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陸先生在去年發現頸動脈狹窄後,戒了煙,戒了酒,甚至因此放了一個支架。但症狀卻並沒有得到緩解,原來這一切,都是由於頸動脈硬斑導致的。
小時候因為吃不飽,當了肉鋪老闆,想不到吃肉把血管堵了
患者姓陸,今年70歲,曾是嘉興海鹽一個村子的肉鋪老闆。據老陸回憶,年輕的時候就愛吃肉,那時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常常吃不到肉,想著賣肉的總有肉吃吧,於是就做起了肉鋪老闆,沒想過這一做就是大半輩子。
「我平時也沒啥特別的喜好,有肉吃就高興。殺豬賣肉是件力氣活,一天下來,一碗紅燒肉,配二兩小酒,抽根煙那是再好不過了。」老陸指著脖子跟記者說,「要不是去年發現這裡的血管堵塞了,我才把煙戒了,酒也不喝了。」老陸說的地方的血管堵塞就是頸動脈狹窄和閉塞症,主要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
站在一旁的老陸的兒子補充說,「這兩年他總是跟我說頭暈,好幾次走路都差點摔倒,他這個年紀摔倒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我們村的老王,摔了後就大腿骨骨折了,後來就一直躺床上了」。
老陸辛苦了大半輩子,本以為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可以享享清福了,但這兩年明顯「老了」很多,反應變得遲鈍,說話也沒有以前利索,還經常丟三落四,感覺整個人都混混沌沌的。
但一到晚上卻又睡不踏實,有時會吃點安眠藥,可作用不大。於是兒子就帶老陸去了當地醫院就診。一系列檢查後,醫生說是頸動脈堵住了,給放了一個支架。但這個支架放了後也沒特別大的改變,半年不到老陸的頭暈病又犯了,原來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
真沒想到,斑塊把原先放進去的支架擠扁了
幾番周折,老陸的兒子打聽到浙江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血管介入中心蔣勁松主任是血管方面的專家,於是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找到了蔣勁松。
聽了老陸及兒子的主述,蔣勁松心裡已經有了譜。老陸的頸動脈斑塊應該屬於硬斑塊,它還在不停地長大,有可能把支架都壓扁了。完善相應檢查檢驗後,一切如蔣勁松所言,頑強的斑塊把支架完全擠扁。
「目前的動脈支架由金屬製作,材料一般是鎳鈦合金,具有一定的強度,有一定的支撐性。你的頸動脈斑塊以硬斑為主,這個斑塊強度非常大,支架都被擠扁了,血流只剩下一條縫了,因此再次引起腦部血供不足的表現。我們需要通過手術把斑塊和支架一起取出。」術前,蔣勁松指著片子與老陸及兒子作了詳細的溝通。
一次手術,支架斑塊一併取出,老陸一下恢復了活力
決定手術了,可老陸的血壓比較高,收縮壓高達160mmHg,於是先請來高血壓科醫生把血壓控制好,否則如果處理不當,術後可能出現腦出血、高灌注反應等不良併發症。
血壓穩定後,老陸進了手術室。頸動脈位於頸部兩側,是神經行走的關鍵部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咽喉要塞」,對手術的要求格外高,老陸半年多前放進去的一個支架位置特別高,支架的上端直抵顱底,又給手術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由於原來的支架裝得很高,血管的遠端無法臨時阻斷,手術過程中如果有斑塊脫落,將直接進入大腦引起腦血栓,後果非常嚴重。另外,原來放進去的支架與血管壁黏連嚴重,剝離支架需要非常精細,稍不留意就可能引起血管撕裂」。
雖然老陸的手術很順利,半個小時就把頸動脈斑塊和支架完整地取了出來,但回憶起手術經過時,久經戰場的蔣勁松還是覺得心有餘悸。血管重新開通的一瞬間,在場的所有醫生都鬆了一口氣。
術後第二天,老陸感覺眼睛都亮了好多,看東西清楚了。
8月7日,術後第五天,老陸兒子來接老陸出院。見到記者,兒子高興地說,「幾天不見,我感覺老爸靈光了不少,說話做事都利索了」。
「這次手術很徹底,頸動脈的血流是之前的好幾十倍呢。腦子恢復了活力,這個賣肉的斤兩又能算得清清楚楚了。」出院前夕,蔣勁松一邊叮囑注意事項一邊與父子倆開著玩笑。
據蔣勁松介紹,人體大腦重量一般3斤左右,占體重的2%,但它需要心臟輸出血量的15%,也就是每分鐘約1200ml的血液進入頭顱,而這其中75%的血由左右兩側頸動脈供應,一旦頸動脈被堵,就會出現老陸原來的症狀,整天昏昏沉沉、頭暈眼花、走路不穩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威脅到生命。
「頸動脈狹窄的患者比較多見,除了小部分人天生狹窄,絕大部分由後天日積月累的斑塊造成。斑塊分為硬斑塊和軟斑塊兩種,硬斑塊含有較多的鈣,會讓我們的血管彈性降低,且非常頑固特別堅硬,當斑塊逐漸增大時會阻塞血流,甚至引起頸動脈閉塞,剛出院的老陸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而軟斑塊以粥樣斑塊為主,裡面更多的是脂質沉澱,容易破裂引起腦中風。對於這種患者,斑塊剝脫是外科治療的金標準,支架植入也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至於哪一種方法更適合,則需要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綜合考慮」。蔣勁松說。
來源:時報記者 任方圓 通訊員 陳曉華
編輯:孟泓穎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