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A股頂尖高手都是保守的!此文無價,很短很深

2019-10-09     主題獵手鴻飛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一直想給股市裡的中小投資者寫點什麼,也一直猶豫要不要寫。猶豫的原因在於,不知道好意會不會被認可,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在資本市場的大熔爐里,有時候即使喊出真理,很多人也會默然覺得這是譁眾取寵的自我張揚。

總之,對於散戶講投資理念,特別是對於A股市場來說,說大邏輯法則顯得不落地,說權謀顯得不高雅,說哲學大部分人聽不懂。現實反而是這樣——大部分人都願意聽內幕消息,雖然從來沒有成功應用過。

真實的情況是:等內幕消息傳到你我的耳朵里,大機率是圈套。我們做上市公司顧問的時候,董事長核心的信息連董事會都不一定先告訴。原因很簡單——真正的內幕消息就是錢,為什麼要給你?

支撐下筆的理由也很簡單,作為國內多家頂級公司的戰略顧問以及資深股民,個人覺得有責任多傳播一些有價值的視角,特別是糾正散戶的錯誤投資習慣,算是一個功德。

何況身邊還有很多大鱷級的朋友也會提供真知灼見。另一個角度看,如果這個市場永遠是90%的失敗者,我們作為市場經濟中所謂的「專業人士」,也是戴著道德枷鎖的。

邏輯一:股市不是一個很好的發財天堂,中小投資者卻總以為這是夢開始的地方。

A股市場最大的主旋律是伴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展開的,最開始上市的時候還曾經有過按照省市/老少邊窮地區發放名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談價值並不是市場最首要的邏輯。

舉例來說,有一點很難克服的就是產能問題。因為伴隨著科技進步和疊代,註定需要淘汰一部分產能。在國外會呈現出以經濟危機為節點的經濟周期,而中國一種比較特殊的表現就是股市影響的股災周期。

邏輯二:市場以零和博弈為主,中小投資者總以為可以做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的思維筆者並不反對,該學習學習,該實踐實踐,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一個創業板公司上市後100多元的股價,在1.5級突擊入股的市場上,資本介入的價格通常是1~2元。

所以,什麼是底?哪個價格是安全邊際?解禁洪峰為何屢屢在低點擊垮市場,不言而喻。資本市場上的價值是相對於價格的,也相對於時間維度,純粹的價值分析很多都是欺騙。

邏輯三:只有個別有進取心和執行力的上市公司會成為超級成功者,而中小投資者卻認為每一個誓言都是真實的。

創業板幾十家早期上市的公司,進化為BAT級別的並不多。這樣的公司雖然戰略上在冒險,但是從根本上是一家有進取心並且有成績的公司。

對於大部分平庸的地方性上市公司來說,由於增發的融資渠道可以不斷地讓公司獲得低成本資金,精工細作和希望大成的企業家並不多,大部分小富即安,或者在某個行業領袖的位置上沾沾自喜。

從這個角度看,創業板是最具備創業精神的,這也是其享受高溢價的原因。但是創業板的民營企業很多缺少國家的政策保護,也沒有兜底,因此難以避免不好的企業會被淘汰。而在任何一個競爭場所,差學生一定比好學生多吧?

邏輯四:A股市場炒股最重要的技術是保本,中小投資者卻以為是盈利。

筆者做股票有一位大師傅——吳老師,屬於近20年縱橫資本市場未嘗敗績的頂尖高手,他經常引用巴菲特的那句話——做股票最重要的兩個原則,一個是保本,一個是記住第一條。

從操作的角度看,破位減倉,止損清倉這兩個炒股最重要的技術往往被忘記,大部分人都把99%的注意力放在買好股票,從來不考慮「善終」的問題,這是散戶和很多散戶化機構最重要的弱點,幾乎90%的被套都是沒有止損造成的,一般兩天破位頂級操盤手就會減倉,10%止損就會清倉,只要堅持紀律都是有機會逃離的。

邏輯五:市場裡的絕對真理是股票便宜,中小投資者卻喜歡錯誤地放大個人的預期。

在1664和1849這兩個歷史性低點的時候,大部分人還是看空的,很多人都說會跌破1000點。但就在極度恐慌的時候大資金開始建倉,並且都發動了一波一倍指數的強勁反彈。

筆者曾經問過幾個頂尖高手,他們說「股票絕對便宜的時候,我們不相信經濟會崩盤,這也是那時候能勇敢進入的根本原因」。散戶往往缺少對多個股市周期股票相對價值的對標,所以經常從自己的希望角度看股市,這也是盲目樂觀和盲目悲觀的根本原因。


炒股中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買入邏輯與賣出技術。

如果不明白此句,就是不明白操盤的精髓。 一個朋友提到了這句話,問什麼意思。這句話是一位高手說的,我覺得總結得非常好。確有很多前輩高手留下的隻言片語非常重要,值得學習。我毫無保留的解讀一下:

高手操盤:「買入邏輯與賣出技術」。

散戶操盤:「買入技術(價值)與賣出臆測」。

這就是區別。

我們先談買入的問題。 很多散戶買入的思維是「價值與技術」 ;

高手與普通散戶操盤的角度完全不一樣。

個股價值是什麼?技術形態是什麼?在中國股市就是臆淫。股票的上漲只取決於主力是否引導拉動。 散戶的操盤邏輯:是按照表面的東西操作 K 線形態、主力提供的價值報告,簡單、粗暴、單一。 高手的操盤邏輯:透過表面的現象,遵循內在操盤邏輯要求買入,不受表象的東西影響。 邏輯是規律和規則的推理,其實也是一種因果思維。

