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編者按:「整整一個多月時間,他堅持如一,深夜備課、直播,把50多場防疫直播送到萬裏海外,讓僑胞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暖暖的愛。抗疫故事的主角姜文兵,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溫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醫師。來聽聽他的講述。
微信群答疑,人數一下就爆滿
前段時間,溫州疫情剛停止蔓延的腳步,海外卻頻頻傳來疫情加重的消息。「回國,還是留守?」此時,遠在異國他鄉的華人華僑們開始焦慮了。
「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防疫知識?」3月6日,我接到一位義大利米蘭華僑朋友的微信,希望我為她講講新冠病毒防疫知識、答疑解惑及分析疫情情況。
「好!沒問題。」眼看著僑胞們著急的情況,我毫不猶豫答應了。於是,我們商量決定通過微信群,這個最便捷的方式,進行新冠病毒科普在線答疑。
北京時間晚上8點多,我的這位朋友馬上拉了幾位在外的華僑組建了一個微信群,我將群名字取為「溫州華僑關愛群」。沒想到,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加入,很快群里人數就滿了。
「怎麼樣預防病毒」「有點咳嗽怎麼區分」大家紛紛在群里留言提問,當天晚上我回答了40多個問題,一直到深夜12點多。
連夜趕製課件,直播防疫知識
隨著人數的急劇增加,好多提問是重複的。是不是可以把大家共性的問題集中起來做成課件?解答完大家的問題後,我開始考慮下一步的工作。
於是,馬上準備了一期《新冠肺炎要知道的那些事》,把共性問題,比如新冠肺炎有什麼臨床表現、與普通感冒怎麼鑑別等集中羅列出來。
3月7日開始,我就改答疑諮詢為在線講座直播,並確定相對比較固定的時間,每晚9至10點,歐洲時間下午13:30至14:30左右。我把這些內容通過語音講解並輔以PPT介紹,發到群里,最後留一些時間再做解答。
這樣安排之後,果然效率提高很多,並受到了大家的歡迎。第一天講完後,我又準備第二天的課件內容。往往一個晚上,要花費3個多小時。
就這樣,微信群越建越多,後來在市僑聯的協調下,微信群從「溫州華僑健康關愛系列群」到「荷蘭健康關愛群」、「羅馬尼亞溫州人健康大聯盟」等等有10多個,涉及5000多人。
講課的內容也每天一個主題,截至4月26日在線上講座52天,防疫知識測試問卷調查12期,參與測試人數約3000多人次!姜文兵勞模工作室刊發疫情相關科普文章20多篇,內容涉及「在公共場所如何做到百毒不侵」「疫情期間情緒應對常見問題」等等。
內容講完後,僑胞只要掃一掃二維碼,還可以進行防疫知識測試,溫習內容。
白天工作晚上直播,家人很支持
作為副院長,我白天忙於醫院行政管理工作,時間安排得很緊。晚上有時候因為手術,講課時間會有所拖後。但從3月6日到現在,從未落下。
這裡也特別感謝我同事團隊的幫忙,我團隊里年輕的同事,有時也會幫忙搜集講課資料。因為每天疫情會變化,大家的關注點也不同,我們要根據熱點問題,隨時做出新的調整。比如,有段時間出現了一些謠言,我們就製作了《新冠病毒謠言粉碎機》。
我的愛人也是醫務人員,女兒今年讀高三,所以她們要付出更多。不過好在她們都很理解、支持我的工作,特別是女兒也很獨立,讓我很欣慰。
連續近50來天從未缺席,僑胞們深受感動。看到許多僑胞因為聽取了直播,緊張情緒得到緩解,我也很開心。記得有位荷蘭僑胞開酒吧的,自己有咳嗽,酒吧關閉前有個光臨的老外確診了,他非常恐慌。我就細心耐心開導,指導他將酒吧全面消毒後居家隔離,並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經過兩到三周的系統觀察,各方面症狀得到全面緩解終於放心了。
如今,好多熱心僑胞經過近50來天系統學習自身獲益非淺。他們還會自發轉錄或轉發分享我的課件和錄音內容到朋友圈、好多朋友群,應該說宣傳防疫知識的隊伍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