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已逝帝王三部曲褒貶不一,《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引熱議

2019-10-26     作家鬼譚

2018年12 月15日,著名歷史小說家二月河先生在從北京返回河南的路上,因心臟病突發去世,成為中國文學界戊戌年一重大損失。也引起喜歡他的讀者的深深悲痛。

二月河是河南省作家,但他老家是山西昔陽的,屬山西籍人士。作為同行,也作為同是山西老鄉,我對二月河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痛。


二月河先生因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熱播,而被世人所知,名聲大噪。此前他的「帝王三部曲」系列歷史題材長篇小說,就已經在讀者中引起不小的反響,成為著名歷史小說作家。他的原著我沒看過,因為我對歷史題材的小說不是太感興趣。但是當年《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兩部電視劇熱播時,我也認真追劇,看完了這兩部轟動一時的電視連續劇。在一次電視節目中,作為特邀佳賓的二月河,曾對《雍正王朝》電視連續劇作過評價。二月河說,「《雍正王朝》能打80分」。當主持人撒貝寧問他對《康熙王朝》的評價時,二月河說,他對《康熙王朝》的「無話可說」,理由是他沒有參與過《康熙王朝》的創作,因此無法評價。雖然他沒有明說,但也大致可以明白二月河對《康熙王朝》一劇的態度。


這兩部電視劇我都看了,總得來說,各有各的成功,也各有各的不足。因為有一些實力派演員的加入,相比其他一些歷史題材的電視連續劇,還是有不少出彩的地方,也有不錯的收視率,因為本身這種帝王將相題材的電視劇,就受老百姓的歡迎,普通觀眾看的是熱鬧,看的是故事,看的是人物,也看的是演員。

電視劇再怎麼改編,也脫離不開原著的主要思想和故事,還有人物的塑造。二月河的這三部歷史題材的小說,在讀者中的反映,有褒有貶。在普通讀者中間,廣大讀者的反映還是很不錯的,讚揚聲較多,兩部電視連續劇播出後,更是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但在精英界的反映,在文學圈內和在知識界的反映,卻與普通讀者的看法相反。有些專業人士或者作家,對二月河的三部曲有不同看法。


就我聽到的,接觸到的作家中間,或者知識界,就有不少人對他的三部小說有看法,對他的歷史觀也有非議。這不是對小說本身藝術性的爭議,而是對其歷史觀和創作思想的爭議。其焦點就是說,二月河美化封建社會制度,美化帝王統治,美化人治,掩飾清王朝的腐敗,美化腐朽的清王朝歷史,為封建帝王歌功頌德。反映到社會現實中來說,從以史為鏡,以史為鑑的角度來說,二月河所表達出來的思想,與民主、法治思想相悖,也與社會的文明進程相悖。


這是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在精英階層和知識界受到非議和批評的主要原因。

我只看了電視連續劇。二月河說雍正王朝能打80分,是指電視劇。小說我沒看過,據說《雍正王朝》電視劇是二月河親自參與編劇的。我感覺,《雍正王朝》這部戲,裡面有幾個人物刻畫的比較成功,像十三爺、鄔先生等,都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特別是老八,八王爺這個人物刻畫得就比較成功,亦正亦邪,有剛有弱,很真實,血肉豐滿。唐國強出演的雍正皇帝,沉穩而有胸懷,但作為最重要的人物,這個雍正皇帝被唐國強演成了偉光正的代表,刻畫成了偉大領袖。感覺有點假,有點現代,沒有生活,沒有煙火味,只有天人沒有人間的感覺,還少了點歷史感。


陳道明演的康熙皇帝,倒是演出了個性,但完全是靠的演技,在劇情的人物刻畫方面,過於單一,除了精明能幹,還是精明能幹,除了霸氣還是霸氣,其封建帝王性格中的複雜性,多面性,獨特性,都沒有刻畫出來,其實都是不成功的。

故事好看,人物大氣,場面宏觀,是這兩部電視劇的優勢,但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二月河說《康熙王朝》他無話可說,是因為他覺得有些話不好說。一部在觀眾中產生了巨大影響的電視連續劇,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他肯定得認真看,認真想,怎麼能無話可說呢?是他覺得有些話不好說,不好說的話,肯定不是好聽的話。


二月河先生已經過世了,他留下了洋洋五百萬字的三部歷史小說,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績,也是最大的成就,是二月河先生73年人生的永久光輝。

一個作者有其自己的思想,也有他自己對歷史和現實的認知。二月河先生所表達的,只是他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是他個人對歷史的思考和認知。他人不可以要求作者必須與他人的思想和認知相同。不但二月河先生可以寫歷史小說,其他作家也可以寫,有不同觀點,可以在自己的作品裡表達,不要去苛求二月河先生的觀點一定正確,一定要有超前性,一定要有思想深度。要允許二月河先生留下他自己的獨特的思想,可以表述他自己的歷史觀。有不同的思想認識,不同的歷史觀,可以在爭論中逐漸明晰,在爭辯中相互碰撞,達到新的高度。對歷史的認知,歷來都是很難統一的,所以也不要對二月河先生過於苛刻。

不管怎麼說,二月河先生的帝王三部曲,是對中國文學的重要貢獻,可以有不同看法,切不可隨意否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xOfFG4BMH2_cNUgDP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