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計程車司機》中的表現主義與存在主義

2019-07-16     影評最TOP

《計程車司機》在很多方面都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該片1976年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和演員羅伯特·德尼羅的巔峰之作。但除了這些具體的個人成就,這部電影的獨特之處和偉大之處還在於它獨特而有力的表現主義表現手法。

我這裡所說的「表現主義」是指藝術表現的模式需要把整個外部世界描繪成敘述者(通常是作者或主要角色)內心情感的表現。早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就對當時所描繪的物質世界進行了嚴重的、人為的扭曲,表現了一種精神錯亂的狀態。從那時起,表現主義電影的表達方式變得更加靈活,但如今仍有一些以這種方式拍攝電影的典範。就如《計程車司機》在表面真實的背景下所描繪的城市表現主義噩夢,可能是所有作品中表現得最好的。

《計程車司機》也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這是表現主義的一種常見的藝術伴侶,因為這部電影描繪了存在主義情感特徵的深層焦慮感。而且我認為存在主義電影包含了一種深刻的異化感和疏離感。這種疏離感是普遍的,它涉及到主人公與所處社會環境和整個世界的一種基本的分離感和孤立感。

對於存在主義和表現主義情感的傳達,電影媒介可能是比文字更好的載體。請注意,在存在主義小說中,主人公從一開始就迷失了自我。人們有一種深深的感覺,覺得有些事情不對勁,但也有一種根本的困惑,不知道該去哪裡或做什麼。而在存在主義電影中,斯科塞斯在漫無目的和無力感的基礎上為《計程車司機》尋找到了一個全新的電影敘事方案。不過,在這部電影中,重要的不是它的敘事結構,而是它描述的一種黑暗、令人不安的表現主義情緒。

《計程車司機》講述的是一位年輕的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越戰老兵特拉維斯(羅伯特·德尼羅飾)的故事,此時的他在紐約找了一份計程車司機的工作。特拉維斯是一個孤獨的人,他住在一個空蕩的公寓里,只有一本日記來表達他的想法。他整夜開車,通常從下午6點到早上6點,穿過曼哈頓那些稀奇古怪的「地下」世界,那裡住著一些社會異類,比如失足女、皮條客、吸毒者以及各種各樣的人。每件事都從他的角度來看,偶爾會有畫外音記錄下他的日記或寫給遠方父母的信。

特拉維斯被切斷了與所有人和事的聯繫,在他的生活中沒有任何有意義的關係。隨著故事的展開,他將遇到貝西、艾瑞斯這兩個不同的女人,他試圖與她們建立關係。這些都蓋過了他異化的基本問題:他與這個世界的不正常關係。關於這三種關係,特拉維斯試圖克服他的無力感和無用感,對他的周圍產生真實的影響。故事大致分為四個部分,講述了這些關係痛苦的演變過程。

在電影最開始部分中,特拉維斯在紐約的夜景中遊蕩,接送他的乘客。儘管他是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看起來卻是一個天真的人,他討厭擾亂了這個世界的墮落的紐約市人。每天下班後,他都要清理計程車后座上那些墮落乘客留下的污穢物和血跡。特拉維斯的疏離感和痛苦反映在他所遭受的失眠里,這進一步使他對周圍的環境麻木。

然而,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女孩貝西,她是美國總統候選人帕爾坦的志願競選助手。在污濁的城市環境中,竟有一朵如此美麗的花朵,這讓特拉維斯感到興奮,她一定是他命中注定的靈魂伴侶。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有時會有這種感覺?當我們遇到一個完全符合我們內心本性的異性,那麼相遇的背後一定有著某種宿命。

儘管在階級和教養上有明顯的差異,特拉維斯還是堅定地相信他和貝西是天生一對,他大膽直接的接近她。而貝西則被特拉維斯的純真所吸引。所以特拉維斯現在有了一個充滿希望的目標和實現的途徑。

相較於貝西的熱情洋溢的風格,總統候選人帕爾坦本身卻是一個胸無大志的政治偽君子,他只是在整部電影中重複著那句沒有頭腦的咒語:「我們是人民」。在我看來,斯科塞斯對他性格的刻畫是一種大師式的手筆,因為帕爾坦的陳詞濫調代表了空虛的本質。隨著電影的推移,在不知不覺中特拉維斯會意識到,帕爾坦是他自己在這個世界裡挫折的化身

然而特拉維斯的樂觀是短暫的。貝西很快就因特拉維斯的缺乏情商與社交能力而退縮,特別是在他帶她去看了色情電影之後拋棄了他。然而就在此時,一個12歲的街頭女孩艾瑞斯跳上特拉維斯的計程車,請求他把她從危險中解救出來。但是特拉維斯猶豫了,女孩被她的皮條客 「斯波特」從他的計程車里拽了出來,而特拉維斯只是無動於衷地坐在駕駛座上看著。這是這座城市對純真的墮落到極點的標誌:一個漂亮的未成年女孩被迫賣淫。

