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彭州市,有一家名為彭州市福鑫公益服務中心的民辦非企業,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一直堅持發揚社會組織的服務精神,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2019年,為提升城市環境整體形象和社區生活服務業態的整治要求,福鑫公益承接了彭州鐘樓特色美食街打造項目,整體提升了牡丹文化廣場及周邊小吃商家運營環境,還系統解決了項目所涉及地區市民安全出行與生活服務間的矛盾,城市環境得到極大改變。
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彭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周琳介紹了鐘樓特色美食街項目涉及的牡丹文化廣場和天一廣場治理前的情況。
在彭州市西大街社區轄區,歷史悠久的牡丹文化廣場(原鐘樓廣場)和連接著聯升街的天一廣場,均處於老城區中心地帶。
這兩個廣場,都在城市綜合整治範圍內,但需求各有不同。
天一廣場有一個流動商販長期自發形成的夜市,由於存在多年,出售多種地方名小吃,夜市知名度越來越大,攤販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更多商販占據了天一廣場到聯升街兩邊的街道。
夜市的存在豐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也解決了眾多商販的就業問題。
但是,隨著商業的不斷聚集,負面效應凸顯出來:攤販積累的餐余垃圾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拋灑滴漏極大影響環境衛生;由三輪車改裝的簡易餐車,煤氣罐裸露在外;商販占道經營不僅造成交通堵塞,也帶來嚴重安全隱患
與天一廣場隔街相望的牡丹文化廣場,則是另一番景象。
作為老城區的歷史地標,牡丹文化廣場曾在原鐘樓廣場基礎上經過大力改造,商圈聚集效應尚未形成,廣場地下商城由原計劃的韓國城改為超市,急需集聚更多客流和人氣。
廣場出口兩側的閒置空地及周邊商業街大量私家車與營運車亂停,既影響市容市貌,又造成行人通行困難。
兩個廣場的綜合治理多年來一直考驗著管理部門的智慧。市民需要夜生活,商販需要養家餬口,城市需要安全暢行的交通,這給城市管理部門帶來挑戰。
當地市民一直期待,管理部門能拿出整治方案,給大家一個整潔有序的營商與生活環境。
天彭街道黨(工)委書記鄭雨露表示,這兩個廣場的老大難問題,最終形成由彭州市綜合執法局牽頭負責、市社治委協調指導、天彭街道聯動配合、西大街社區和福鑫公益具體落實的工作模式,制定出變堵為疏的牡丹文化廣場及周邊商業街的營商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充分兼顧商販、市民及城市管理部門執法等各方需求。
方案要點是,突出牡丹文化廣場的歷史地標效應,在牡丹文化廣場出口兩側設立景觀小木屋組成的鐘樓特色美食街,將聯升街及天一廣場占道經營的商販安排到鐘樓特色美食街規範經營,從而徹底解決了天一廣場和聯升街的交通堵塞和環境問題。
同時,以鐘樓特色美食街及後續本地生活服務平台為窗口,聚集彭州市知名傳統特色美食,推廣非遺傳統特色產品,使牡丹文化廣場成為吸引客流、商流與信息流的標杆地區。
亮麗夜生活
「鐘樓特色美食街的打造,得益於提升社區本地服務生態,滿足各方需求與關切的綜合治理理念。」周琳說,由於採用疏導方式和規範管理,原來的小商販們安了家。幾個月來,周圍市容秩序和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根治。
在多次徵求商家、社區居民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鐘樓特色美食街建設方案及設計圖。
此後,經過逐級上報相關主管部門和審批,復經彭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社治委、規建局、發改局等多個部門以及屬地管理單位天彭街道和西大街社區參與的多次協調會議審定後,鐘樓美食街於今年5月20日動工建設,並於7月1日正式開街運營。
在天彭街道西大街社區,社區書記胡耀中介織了鐘樓特色美食街的總體布局和運營狀況。
鐘樓特色美食街由32家統一規劃建造的景觀小木屋組成,除8間規劃為無煙區外,其餘小木屋統一配備油煙凈化系統,並設立統一就餐區、專門的管理室及供商販統一停放送餐車的停車場。
同時,福鑫公益還協調入駐商戶統一接通微信、支付寶等支付系統,安裝了包括15個攝像頭、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實時安防系統,並配備專職管理和保潔人員。
在鐘樓特色美食街的日常管理中,彭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還從油煙凈化巡檢、衛生秩序維護等方面進一步加強規範指導。
胡耀中說,鐘樓特色美食街為彭州市民帶來持續的狂歡,繼彭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公眾號之後,今日彭州、彭州社治等新媒體,以及彭州電視台、四川電視台等紛紛前來報道鐘樓美食廣場,一撥撥前來就餐的市民構成彭州亮麗的夜生活。
隨著鐘樓特色美食街的運營,牡丹文化廣場逐漸出現人流如織的繁榮景象,福鑫公益在廣場設立的老年廣場舞活動區、親子活動區等功能區也實現井然有序的規範管理,天一廣場和聯升街恢復了昔日的安逸和舒適。
鐘樓特色美食街項目創造並帶動了數十個就業崗位。
一直待業在家的幫教人員李建(化名)如今在美食街開了一家店,小店生意很不錯。
楊先貴是西大街的轉業軍人和優撫對象,他在鐘樓特色美食街開了一家美食店,如今已成為積極參與和支持福鑫公益活動的志願者。
福鑫公益理事長吳儀介紹,他們在優先考慮原來在聯升街與天一廣場占道經營商戶入駐的同時,也關注轉業軍人、幫教人員等群體的就業需求。
( 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