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數422例
死亡人數410例
根據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
《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
這是2018年我國狂犬病的相關統計結果
這兩項驚人的數據揭示:
狂犬病死亡人數跟B肝死亡人數差不多
狂犬病死亡率超過97%
狂犬病究竟有多可怕?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急性傳染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侵入人體,大多是被患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所致,少數是被抓撓或傷口、粘膜被污染所致。
臨床大多表現為特異性恐風、恐水、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病人見到水、聽到水聲或聽到「水」字都會發生肌肉痙攣,病人雖然非常渴卻不敢喝水,喝了水也無法下咽,所以狂犬病又叫「恐水症」。
狂犬病的潛伏期長可達數月,但也可短為數天。發病後進展迅猛,一般發病到死亡不過5天。從我國現有的狂犬病病例來看,大多數病例的潛伏期為半年以內,一般為半個月至三個月。所以那些被咬已經過去好幾年的,就不用擔心啦。
誤區:沒出血就不要緊?
很多人以為以為只有被狗咬出血了才嚴重,事實上,被咬、被抓後沒出血也一樣危險!
2017年7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曾報告一個發生在上海閔行區的狂犬病病例——寵物犬輕輕咬傷手背,沒有出血,兩個月後病發身亡!
其實,接觸狂犬病動物的口水或者大小便,也是有可能會感染的!
據2019年中華流行病學雜誌刊登的《中國2017年狂犬病流行特徵分析》,在2017年報告的167例狂犬病病例中,Ⅰ級暴露和Ⅱ級暴露加起來占比達到了31.14%。
所謂Ⅰ級暴露、Ⅱ級暴露、Ⅲ級暴露,是指人跟動物接觸的狂犬病危險程度,其中,Ⅲ級暴露的危險性最高。
Ⅰ級暴露
接觸或喂養動物;
完好的皮膚被舔;
完好的皮膚接觸狂犬病動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Ⅱ級暴露
裸露的皮膚被輕咬;
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
Ⅲ級暴露
一處或多處貫穿皮膚的咬傷或抓傷;
破損的皮膚被舔舐;
開放性傷口或黏膜被唾液污染;
暴露於蝙蝠。
根據《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
皮膚完好的情況下的接觸
確認接觸方式可靠就不用處置
但是如果被輕咬、抓傷
哪怕沒有出血
也建議接種狂犬疫苗
四大認知盲點
抓傷、咬傷後怎麼處理?
文章轉自:邵逸夫醫院 部分素材來源:科普中國、健康時報
請把醫生的提醒轉給所有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