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帶來10種病!《柳葉刀》:或影響下一代終生健康

2019-11-21     生命時報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里,你最熟知的可能是極端天氣頻繁光顧地球:洪澇、乾旱、雪災……

除了環境惡化,你可能還沒意識到,自己和下一代的健康正岌岌可危。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盤點氣候變化對全身健康的傷害,並提出7個對抗氣候變化的建議。

受訪專家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氣候和能源項目聯合署理總監 陳欣

氣候變化,或將影響下一代終生健康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發布最新年度報告——《柳葉刀2030倒計時:氣候變化與人群健康報告》及中國政策簡報。

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已經對當今全球兒童的健康造成了損害,但減緩氣候變化行動的成效並不顯著。若全球不能達到《巴黎協定》制定的目標,即不能將氣溫上升限制在2攝氏度以下,那麼氣候變化將影響下一代人的終生健康。

報告共同主席之一、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及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教授表示,如果面對氣候變化繼續無動於衷,任由高碳排放和氣候變化以目前的速度繼續發展,當下出生的孩子將面對一個比工業化前平均溫度高4攝氏度以上的世界,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將覆蓋其嬰兒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隨著氣溫上升,現在出生的孩子將受到以下威脅:

  • 嬰兒期:將受到營養不良和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
  • 兒童期:氣溫上升和降雨模式的改變將導致腹瀉、登革熱、弧菌等傳染性疾病的增加。
  • 青春期:空氣污染的影響將進一步惡化,造成其肺功能下降、哮喘惡化並增加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氣候異常帶來10種病

全球變暖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在地球大氣中積累,使太陽的熱量散發不出去而造成的。

目前公認人類活動(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活動)是造成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類生產、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對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1960年-2014年世界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

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危害如同「溫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覺中對健康產生嚴重負面影響。美國國立環境衛生研究所發表一份報告,揭示了氣候變化帶來的10種病。

1 哮喘、過敏和呼吸道疾病

氣候變暖會改變植物生長周期,導致過敏增加。降水量太大,次數太多,都會刺激肺部的黴菌瘋長,而乾旱則會使空氣中灰塵變多。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呼吸道疾病增多和加重。

2 心腦血管疾病

氣溫升高使空氣顆粒污染增加,加重心血管疾病。高溫、熱浪、極端天氣及空氣品質變化,都會影響心腦血管的健康。

3 胃腸道傳染疾病

海洋溫度上升也會使某些細菌增加,牡蠣等海鮮食物傳播性疾病的幾率更大。氣溫升高還會影響沙門氏菌等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活性發生變化。

4 發育異常

在出生前及兒童早期發育階段,營養不良會造成發育異常。研究人員認為其罪魁禍首是污染物和生物毒素。原因包括極端天氣、過量使用殺蟲劑等。

5 神經系統疾病

有害藻類等生物毒素、應對農業變化而使用的殺蟲劑、新電池工藝及緊湊型螢光燈產生的金屬污染等,都會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猛增。

6 傳染性疾病

水溫更高會導致更猛烈的暴風雨,進而導致洪災,而污水處理廠的有害物質則再次泄漏回水域及飲食系統,造成疾病傳播。

7 傳病媒介與動物傳染病

天氣是影響傳病媒介與動物向人類傳播的傳染病幾種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俄羅斯分會的氣候與能源項目主管阿列克謝·科科林表示,氣候變暖已開始融化覆蓋人類和動物屍體的凍土層,並侵蝕了牧民埋葬死者屍體的河岸。而炭疽桿菌可以在凍屍中存活上百年,在解凍之後被釋放出來,進入供人飲用的地下水。

氣候變化帶來10種病!《柳葉刀》:或影響下一代終生健康

8 心理健康疾病

與氣候異常相關的災難使大量人口或背井離鄉,或死於非命,這給倖存者造成極大心理創傷。

9 熱浪致病

熱浪對健康的直接影響可表現為熱相關疾病,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中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症,亦稱中暑性高熱。

面對熱浪,老人、嬰幼兒、慢性疾病患者、戶外工作者、低收入人群等可能更加脆弱。

10 癌症

空氣污染和有毒垃圾的傾倒會導致癌症高發。化石燃料會增加空氣污染物和導致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淹沒了一些垃圾填埋點,造成化學物質泄露,這些會使患癌的風險增加。

7個建議幫助對抗氣候變化

你可能覺得對抗氣候變化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但如果每個人從自身、從小事做起,積極行動,對抗氣候變化的力量就會變得強大。

多吃蔬果少吃肉

除了化石能源之外,食品業(尤其是肉類和乳製品類)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最為突出。

肉製品業對全球變暖的影響主要有3方面:

  • 牛在消化食物時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甲烷,即溫室氣體之一。
  • 用玉米、大豆等人類食物喂養家畜,這種做法對食物的利用率非常低。
  • 喂養家畜要耗費大量的水、會排放溫室氣體的化肥,還會占用大片土地。有些土地從砍伐森林開闢而來,這也是導致碳排放的一大原因。

你不需要完全不吃肉,只要減少一些肉量攝入。

避免食物浪費

全球每年生產的食物約32%都會被浪費,人人都該踐行「光碟行動」。在食堂或餐館就餐時,儘量吃多少要多少,吃不完的打包帶走。在家裡做飯時,定量採購每天的食材,及時清理冰箱,避免浪費。

綠色購物

購物或者就餐時,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紙盒、筷子等。郵寄快遞時,避免過度包裝,造成浪費。

此外,許多商業組織正在尋找環保替代方式,比如綠色儲蓄等。

做好垃圾分類

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已達到53.9%,其中上海、廈門等14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70%,2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啟動垃圾分類。這不僅是公民踐行環保的素質體現,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騎車或使用公共運輸出行

開車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每周適當選擇騎自行車出行替代開車。尤其當下共享單車在各地普及,可以合理利用。距離較遠儘量選擇公共運輸出行,降低城市排碳量。

倡導辦公室環保行為

比如,雙面列印、調低空調溫度、不放置一次性水杯、重複利用紙箱等辦公用品。養成隨手關燈,用畢關電腦等電設備,減少待機損耗,合理用電。

給家庭水電費支出記帳

通過對家庭中每月水、電、天然氣等能源支出記帳,反思支出較多的月份是否有過度用水、用電等行為,給家庭設定消減目標,既能節約消費,也利於環保。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YHkG4BMH2_cNUg2HH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