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風波影響下,蔚來再度爆出「壞消息」。
據美國SEC網站文件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曾是蔚來汽車第三大股東的高瓴資本已清空蔚來的所有股權。
對此,蔚來汽車方面對外表示,「蔚來尊重投資人的自由選擇,對此我們不做過多評論」。
事實上,在去年第二季度,高瓴資本依然非常看好蔚來,甚至還「翻倍增持」,而蔚來也是其增持最多的「重倉股」。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高瓴資本卻選擇徹底「虧本出逃」,這背後到底是出於何種因素的影響?而蔚來又將何去何從?
蔚來股東競相「虧血出逃」?
其實對蔚來而言,高瓴資本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背書」角色。
2015年,高瓴資本領投蔚來1億美元A輪融資,後續並跟投C輪及C+輪。
高瓴資本去年二季度披露的持倉情況顯示,公司當時曾大幅增持蔚來汽車至4193.83萬股。
而多次的跟投和增持,也讓各大券商進一步調高對蔚來汽車的評級,並對其頗為「看好」。
不過進入去年第三季度後,高瓴資本減持蔚來至1336.89萬股,減持幅度達68.12%。
來到第四季度,高瓴資本這位昔日第三大股東終究選擇徹底清倉蔚來。
事實上,減持蔚來汽車的並非高瓴資本一人,2月7日,淡馬錫減持蔚來股票1391萬股,持股比例從原先的5.4%大幅下滑至1.8%。
一直以來,高瓴資本、淡馬錫都以對大勢判斷敏銳著稱,而此次選擇「割肉」清倉的舉動,無疑是對蔚來資金和運營狀況存在質疑,同時也讓其未來前景顯得更加不明朗。
此外,蔚來內部延遲發薪等消息也進一步證明,雖官方宣稱員工可以申請將本次十三薪全部或部分置換成限制性股票,但也難掩其現金流緊張的狀況。
這些事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蔚來的資金狀況乃至當下處境仍頗顯艱難。
2020,蔚來熬得下來嗎?
雖然迎來「噩耗」,但值得慶幸的是,蔚來今年已然拿下兩筆「救命錢」。
2月6日,蔚來宣布一筆1億美元的融資達成,投資方是非關聯的亞洲投資基金。
2月14日,蔚來宣布再次完成1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項目。
根據協議,蔚來將以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向購買方發行和出售本金總額2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兩筆交易的配售均需滿足慣例成交條件,預計不晚於2020年2月19日完成。
而根據Q3財報顯示,蔚來當季度凈虧損達到25.54億元。
如此燒錢速度,即使蔚來擁有「2億美元」的融資落地,或許仍顯得「不夠花」。
因而,這兩筆「救命錢」能夠一定程度緩解蔚來當下的艱難處境,但「尋找融資」仍是蔚來2020年的主要任務。
同時,著眼於蔚來自身,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現階段,就造車新勢力而言,蔚來是其中品牌影響力最高的,也是唯一把產品價格賣到30萬以上的品牌。
無論是北上廣深,蔚來ES8、ES6還是能夠頻繁在大街上、停車場看到,並且是真正的個人消費者購買,這是蔚來燒掉了百億級資金的成果。
在品牌力上,蔚來毋庸置疑是唯一一個能與特斯拉PK的造車新勢力品牌。
但是,蔚來的問題也顯而易見。譬如資金使用效率、成本控制、打造品牌力背後的高成本等等諸多問題。
同時,蔚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在控制成本之後,是否還能提供給消費者與此前不計成本的「同等服務」,以此維繫其目前的品牌力以及口碑。
接下來,蔚來怎樣權衡成本與服務之間的關係,讓所有車主認可與信服,也是蔚來繼資金問題的衍生疑問。
功夫拍案
不可否認,第三大股東的「割肉出逃」,會對蔚來投資市場的表現造成較大影響。但好的一面是,蔚來已然拿下了兩筆至關重要的「救命錢」。
此外,疫情對於汽車市場的影響,也是其無法規避的痛點。
在中短期里,汽車行業乃至整個宏觀經濟都會受到疫情的較大影響,車市寒冬還會加劇,挑戰難上加難。與此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蔚來生存的關鍵階段。
面對市場寒冬、疫情風波、競爭對手不斷強大,蔚來汽車的未來依然道阻且艱、危機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