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內江這個地方的「片石建築」別有風情

2019-11-06     微內江

站在威遠縣新場鎮的部分村口,遠遠望去,層層疊疊的片石牆房子,配蓋著小青瓦、琉璃瓦,背靠山坡,面向河流,綠蔭掩映,一幅幅自然的鄉村小景渾然天成。

一片片石房

什麼是片石房

就是用片(亂)石

砌牆構築的房子

近日,威遠市民唐兆權在威遠縣新場鎮一些鄉村看到成片的房子都用的是片石砌牆。就連聞名全國的「紅村石油指揮部」,幾座山坡的房子也全用片石砌的牆。

石灰溝縫的片石牆

片石牆分「清水牆」和「裝飾牆」。「清水牆」是不粉糊裸體牆,師傅在砌的時候必須認真嚴格,儘量平整美觀。「裝飾牆」師傅們可稍「馬虎」一些,因為要粉糊,瑕疵自然被掩蓋。

有的單位或住戶,片石牆砌好後,會要求將牆面片石與片石之間的縫全用石灰漿或水泥漿「溝」填,術語叫「溝縫」,使片石縫形成自然、流暢的線條。

亂石河坎(堤)

據新場鎮年近九旬的唐憶龍回憶,這片石牆是從砌河坎興起的。早前的河道河坎(堤)都是自然形成或是泥土築成,一些重點部位用石灰、條石砌築,易出現河水患難。人們想到楊家大院那種圍牆都能用亂石頭砌築,河坎可不可以呢?村裡便安排人燒石灰,組織女社員在河裡撿石頭(鵝卵石),男社員試著砌河坎,因為砌得厚,又依山腳或河堤,加上石灰本來就有穩固性,雖然砌得不光滑平整,但牢固,自然是經受得住洪水沖刷。大家都為能用這種方式砌河坎感到高興。後來這創意傳播到沿河的上游麻柳、老場等有河道的村,更加牢固了河堤。

1951年,唐憶龍的一堵土牆倒了,正考慮怎麼修復時,他想起亂石砌河坎,這牆是不是也可以用那種方式砌呢,請來砌過河坎的師傅來作實驗,幾個人用了兩天時間才總算凹凹凸凸把一堵牆砌成。雖然質量不高,速度慢,可畢竟用實踐證明亂石頭可以砌牆。通過師傅們逐步摸索、總結、提高,陸續砌築了幾棟房子,就已是熟能生巧了。以前的夾泥匠和一些石匠也逐漸嘗試起了用亂(片)石砌牆建房子。

王書祥砌的第一堵片石牆

紅村7組的組長王書祥,從10多歲就開始學用亂石頭砌牆,他帶唐兆權去看了他砌的第一堵牆。他說,當時都是在河裡撿鵝卵石,哪家要修房子就事先一點一點在河裡去撿鵝卵石準備,洪期過後是撿鵝卵石的旺季,石頭備足後便請人砌牆修房子。

紅村片牆房子的舊貌

1965年,國家在威遠進行石油大會戰,選定當時的楊柳村(現在的紅村)曹家山坡上修建四川石油指揮部,春天動工,要求年底就要將整個山頭修成小山城。據親歷者廖宣州介紹,那個年代磚塊少,就是有磚塊也運不及。為了完成任務,只能選擇採用當地的亂石頭砌牆技術,這麼大規模的房子,不可能再靠在河裡撿石頭來實現,便就地開山取石,因這些石灰石和砂石,開採出來都一層層的,碎為小塊就成了一片石。沒有水泥就燒石灰。靠這砌片石牆的技術,硬是不到一年就在曹家山這坡上修滿了房子,層層疊疊如同山城。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新場的片石房子已成了片。走到哪裡都能看到片石房子,唐兆權鄉下的房子也是片石砌的牆。

亂石牆樓房

如今,很少再用片石砌牆,有不少片石牆房子因主人喬遷都市,已經茅林草荒。可憑著片石牆超強的生命力,風吹雨打無所懼,照樣挺立堅守。站在各個村口,遠遠望去,層層疊疊的片石牆房子,配蓋著小青瓦、琉璃瓦,背靠山坡,面向河流,綠蔭掩映,一幅幅自然的鄉村小景渾然天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GD_P24BMH2_cNUgdHY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