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果放縱孩子這3點,那不管孩子多聰明,長大一般都沒出息

2019-07-18   新恩諾教育

聰明的孩子一般更招人喜歡,因為他們總是能給身邊的親人和長輩帶來歡樂。而且在長輩的心中,那些聰明可愛的孩子,將來往往更可能有大出息。但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一個嚴肅的問題: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是需要嚴格的管教和高尚的人品,好馬需要配好鞍。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也會有自己的小脾氣和個性。作為父母,我們在管教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會採取不一樣的方針。根據孩子的表現、自己的心情、當下的環境,我們會用改變標準來對待孩子。

適當「放養」孩子,讓孩子釋放一些天性,我們可以幫助孩子享受童年,同時尋找他自身的閃光點。但是如果一味放縱孩子,那就不是好事了。尤其是以下三點,父母如果一味放縱,那麼孩子即使再聰明,將來也難有出息。

1.犯錯之後先找藉口、喜歡推卸責任

有些孩子很聰明,但是聰明的大腦不用在正確的地方,他們總是喜歡把精力放在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上面。在平時,他們喜歡耍一些小聰明。而在犯錯遭遇批評的時候,他們會習慣性找藉口。

為自己開脫、把責任推給別人,這種行為看似維護了自身的利益,實際上是一種不恰當的心理。因為這往往說明一個孩子沒有擔當,甚至連面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

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不敢直視自己的過去,那怎麼可能有勇氣面對未來?錯誤和失敗是成功之母,也是絕佳的成長機會。不敢直視自己過錯的人,根本沒有資格迎接成功。

2.安於享樂、沒有拼搏和奮鬥精神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明顯好了,所以在對待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上,家長們非常捨得投入。而在平時,家長們也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家長們總是想辦法保護孩子,甚至開始溺愛孩子。

孩子小時候需要寵愛,但是在每個年齡段,他都必須掌握對應的技能、收穫對應的感觸和啟發。如果長期在蜜罐中成長,那麼孩子便會缺乏鍛鍊。時間久了,甚至連一點苦都吃不得。

將來的社會競爭會異常激烈,父母可以庇護孩子一時,但是孩子終究還是要靠自己。沒有衝勁、沒有上進心和拼搏精神的孩子,將來很容易就被社會淘汰。到了那個時候,他可能還會埋怨父母。

3.總想著不勞而獲、不明白奮鬥和付出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都習慣於做這樣一件事:為了鼓勵孩子,家長會在暗中幫助孩子,或者讓孩子獲得與付出不對等的回報。而在事後,家長還會使勁誇獎接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榮譽感。

這種行為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不懂得奮鬥和付出的重要性。因為他們覺得,什麼事都可以依靠父母,自己只要稍微努力下,就能取得不錯的成就。長此以往,孩子對整個社會的理解都會出現偏差。

如果孩子不能及時改正這個觀點,家長也放任孩子漫不經心的態度,那麼孩子在將來便會形成惰性。這樣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努力和付出的重要性,他們很可能好高騖遠,只想著坐享其成。

家長寵愛孩子是可以的,適當讓孩子發展下自己的個性也能夠理解。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讓孩子走在正確的軌道上。聰明的孩子值得驕傲,但是父母更要注重教育方法。以上3種行為,家長絕不能長期放縱,不然會毀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