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被控,暴風墜落

2019-07-30     蜂巢財經News


文|嚯嚯

編輯|凱爾

暴風集團實際控制人馮鑫被控後,該集團第一時間發布公告稱,業務未受影響。

但據暴風2018年年報顯示,它全年凈虧損10.9億元,早已陷入了經營困頓,融資成為這家上市公司近幾年的自救手段,馮鑫跌落在這個當口。

發跡於PC播放器的暴風,曾在2017年底發布「播酷雲」礦機,進軍區塊鏈。此後,暴風集團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好景不長,隨著挖礦獎勵積分BFC被監管點名「變相ICO」,項目無疾而終。

除暴風外,迅雷、人人網、天涯論壇等傳統網際網路公司都曾嘗試進軍區塊鏈行業,監管始終是它們繞不開的話題。

對於暴風集團來說,播酷雲的命運可能已塵埃落定,但對於部分網際網路遺老來說,進軍區塊鏈所面臨的監管風暴仍在盤旋。

馮鑫被控 暴風再現經營困境

7月28日,暴風集團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相關事項尚待進一步調查。

關於被控原因,暴風集團在公告中並沒有過多披露。

但據第一財經報道,馮鑫此番被控,主要涉及暴風集團2016年與光大資本共同發起收購英國體育版權公司MPS,馮鑫在此項目的融資過程中存在行賄行為。

而當年估值高達14億美元的MPS,早在2018年10月便被英國高等法院下令進行破產清算,這一國際收購案以敗局告終。

此事引發連鎖反應,包括馮鑫在內的9名MPS併購參與人員被控。究其原因,這場資本運作與暴風的經營困局不無關係。

2016年,為收購MPS,光大資本和暴風集團聯合設立了上海浸鑫投資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浸鑫基金」),基金為暴風帶來了招商銀行、華瑞銀行等LP巨頭的加持,並最終以2.6億元撬動了52億元,完成了MPS的收購。

誰也沒有想到,原本歡喜的一場收購,最終以「破產」收尾。馮鑫和暴風也在這場資本騰挪術中淪陷。

事實上在馮鑫被採取強制措施前,暴風系已經開始分崩離析。

2018年5月,深交所針對暴風集團2017年年報發出問詢函,指出暴風集團201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4.93億元,已連續兩年為負。

除了現金流,暴風集團的綜合盈利狀況同樣令人擔憂。

暴風市值比高峰已跌逾9成(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據暴風集團披露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達2.3億元。此外,公司2018年度歸母凈利潤虧損就已高達10.9億元,且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僅剩2400萬元。

暴風集團早已陷入營收困局。

「發幣」解難曾遭互金點名

面對每況日下的經營狀況,暴風集團開始在外部謀求融資。據choice數據顯示,僅在2017年上半年,馮鑫就累計質押12次;此外,暴風也在內部造血,狂追市場風口,從體育直播、VR再到區塊鏈,無一錯過,但進展都不盡人意。

2017年12月,暴風參股的北京暴風新影推出「播酷雲」礦機,外界將播酷雲的問世視作暴風踏足區塊鏈領域的標誌。

在功能上,該設備可供用戶下載和播放4K視頻,閒置時的帶寬資源還能共享出去,賺取BFC 積分,BFC積分可在積分商城中兌換商品和第三方服務。

借著區塊鏈的東風,首批2000台播酷雲在5分鐘內銷售一空,銷售金額達1千萬元。當時,暴風集團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受國內監管限制,播酷雲在中文官網上努力撇清了BFC積分、挖礦及數字貨幣的關係,「BFC積分並不是虛擬貨幣,而是一種採用了區塊鏈技術的積分系統。」但在播酷雲的海外版頁面上,仍直接使用了"Bopocoin"的字眼。

2018 年 1 月,暴風集團發布公告稱,暴風與暴風新影並不存在控制關係,暴風新影不屬於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範圍子公司。

不過公告中也透露,暴風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控制的暴風控股有限公司為暴風新影股東,持有暴風新影9%股份。換句話說,暴風集團與「播酷雲」之間無法做到完全剝離。

早在2017年12月8日,暴風集團便在其官方微信中發表《暴風區塊鏈第一戰,送10個播酷雲搶購碼!》,文章稱,所有BFC積分完全基於區塊鏈技術進行記帳,播客雲可能是最值得入手的區塊鏈挖礦機。

好景不長,就在暴風集團主動與幣「切割」後僅僅撐了一個月,播酷雲就被監管叫停。

2018年1月12日晚,中國互金協會發布《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稱以此前央行牽頭髮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為依據,代幣發行融資(ICO)行為涉嫌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發售代幣票券等違法犯罪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立即停止從事ICO。

中國互金協會發布《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

互金協會在風險提示中點名BFC積分,稱它「發行代幣本質上是一種融資行為,是變相ICO」。

3個月後,BFC積分(BOPO)登陸BCEX交易所,幣價從最高的0.2 元快速暴跌,目前0.00365元,流通市值近乎歸零。

網際網路「遺老」難抓區塊鏈「稻草」

事實上,不止暴風一家在追著風口跑,2017年隨著比特幣突破2萬美元,不少網際網路「遺老」都想到了進軍區塊鏈,其中包括天涯、迅雷和人人網等知名企業。

在上述風險提示清單上,同樣被互金協會點名的還有迅雷玩客雲。

2017年8月,迅雷推出私人云盤「玩客雲」,借鑑比特幣的POW算法,利用玩客雲「挖礦」產生的數字資產玩客幣,總量為15億,產量每365天減半。2個月後,玩客雲正式推出「雲盤挖礦」和玩客獎勵計劃。

2018年9月,迅雷將鏈克業務售讓給新大陸科技集團公司運營,正式與「幣」切割。但這並沒有逃脫監管的審查,鏈克業務很快被監管點名。如今,玩客幣(LTK)報價0.5711元,距離歷史高點9元已跌93%。

相比成功發行積分或代幣的暴風和迅雷,人人網的遭遇更顯悲催。

2018年1月4日,人人網發布《RRcoin白皮書》,號稱將為社交網絡提供開源的區塊鏈平台——人人坊,並成立人人幣基金會。用戶、PGC、開發人員、廣告主、平台方等均可在系統內獲得或支付人人幣。

僅僅過了4天,據鏈科技報道,監管部門便約談了人人網,RRcoin項目以私募退幣告終。人人網方面對此不予置評。

儘管人人公司董事長兼CEO陳一舟曾公開表示「十分看好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但缺乏應用場景的人人網,最終也只能讓RRcoin胎死腹中。

對於暴風集團來說,「播酷雲」的命運可能已經塵埃落定;但對於部分網際網路遺老來說,進軍區塊鏈所面臨的監管風暴仍在盤旋。

隨著實際控制人馮鑫被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暴風再次被捲入風暴眼。

互動時間

你認為「沒落」企業發幣能否自救?

了解更多區塊鏈優質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蜂巢財經New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eX3QmwB8g2yegND8h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