解決生活問題的辦法似乎總是暴力。特拉維斯的一位乘客(由斯科塞斯親自飾演)告訴特拉維斯,他將用一把44口徑的手槍把不忠的妻子殺死。這似乎也是特拉維斯唯一的選擇。他從一個非法武器商人那裡買了一組槍和設備,開始為一些未指明的暴力行動做準備。

同時,特拉維斯再次見到艾瑞斯,並成為她的「客戶」。不過,他的目標是把她從墮落的生活中拯救出來,但他不知道怎麼做。他確實設法和她建立了某種聯繫,雖然只是短暫的,但這卻是他在電影中唯一有意義的關係

接下來觀眾看到特拉維斯開始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特拉維斯顯然想要打擊冷漠的世界,做一些對它有影響力的事情。他的象徵目標變成了帕爾坦,他與真實的人類接觸的不真實的脫節,不知何故,在不知不覺中使他成為特拉維斯憤怒的最終目標。

特拉維斯準備了一封信,要寄給艾瑞斯一些錢,上面寫著:「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死了。」特拉維斯的畫外音反映了他目前的心境:

「現在我看清楚了,我的一生都指向一個方向。我現在明白了,我從來沒有任何選擇。」

全副武裝,留著奇怪的「莫西幹頭」,特拉維斯前往帕爾坦的政治集會執行他的暗殺。但在他「表演」之前,他被警衛認出並逃離了現場。那天晚上,現在他的精神更加錯亂,他選擇了另一條路,用暴力解救了艾瑞斯。隨後發生了一場血腥的槍戰,特拉維斯殺死了皮條客和另外兩人,自己的頸部也被致命一槍擊中。在槍戰最後,特拉維斯試圖開槍自殺,但沒子彈了。隨後警察趕到,將特拉維斯帶走了。

又過了幾個月後,特拉維斯的傷口已經恢復。儘管特拉維斯殺人無度,但自從他殺了一些罪惡的毒販後,他還是被媒體譽為「解救雛妓的英雄」。艾瑞斯安全地回到了父母身邊。特拉維斯也回到了上夜班的計程車上,過著和以前一樣的生活。之後,他接送的一名乘客原來是貝西,他們在途中進行了小心翼翼的閒聊。但當貝西想要主動時,特拉維斯卻拒絕了她,並默默地離開了。

這部電影的結尾是一個純粹的諷刺。特拉維斯終於恢復了正常,至少表面上是這樣。但特拉維斯慢慢地、不情願地離開貝西的最後一個鏡頭表明,他仍然孤立無間,內心深處渴望與貝西建立聯繫。現在他的精神被更大的牆所束縛,但也許他已經放棄了克服它們的努力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表現主義的情緒表達是這部電影的亮點。斯科塞斯對紐約墮落而又充滿威脅的夜景的描繪,無疑得益於他是紐約本地人。電影的焦點幾乎完全集中於特拉維斯,除了與貝西和艾瑞斯的短暫時刻。為什麼這兩個人會被這樣挑出來?也許那些展示這些女孩與其他男人的私人關係的時刻,突出了特拉維斯的噩夢,他們的生活方面超出了他的影響範圍。因此,這些鏡頭也增加了影片的焦慮和分離氣氛。另一個特別難忘的場景是,特拉維斯獨自一人在他的公寓里,慢慢地,有意地把他的電視從架子上踢下來,把它弄壞了。這種走向自我毀滅的傾向無需言語就能完美地捕捉到。

伯納德·赫爾曼的電影配樂極大地增強了這部電影的整體疏遠感。赫爾曼或許是一位完美的電影音樂作曲家,他為希區柯克等好萊塢著名導演的電影配樂,為這些偉大的作品提供了不可磨滅的特徵。在《計程車司機》中,電影的情緒與赫爾曼是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至於我覺得他幾乎是電影的作者之一。

有些人乾脆把特拉維斯貶為一個瘋子,他最終仍是一個裝載了定時炸彈的人,將來可能會再次爆發。也許是這樣,但這部電影的力量在於它能讓我們對特拉維斯有一些了解。我們能理解他的痛苦和失去的純真。我們了解他就像我們了解自己一樣。在電影的結尾,貝西、艾瑞斯和整個城市之間有意義的聯繫似乎永遠消失了。在他的周圍只有黑暗的城市噩夢,這仍然是一個威脅,正如在電影的最後他從後視鏡里看自己的眼球我們可以知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eCpBGwBmyVoG_1ZWP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