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在網易雲爆火的民謠新人,聽一遍我就愛上了

2019-10-23     果醬音樂

吃過晚飯走在江邊,弦月之下的城市,江邊是清冽的晚風,有路燈明晃晃地照亮旁邊的空地,路上來回走動著的少年,衣衫貼著後背,少年人互相抹開汗涔涔的額角,悄悄耳語。

我的腦子伴隨著微微酒精的作用顯得格外輕鬆自在,光輝從夜色下漸漸升起,灑落在行人身上,照亮著微弱的人。

初聽宿羽陽尤其記得是在準備考研那會兒,那會兒崩潰是常有的事,那會兒家裡發生了大大小小的讓人不安的事情。

我常常分裂,時而覺得日子沒盼頭,時而又充滿希望。

好在深知人生珍貴,太多人值得我愛,偶爾碰見些壞東西,就當是走夜路磕破了腿。

聊聊我喜歡的宿羽陽吧。

用網易雲快五六年了,算法已經徹底讓我對大眾民謠失去了知覺,我早已不再迷戀於那一首首民謠唱出來的單調平凡,即便是表達著真實的歌詞。

人們變了,口味開始變得刁鑽,大眾化的音樂市場逐漸走向小眾化,走向分眾化,最終將割裂開來。

2017年,網易雲音樂作為獨立音樂的孵化器,發起了一個名為「石頭計劃」的獨立音樂人的扶持計劃,聽說這個計劃面向所有獨立音樂人徵集demo,最終從上千首demo中,大浪淘沙似的淘出了49首歌。

而這49首歌裡面,就有這位叫宿羽陽的同學。

這是個出生於1993年的女孩子,因為一頭短髮,常常被人誤認為是男孩子,為此她還在微博澄清過這件事。

宿羽陽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的製片專業,日常主業都與電影有關,她操持著繁忙的學業,奔波於片場,又加上各個活動,把她的碩士生活填充得滿滿當當。

憑藉著對音樂的一腔熱血,她選擇拿起吉他自己寫歌,做自己的音樂。

她從「給鹿先森樂隊做些雜活的實習生小妹」開始,逐漸成為了才起出眾的獨立音樂人。

是的,她是個一鳴驚人的宿羽陽。

最近這段日子,宿羽陽正在忙著她的個人全國巡演,這次巡演的主題是《十一種孤獨》,與她的其中一首歌同名。

她說:「這首歌是我們彼此心靈深處的暗語,也是你我第一次相識的旋律。」

巡演早在4月份就開票了,這次巡演有15個城市,當時早鳥票一開,好幾個地方就火速售罄。

誰說我們宿姐姐太小眾了呢。

我到現在還記得,第一次聽她的第一首歌,是在一個我很喜歡的寫詞人唐映楓的微博裡面看見的,唐老師大力推薦,於是就點進去聽了聽。

"愛人吶!"-- 這樣呼喚你輕輕地不再多言一語如長夜夢回的歌曲要分離,就這樣分離多年後我又回來這裡久歸的客,某種默契心疾未愈,何故探往昔像極後來的我和你「愛人吶!"-- 這樣呼喚你輕輕地不再多言一語願所有黃昏都如期要分離,就這樣分離。

太美了。唐映楓的歌詞從未讓人失望過。

對於這首歌,宿羽陽說:「混音完,恰逢北京小雨,我人生中的第一首歌就這麼出來了,帶著期待,羞澀而誠懇。」

「多年後我又回來這裡,短檠燈,綠窗的霧、長梯,風雪門外人,耳語、相依,像極那時的我和你。」

我不知道看到這樣的詞你們會想什麼,我突然想到了高中時候的語文課,老師在講堂上給我們分析著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的意境,最後說,斷腸人在天涯。我竟然產生了同樣的哀痛感。

至此之後,我將她這張同名專輯翻出來開始了很久很久的無限次單曲循環。

與《重逢》一起大獲成功的EP是《赴約》,在這之後,宿羽陽絲毫沒有留給自己一點休息時間,而是馬不停蹄地開始準備自己的第一張專輯。

春分後,她的第一張專輯,帶著苦痛的打磨,與新鮮的春日氣息一起破土而出。

我始終鍾愛那些真正的原創音樂人,何謂真正的原創音樂人,從歌詞、旋律,到編曲、演唱都合為一體,而不是將其割裂,感情是需要延綿的,這是寫歌的動機。

而你可以盡情欣賞宿羽陽的歌曲,你一定會讚嘆道,她是半個詩人啊。

01 《十一種孤獨》

這首評論過萬的歌,我曾萬般希望過它別火。

最孤獨是讀評論區未署名情書 像不小心掀開了時光的典故第十是睜開眼就已黃昏遲暮 寒星三兩落在遠遠處 第九是海藍時見鯨 林深時見鹿 卻不見你 在夢醒之處 第二是穿過萬家燈火無數卻無一人等我在歸途第一是收到遠方一紙家書說照顧自己 累了別忍著不哭。

在這首歌里,她描述了人生的十一種孤獨。

當然,這是她理解的十一中孤獨,儘管世態炎涼,孤獨怎能被概括,但是言語表達不完的,音樂都代替了。前奏綿長,吉他的聲音聽起來似乎是形單影隻的,悠長、清冷。

旅日女作家蔣濮在《東京有個綠太陽》裡面說:向上看,往前走,一邊流淚一邊走,孤獨夜,夜獨守...

