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和培育項目名單,蘇州從全國3000個縣級市和300個地級市中脫穎而出,位列其中。從2013年躋身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和蘇南教育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到2015年率先出台《智慧校園示範校建設指南》開展智慧校園建設,再到2018年「全過程全名師全免費」的蘇州線上教育中心覆蓋至市直屬及工業園區14萬中小學生,蘇州教育信息化進程一直示範全省,領跑全國。
此次創建培育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的過程,將是蘇州教育信息化加速起飛的又一新航站。蘇州將依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輪信息技術,塑造全新的智慧教育教學環境,打造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創建全新的教學評價機制,以智慧教育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願景是將蘇州建設成為全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樞紐城市和智慧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超硬核:
網絡快、設施優、資源廣、覆蓋全
全市多媒體教室2萬餘間,
自建數字資源160TB
位於蘇州市電化教育館的蘇州教育雲計算及大數據中心,仿佛蘇州智慧教育的大腦中樞。走進中心,多部顯示屏和信息機房同時工作著。這裡提供市教育局直屬和代管的30多所學校的智慧教育平台,包括教育E卡通、校園網絡安全、線上教育等。這裡還是中國教科網基礎教育在蘇州的唯一接點,也是蘇州大市所有學校與省教育廳和教育部數據連結的必經之路。「我們可以同時提供450台虛擬伺服器,滿足各校的信息應用需求,便捷且免費,為學校節約了大量成本。」市電教館網運中心主任徐柯然解釋道。
2013年至2017年,蘇州實施了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動計劃,取得了豐碩成果。蘇州教育城域網實現了萬兆進校園、千兆到班級、百兆到桌面,無線校園覆蓋率超過90%。與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建設未來教室335間,全市多媒體教室共有23170間,其中,交互性多媒體教室達17418個,占比74%。構建國家、省、市三級數字資源體系,自建市級數字資源160TB,共享省級數字資源600萬個。與中央電教館簽約為國家教育雲規模化應用示範區,同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約引進盤古雲平台資源。基本實現了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這些特點可概括為『網絡快、設施優、資源廣、覆蓋全』。」市電教館館長顧瑞華總結道。「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教育城域網的無線覆蓋,提升蘇州教育大數據處理和軟體應用功能,不斷優化智慧教育體驗。」市電教館副館長曹海榕介紹說。
新模式:
未來教室、翻轉課堂、同步課堂
蘇州線上教育中心示範全國
在沙盤上塑造地理地貌,通過AR技術渲染出五彩斑斕、層巒疊嶂的逼真效果,並分享至VR空間環境中,學生配戴VR眼鏡置身於自己打造的虛擬世界,徜徉山川河嶽,探索大自然的奧妙……上個月,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進行了一堂5G科學公開課,這也是江蘇省首次開展基於5G網絡環境下智慧課堂示範性教學課程。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校長馮凌燕表示,如今教學形式隨著網絡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江蘇省中小學智慧校園,星洲小學在實現網絡全覆蓋基礎上,不斷推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希望能藉助5G技術,打通多門學科融合發展,實現無邊界教學。
近年來,蘇州大力倡導智慧課堂創新課內教學模式,基於未來教室、翻轉課堂、同步課堂等移動互聯個性學習場域構建,創設互動、探究、協作的課堂,實現精準有效的教學,讓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的身上。2016年,蘇州市金閶實驗中學《未來教室推動蘇式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項目被遴選為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2017年,蘇州工業園區「打造易加品牌,深化智慧教育」成為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蘇州工業園區、崑山市、太倉市被列為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應用試點示範區。2018年,蘇州線上教育中心入選江蘇教育信息化應用優秀案例。
「蘇州線上教育中心統籌全市名優教師資源,貫通線上線下,提供直播課程、微課資源、在線答疑和數據分析四項功能的公益性網絡學習平台。這有效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建設泛在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於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教育公平。」作為蘇州線上教育中心首批試點學校,蘇州市金閶實驗中學校長陳荔感觸頗深。2018年一年,蘇州線上教育中心直播課程達3279次,在線學生157882人,總登錄次數超過638萬,目前共擁有系統化優質資源32635件,儲存總量達210.81TB。
蘇州教育行政部門多次在國際和全國教育信息化會議上發言交流蘇州教育信息化區域特色。2019年,蘇州線上教育中心的成功經驗還將在江蘇全省推廣應用。
大數據:
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支持體系
伴隨式採集分析,
全面改善綜合素質評價
截至目前,蘇州研製了100個教育數據檢測點,對縣市區年度教育責任目標進行檢測與考核。「建設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時,我們將進一步聚焦數據驅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字化教育教學支持體系。」市教育局副局長高國華說。
一是開展基於大數據的新型教學模式。探索利用未來教室等智慧教育環境開展課堂教學數據的伴隨式採集,通過智能閱卷系統開展課外學習的數據自動採集,通過線上教育中心平台開展線上學習的實時採集,實現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學習行為數據的全過程匯聚。以基於最新課程標準的全學科、全學段知識圖譜為核心,打通學生課前課中課後學習環節,嘗試以數據驅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
二是開展基於學生畫像的全面綜合素質評價。通過教育數據交換平台,匯總線上教育中心、教育E卡通、校外綜合實踐平台、學生志願活動平台、學生陽光成長綜合實踐平台等數據,將學生學習、運動、健康、校外活動、綜合素養等各方面的數據進行匯聚、分析,形成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生畫像,全面描述學生成長情況並提出智能化發展建議。
優生態:
多元協同創新智慧資源
大力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
智慧教育造福整座城
2015年,蘇州率先提出「數字教師」「數字教研員」「教育大數據分析師」概念,並在江蘇省蘇州第一中學成立聖陶班,與華中師範大學合作培養數字教師,目前已有多批一線教師通過了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訓。「接下來,蘇州將啟動未來教師數據素養提升工程,確立未來教師數據素養標準,打造首席信息官、數字教研員、數字教師、數據分析師和數據安全師五支隊伍。」市教育局局長張曙談道。首席信息官負責本區域、本校的智能教育規劃設計和組織實施;數字教師負責學習、掌握、應用各類信息技術於教育教學之中;數據分析師負責藉助智能設備搜集、匯總、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類數據,加以研究後提出教育改進建議;數據安全師負責數據賦權、保密以及抵禦各類數據危害。
智慧教育的生態圈不僅僅鎖在校園圍牆內,智慧教育城市應是建立起政府引導、中小學、高校、企業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UGBS(高校、政府、企業、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四方合作供給機制,建立「市場遴選、教研員遴選、使用者遴選」的三層篩選模式,盤活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探索資源高效供給模式。同時,智能化的教育治理主體也將形成多元化機制。在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中實現全過程數據化運行,打通省、市、縣三級教育數據平台;貫通教育內外數據,將教育資料庫和公安人口庫、信用庫、電子證照庫、空間地理庫等政務資料庫聯通共享。
「未來,蘇州將完善基礎資料庫、數字資源庫,升級智慧教學平台、智慧管理平台、智慧服務平台,打造以『一中心兩庫三平台』主體應用的『蘇州智慧教育總入口』,實現一人一號終身通行。智慧教育的成果不單覆蓋校園,且向職業教育、社會教育逐步延伸,造福整座城市。」張曙說。
編輯:張萌
審核:王海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xtTaXMBnkjnB-0zMl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