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樓
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是要求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
我們先來看律詩的規則,隨便找首七律來做示例。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第一點是平仄
那麼作為律詩的中二聯,肯定是要遵守平仄的「對」、「黏」的規則的。也就是說頜聯(第二聯)的出句(第一句)必須和首聯的對句(第二句)平仄相似。首聯「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那麼頜聯的出句平仄就應該和「平平仄仄仄平平」相似,但是因為是出句,所以仄音結尾,這句平仄就只能調整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對句(第四句)又與這句相對,為「仄仄平平仄仄平」。「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平仄嚴合。
同理,頸聯(第三聯)的出句又要和「玉壘浮雲變古今」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相似,得出頸聯的平仄關係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我們看《登樓》的頸聯「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很顯然平仄是對的。
玉壘浮雲
第二點是對仗
律詩最早的規則是中二聯(頜聯、頸聯)都要對仗的,都是由於難度比較大,後來就放寬了,只需要頸聯對仗就可以了。不過能對仗就更好,文采也顯得更漂亮。對仗分為嚴對、寬對。嚴對不但平仄相對,字、詞性都必須完全對應,而寬對就相對靈活一些。
對仗又分為「並肩對」和「流水對」,並肩對不但詞性相對,意思也完全對應,而流水對詞性相對,在意思上則是承上啟下的,如流水下山,靈活多變。頸聯如果能用流水對,對盤活整首律詩有決定性作用。
《登樓》的頜聯「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頸聯「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都是對仗的,符合律詩對仗規則。
第三點是押韻
這個就不用多講了,頜聯、頸聯的尾字肯定是韻腳。中二聯的出句是不押韻的,因為仄聲收尾,這一點這兩聯都一樣。
錦江春色
第四點是詩意
律詩一般寫法是「起承轉合」,那麼中二聯起的就是「承、轉」的作用,頜聯承接首聯的意思繼續描寫,深化。頸聯的作用比較重要,「轉」,怎麼轉,轉到哪裡去?這些都有講究,具體要看整首詩的構思安排,但是「轉」是一定要轉的。轉完之後要注意尾聯意思要承接得上,並且合回首聯,這樣才是一首完美工整的律詩。
我們看到首聯「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寫登樓,那麼頜聯就接下來寫登樓所見景色:「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而頸聯就從寫景轉到時政的抒發上去了:「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從景色轉到憂國憂民。尾聯「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承接頸聯憂國憂民的意思,又合回登樓日暮,唱響《梁父吟》抒發自己想為國家有所作為的感慨。
起承轉合,嚴絲合縫。詩聖手筆,不同凡響。
頜聯、頸聯(中二聯)注意以上幾點就好了。
日暮梁父吟
另外跟大家講點小知識,這首《登樓》如果去掉中二聯會怎麼樣?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這就是一首七絕,意思會有大的變化嗎?沒有。律詩的中二聯主要就是通過鋪陳、描寫、轉換來豐富作品的表達。其實詩眼大體是抓在首尾聯的,當然這是嚴格遵守「起承轉合」這種寫法的律詩才可以做這種處理。
不過一般都是這樣,大家以後讀到七律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