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大冶湖的魚嗎?
63.4平方公里的水域養育了眾多湖中美味
同時養活了周邊眾多的漁民
//////////
但是,你知道嗎?
圍欄養殖、圍湖造田、工礦業的發展
讓母親湖的水質越來越差
水土流失、湖容萎縮、過度營養化、生態被破壞
……
明方國
大冶湖文旅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
他看過大冶湖的「病」與「痛」
好在,一切都在好轉了…
人民日報新媒體平台報道
央視新聞移動網報道
……
今天,《70年70人70秒·我和我的祖國》
聽明方國講述這場保護母親湖的運動
《70年70人70秒·我和我的祖國》
第五十一集 明方國:保護大冶湖
01.大冶湖「病」了
圍欄養殖
上世紀七十年代,為防汛抗洪,興建起一批以大冶湖泵站為標誌的大冶湖水利樞紐工程,大冶湖成為水庫型湖泊。由於規劃和保護滯後,圍湖造田的盛行和工礦業的發展,讓大冶湖患上各種「病」——水土流失、湖容萎縮、過度營養化、生態被破壞……
湖水共長天一色(羅正州攝)
大冶湖界跨大冶市、陽新縣、西塞山區和開發區,由西向東在四顧閘處匯入長江,東西長67.20公里,南北寬1至3公里,湖岸線長139.8公里,水面63.4平方公里。
作為咱黃石的母親湖,大冶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場保護母親湖的運動正在拉開……
02.這「病」得治
黃石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生態發展觀,以「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為理念,成立了眾邦公司大冶湖生態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大冶湖的管理保護和開發經營。
大冶湖取水樣
三年來,在華農專家的指導下,投放鰱魚、鱅魚等生態魚苗5200萬尾。同時,還將每月14日定為「大冶湖集體清潔日」,與周邊鎮村、社會人士聯動,開展志願護湖活動,5000多名黨員、志願者參與,清理垃圾3000餘噸。
投放魚苗
如今,作為「新區之眼」的大冶湖換了新顏:湖區水質明顯好轉,野生鱖魚、刀魚等對水質要求較高的魚類頻頻出現,藍天碧水、鳥鳴魚躍的美麗景色也經常刷爆黃石人的「朋友圈」。
03.大冶湖好了
大冶湖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包括水系連通工程、堤防工程、生態修復工程以及濕地公園等,既滿足湖區防汛功能又為市民提供健身休閒場所和綠地生態廊道。
通過退垸還湖、水質提升、生態漁業,恢復水生植被約7000畝,凈增6000餘畝,建群總數32種,凈增20多種,水質得到明顯提升。
明方國說,經過治理後的大冶湖,絕種的刀魚和青蝦都有了,雷山島現在有白鷺一萬多隻。生態好了,水裡游的,天上飛的,還有岸邊居住的黃石老百姓,我們心裡都高興了!
未來,大冶湖生態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還將積極謀劃湖區文旅板塊,
將母親湖打造成為
全國最大最美最好玩的城中湖!
來源:黃石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