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詩才出眾,放在現在,那就是超級網紅,文學大咖,所過之處,遍地都是粉絲!
所以很多人喜歡傳誦他的天才與詩歌;
二,李白身價不凡,長安被賀知章引薦,後面進入朝堂,「醉草嚇蠻書」,徹底揚名,即便朝野紛亂,一生當中四個妻子,第一任妻子前任宰相許圉師孫女,第四任妻子則是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留下「千金買壁」傳說……
(尤其是李白的個性瀟洒不羈,那種不為權貴折腰的精神,放在現在來說,就是一個十足的特立獨行的KOL,精神領袖,誰不膜拜啊! 任何時代的人,都喜歡這種酷酷的存在,又有才華,長得又帥!……)
(一)傳抄
曹雪芹的《紅樓夢》作為小說,那文字挺長的吧,但很多人傳抄……小說可以傳抄,這是明朝……那明朝之前,只是詩詞而已,那就更容易傳抄。
(《紅樓夢》手抄本)
(二)題詩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裡面,「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錦里秀才余良,「高考」(科舉)不第,又沒錢,一心尋死,還想著詩句流傳,吃人家酒樓霸王餐,人家有詩牌專門讓一些文人或者秀才寫詩詞在上面,他偏偏不行,心想寫在這上面無人看,沒辦法流傳,就題詩在牆壁上,弄得酒樓里的人老大晦氣,後來南高宗太上皇看到他的詩詞,提拔他了……
這是酒樓里的題詞;
(詩詞名句網: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另外還有寺廟或者道觀題詞等。
(三)口口相傳
一是通過百姓口口相傳,這種膾炙人口,比如李白詩詞,白居易詩詞,蘇東坡詩詞等這類名人詩詞;
二是通過妓院裡的歌女之類的傳誦,柳永在妓院裡聲名特別好,他在妓院裡寫了許多詞,廣為傳誦;
三是官場中人的詩詞傳誦,官場中人一些應酬之句,也會相傳。
當然,很多官場之人的對句,現在也不大看得到了,說明只有真才實學的詩句,詞句才廣為流傳。
(很有趣的是,「王安石三難蘇東坡」也是以詩詞與對子進行交際,也被傳了下來,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裡面也有提及。)
其中可以提一下柳永的《望海潮》,其實是柳永給長官看的,也是希望走青雲之路:
「吳熊和《柳永與孫沔的交遊及柳永卒年新證》考證此詞為至和元年(1054)柳永在杭州贈資政殿學士、知杭州孫沔作。孫沔向誤作孫何。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十一引楊湜《古今詞話》:柳耆卿與孫相何為布衣交。孫知杭州,門禁甚嚴。耆卿欲見之不得,作《望海潮》詞,往謁名妓楚楚曰:「欲見孫相,恨無門路。若因府會,願借朱唇歌於孫相公之前。若問誰為此詞,但說柳七。」中秋府會,楚楚宛轉歌之,孫即日迎耆卿預坐。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四是宴會之類的詩詞流傳,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歌:本來是為了讓主人家的親戚揚名,結果王勃出名了,其實每個朝代都會有一些宴會,一些人便因此出名。
(竹簡:《滕王閣序》。)
而李白和杜甫都極有才華,這兩位大咖彼此之間,也是惺惺相惜,杜甫還為李白寫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更傳為佳話……所以詩人之間惺惺相惜,他們之間的友誼,也廣為傳說,更加引人入勝!
(其實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如此,只要你的作品具有價值,無論是才華上的價值,文采斐然,還是現實主義,抨擊現實與諷刺不良事件等等,只要具備歷史價值或者其他文學價值等等,那就能夠流傳下來,因為任何事情,它具備價值,便具備了流傳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