02 《赴約》

這首歌被收錄在網易雲音樂石頭計劃之三《生活長短詩》中,寫詞的是一隻然,也是一位非常有才氣的女孩子。

我深感宿羽陽是被眷顧著的,被這麼多美好的詞愛戀著。同張專輯裡,還有留聲玩具的《小詩人》。

《赴約》這首歌是2016年冬天寫的,寫歌那會兒,她剛認識一隻然,於是就琢磨著能不能合作一起寫首歌。

她以女孩子的視角去闡釋奮不顧身追求愛情的孤勇,這首歌的小樣拿到石頭計劃里進行了重新的潤色後,收穫了不俗的成績。

對於這首歌,宿羽陽是這樣說的:「《赴約》這首歌,沒那麼壓抑,我的聲音在這首歌里也呈現了多樣性,有很多樂迷問到底是小哥哥還是小姐姐,大家可能會覺得我比較分裂吧。」宿羽陽笑道。

這是一段沾滿花語的文字,分明能夠聽見感情中的交錯與原宥。

在這首歌裡面,宿羽陽改變了以往低落的唱腔,開始帶著赴約的希望與期盼前來,刻畫了一場屬於少年時光的動人心事,滿懷愛意、藏不住內心的竊喜。

盲目、不顧一切的。

愛你時,你是世界的中心,我放棄思考,跟著你飛舞,急切地追隨。

然而悲觀如我,也曾想過,或許並不存在什麼約定,米蘭或者上海,你只是隨口說說等我。

不重要了,一切都是我對自己的要求—要去有你的地方,滿腔赤忱,一身清白。

從此,每一眼風景都是愉快的邀請,每一番深情都是鄭重的約定。

03《像少年啦飛馳》

這首歌與韓寒的小說同名,對於這首歌,她說她想送給1993年的自己,希望自己未來能夠始終保持一顆少年心,不忘初衷,還能像兒時那樣在自己的世界裡飛馳。

宿羽陽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做製片,同時也進了公司做運營,她說她寫了一堆不知何時才能發出來的歌。

她希望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勇敢捍衛自己的夢想。

後來,她眾籌的專輯預售過萬那天,她說:「所以爸媽,我在這件事上的堅持,或許是有意義的吧。」

怎麼能沒有意義呢?

她帶給了人們那麼多共鳴與溫暖,在冷意綿綿的冬天,手裡捧著一杯咖啡,耳朵里是延綿的詩句,太美好啦。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憑藉一首《成都》或者《南山南》就能火了音樂人的時代了。

這個時代人們的口味變得「刁鑽」了,市場的小眾化與分眾化,早已不會再寵幸那些流水線般製造的主流流行音樂。

當初民謠大大熱,是因為它所呈現的內容大多是感懷城市小人物的生存與情感狀況,在為民眾提供娛樂、審美和傳達價值觀的同時也會構建一個環境。

這個環境在傳播學中叫做「擬態環境」,在這個擬態環境中,民謠歌曲保持高度的真實感與質樸性,通過淺吟低唱、質樸的旋律和吉他伴奏給受眾帶來震撼心靈的感受。

然而,在當下怎麼判定好的音樂呢,共鳴?真情?

是的,好的作品往往都會產生一種共情,這個世界上最好收買人心的音樂並不需要多少絢麗的技巧,而是需要真正的打動人心的感情。

遺憾的是,現在太多音樂創作者可能在音樂素養方面沒太大問題了,但在文化修養方面又有不小的欠缺,所以現在缺少那種讓人覺得足夠震撼、共鳴足夠強烈的作品。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風格只是一種表達形式,不該成為限制創作者表達的障礙。

好的音樂家一定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表達的方式,同時不會被風格所限。

詩人講究突破和拓展文字的邊界,任何創作者其實都一樣,音樂家們要做的也是去突破和拓展音樂的邊界,找到音樂所能達到的更多可能。

比如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就突破了搖滾樂的邊界。

幸福有一個前提,就是心靈的自由,而心靈自由,則需要我們不要被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束縛住。

其實對我而言,世俗生活才是更大的詩意,有詩意地活著對我來講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

所以,好的音樂不需要那麼多假大空。

當初民謠火起來,是因為民謠作品的自然旋律與唱和中夾雜著現實主義元素與批判性、平民化色彩,具有流行性與民族性特性,是這座城裡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的過往和奮鬥的縮影。

但是回想一下,自民謠大熱之後,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使民謠在整個音樂行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但是有太多類似「民謠」的歌曲被上傳到網絡,發行一首歌的門檻已經降到0,人們很難篩選好的音樂。

久而久之,民謠這兩個字,逐漸走向「土味化」。

不可置否的是,目前新民謠音樂人除了需要一個堅實有效的平台,不斷將其作品推向公眾之外,也更應該推陳出新,而不是拘泥於以往的樸實唱法。

警惕電視節目對音樂的「一次性消費」,是整個音樂圈都應該做的事情。

要知道,流行音樂遵循的是文化工業的更迭規律,新民謠歌曲具有主流音樂無法比擬的真實感與質樸性。

新民謠歌手不僅要創造文化價值,更要努力在功利性的商業社會裡保有原創性、藝術性和真誠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uXw-m0BMH2_cNUgAg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