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
一切為了人民健康
一切為了人民幸福
關注
在眾多帝王題材的影片中,總能聽見臣子們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但養尊處優的皇帝,真的都能長壽嗎?本期,《金台養生園》欄目,小編和你聊聊為啥皇帝大多不長壽?養成哪些生活習慣可以延壽?
皇帝大多不長壽!原因在於這四點
飲食無度,肥胖導致慢性病高發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帝王們擁有著當時最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養尊處優,飲食肥甘厚味,往往易患「膏粱之疾」。
宋明帝劉彧(yù)即位時,年僅27歲,正值生理黃金期。然而,由於身體過於肥胖,錦衣玉食之下,身體狀況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據《宋書》記載,即位後的劉彧不再勵精圖治,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貪吃多睡,且經常暴飲暴食。吃用蜂蜜腌制的鱁(魚鰾﹑魚腸用鹽或蜜漬成的醬),一次可以吃幾升;吃烤豬肉,一次能吃兩百塊。食量大得驚人。《宋書》還記載,劉彧甚至因為肥胖失去了生育能力。
即便病倒,劉彧食量依然不減,重病在身依然能一口氣吃下好幾升食物。《南齊書·良政傳·虞願》記載:帝素能食,尤好逐夷,以銀缽盛蜜漬之,一食數缽」,最後一次吃得最多,吃到嗓子眼,立刻就要斷氣,僕人給飲下數升酢酒緩解症狀,但腹脹更加厲害,他依然不停地吃糟汁(米酒),一頓三升。結果沒多久離世,年僅34歲。
日夜操勞易患精神類疾病
康熙皇帝曾在遺詔中解釋過為什麼歷代皇帝短壽: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皇帝面對政務之煩,使人不勝其勞。當了皇帝,就沒有退路,不能退休。
在享受「萬人之上」的待遇同時,皇帝也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也增加了精神疾患等的易患性。根據二十四史本紀部分中,各朝代皇帝傳記中記載,有近四分之一的皇帝有人格異常甚至精神分裂的症狀。
想長壽嗎?哈佛報告:5種習慣或延壽10年以上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5種生活習慣可能是讓壽命延長10年以上的關鍵。
據美國《財富》雜誌網站報道,這份發表在醫學期刊《循環》上的研究報告,提到了5種與大幅延長壽命有關的行為,分別是不吸煙、保持健康的身體質量指數、避免過量飲酒、進行中高強度的鍛鍊和堅持健康飲食。研究人員說,堅持所有這5種健康習慣與男性壽命延長12.2年和女性壽命延長14年具有相關性。
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而不是隨機的臨床試驗,因此這種相關性並不等同於因果關係。不過,在所有這些行為中,不使用煙草產品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被證明是延年益壽的最有效方法——最起碼能夠避免早亡。讓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來解釋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該機構寫道:「吸煙會導致癌症、心臟病、中風、肺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後者包括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
報道稱,這或許就是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把不吸煙納入長壽準則的原因。多項大型分析研究顯示,雖然與飲食和運動有關的其他習慣也顯示出與長壽和健康的密切聯繫,但不吸煙仍然是避免早亡和延年益壽的最有效方法。
牢記道家養生「不過」,想不長壽都難
1.衣不過暖。
道家講究衣著簡樸、得體和舒適,根據不同時節、不同氣候和不同的修煉境界選擇最適宜的服飾。人體經脈氣血暢通,就不會有寒冷的感覺。「衣不過暖」指的是不能過度依賴多穿衣來實現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對於「捂」和「凍」的問題,道家更多地是選擇「凍」。「穿到七分暖,神斂心也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食不過飽。
道家修行絕非「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世間的喧囂與嘈雜,尋求恬淡虛無的精神境界。「食不過飽」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經常讓身體保持一定的飢餓感,多食不利於養生,正所謂「常有三分飢,百病不相襲」。
3.住不過奢。
居住環境要簡單、接地氣。道家養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們守住奢侈之風,與道沉浮,自可長生不衰。九守即:守和———陰陽調和;守信———內守精神;守氣———內守血氣;守仁———遵仁義之道而行之;守簡———儉以養生而不貪;守易———不為外感而保全性命;守清———清虛而順應自然;守盈———知足常樂;守弱———和樂其氣而平夷其形。其中守簡、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簡易清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長壽秘訣:每頓少吃點,健康活到老!
人人都希望留住青春,因此全球各種抗衰老產品已構成了一條巨大的產業鏈。然而潤膚乳、精華素之類的產品都只能作用於皮膚表層,不能從根本上延緩人體細胞老化造成的衰老進程。美國杜克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每頓少吃一成,也許能起到延緩衰老的效果。
此前有研究稱,限制熱量攝入可以延緩蠕蟲、蒼蠅和老鼠的老化,為探討限制熱量攝入是否能延緩人類的老化?研究人員招募了220名參與者,將他們分成兩組,其中,145人限制飲食,平均每頓少吃一成,另外的75人沒有任何限制。
研究開始時,兩組參與者實際平均年齡為38歲,生理年齡是37歲(生理年齡是通過計算總膽固醇、血壓和血紅蛋白水平等得出的)。
隨訪兩年後發現,限制飲食組平均每年生理年齡都會減少0.11歲,身體更年輕;而未限制飲食的參與者每年生理年齡都會增長0.71歲。
長壽有五個關鍵因素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以下簡稱「加州大學」)公布了一項歷時15年、涉及約1700名長壽老人的追蹤研究。該研究顯示,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可能超過遺傳因素,成為決定壽命的關鍵。研究人員總結,長壽有五個關鍵因素:保持微胖身材、每天堅持兩小時業餘愛好、每天喝兩杯咖啡、適量飲酒、堅持運動。
做簡單家務也有助長壽
洗碗、疊衣服、拖地這些家務活讓你心情不佳?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老年醫學會會刊》的一項研究顯示,做家務這類簡單活動也有助延年益壽,動一動總好過一動不動。
研究涉及6000多名63歲至99歲白人、非洲裔、拉丁裔美國女性志願者。研究人員發現,與基本不動的老人相比,每天從事30分鐘輕微活動的志願者,死亡風險低12%;從事半小時中度至劇烈活動的志願者,死亡風險則降低39%。研究中,輕微活動包括疊衣服、拖地、擦窗等日常家務,中度至劇烈活動包括快走、騎自行車。
健走,長壽的天然良藥
健走好處很多,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大類。1.遠離癌症。英國漫步者協會和慈善機構麥克米倫癌症援助中心共同指出,「走路可看作治療癌症的特效藥」,堅持每天以每分鐘100~120步的強度健走約1.6公里,對乳腺癌、前列腺癌、腸癌等疾病的治療、恢復有明顯益處。
2.增強心肺功能。長期健走能增強心肌收縮能力,充分鍛鍊肺功能,還能幫助預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
3.提高血管彈性。健走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中的好膽固醇含量升高,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4.預防骨質疏鬆。健走時,重力和肌肉收縮的雙重刺激能幫助人體維持骨量、增強肌肉力量、提升關節穩定性。
此外,健走還能增強免疫力,減少併發症,改善人的精神狀態,緩解精神壓力。
(來源:人民健康網綜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ktEWwBmyVoG_1Z3J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