大米同樣可以滿足老百姓的日常消費需求,但畢竟各國種植的產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們進口一部分小米賣和大米,來豐富我國的糧食產品結構,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這是出於改善我國老百姓生活的目的所作出的一種糧食進口選擇,退一萬步講如果很多國家禁止我國進口糧食的話,國內的老百姓口糧仍然可以自給自足,只不過在品種方面相對來說,可能有一些國外特色品種不能買到而已。
實際上在我國的稻穀出口量比進口量要大,因為我國稻穀的年產量已經超過了2億噸,2019年大米進口250萬噸,但是出口達到了270萬噸,實際上我國大米是出口國而不是進口國。我國為了進口大米,同樣是跟小麥一樣,為了改善品種的豐富度,來增加一些特色產品而已。
另外對於玉米來講,目前國內是以去庫存壓力為主要目的。因為我國玉米的庫存壓力很大,這幾種主要糧食作物中玉米的產量很高,每年達到了2.6億噸左右。現在社會庫存量估計在2億至3億噸,目前一直在進行去庫存的任務,雖然每年也要進口500萬噸的玉米,但同時也是為了完成配額,另外為了豐富品種。
所以從小麥玉米和大米3大主糧來講,其實我國的產量完全可以供應本國老百姓的日常需求,並且還有結餘,所以不用擔心糧食短缺的問題,因為這種事情在我國根本不會發生。而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一些商販過度的利用了這種消息來製造糧價短缺的行情趨勢,以便為自己多銷售糧食。而且這種價格上漲也只是局部地區的正常調整,並不會影響我國總體的糧食價格。所以大家正常消費即可,不必要過於擔心。
來源:中華糧網;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石登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nmHXXEBnkjnB-0zMV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