高手買入一定是在思維的認識上,在其作業系統的多個角度確認邏輯成立後,才是出手的時候,絕不是去單一的分析這隻股表面的「價值和前途」而出手。 「邏輯」對主力與高手很重要,不同高手的模式和體系,不同層面的主力,必然會有不同的邏輯。 原因就在於:對象和目的不同。

比如:遊資要收割散戶,有的大主力要收割遊資,有的小主力要偷襲,有的高手要借力遊資收割散戶等等。 對象和目的決定了不同的操盤思維與邏輯。而在邏輯的層次,也存在共性和個性的區別。也可以說是宏觀與微觀區別。 共性自然是宏觀層面。

不論什麼主力或是高手都必須對大環境有客觀的把握,追逐的都是大環境的安全,這叫順勢。順勢是共性,沒有安全的環境,任何主力都不敢妄動,再大的主力,逆勢而行已必死。 主力和高手會有自己對宏觀邏輯的標準。 個性屬於微觀層面。 微觀方面的差異就非常大了,就是上面所述層次、對像和目的不一樣,戰略和戰術也不一樣。

炒股本身是詭道之術!而太多的散戶迷於「價值」與「技術」,自然被主力牽著走。 比如:我的邏輯就是向遊資借力,我的錢在股市就是一滴水,不會有任何作 為。但是,如果我能傍好遊資這個大款,遊資的作為變為我的作為,這就是借力。

遊資主力的運作方式是「造龍造妖吸貨出貨」,遊資的邏輯是強盜邏輯,是要收割散戶。 我的炒股邏輯就順著遊資牽引到「擒龍抓妖做超短打板術」這個借力的邏輯上。

大盤環境安全,遊資主力活躍出手,我就出手;遊資主力不活躍,休息了,我就潛伏下來。 「個股」對於遊資,不過是為實現收割散戶這個目的的「誘耳」。 我出擊的「個股」,是因為主力向它發動了強烈的進攻,主力吃肉,我也想吃而也。

而很多散戶思考的則是,這隻股票的「價值」或形態上「該漲了」吧? 你看,我在分析的層面,根本不想與你去討論個股的前途與價值.這就是我的買入邏輯,我只考慮「當下」的問題。 當然,這個買入動作,就必須要有相應的信號或方案來支持,為的是追到主力真正進攻的個股,這屬於邏輯的細節。 你也要明白,主力與主力之間的博殺,市場始終在變化,這個變化是風險與機會之的不停轉換,今天是機會,明天可能就是風險。 明白「買入邏輯」的問題了吧!

下面再說「賣出技術」的問題。 確實技術不是用在買上,是用來鑑別「賣」的。 買的背後是嚴格的邏輯,不是單一的技術。 技術太單薄支撐不起買的行為。 但是技術可以幫我們指導如何賣——防範和鑑別主力的出貨與洗盤行為,這才是技術要做的事。

比如用技術判斷 K 線形態、分時圖走勢,拉升與下跌的量堆變化,均線變化從而判斷多空雙方勢力的變化執行賣出、減倉與清倉策略。 所以,在賣的問題上,高手是以技術為先,而散戶是以臆測為主。 炒股切記不要臆測。我一直說,散戶永遠在明處,主力永遠在暗處,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必須執行技術紀律來解決這個不足;若是用臆測,你能算過主力嗎?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我現在自己做A股。交易是我最喜歡的事。交易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事業、一場遊戲,也是一個人生導師,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心態的建設,好獵手最擅長的就是一個字「等」,你能不能面對錯綜複雜的市場,等待那個你熟悉的機會。

第一,清楚你所在的市場規則。之前做美股時,我們職業交易員通過做市商交易是沒有手續費的,這就保證了我們可以玩機率遊戲,最差也是1:1勝率。通過訓練可以達到6-7成的勝率,然後提高交易次數就可以了

但在A股市場,有了手續費,就決定你入場時已經輸了機率,必須要放大周期和波動空間才能減小手續費的影響。別小看手續費,這是導致扔硬幣理論失敗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A股市場,我的交易頻率降到一年幾十筆,交易筆數我是這麼計算的,分批兩次進倉就算兩次交易,而不是進出算一次。

第二,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方法,只在熟悉的時機出手。

我們有很多進場出場的方法,有那麼多指標可以用。但方法越多,越容易出錯。方法越簡單,越單一,越能保證勝率。我記得我們當年被培訓的時候,老師根本不交方法,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教不會學不來。我在公司屬於中游交易員,賺不了大錢,但從不賠錢,每個月穩定收益率,就是因為我的交易方法是求穩。公司也比較喜歡我這種交易員,能穩定盈利,又不會對公司造成致命打擊。

有些人既喜歡做趨勢又喜歡抓反轉,這就是兩個不同的思維方式,出錯的幾率也就更大。我本人最擅長做反轉,那麼我就只會等待屬於我的機會,其他的都當看不見。

第三,低買高賣。

最簡單的道理。今年豬肉漲價了,大家都去養豬,明年豬肉肯定就跌。市場是有周期性的,低迷之後肯定是繁榮。在大家不敢進的市場低迷期就分批進倉,在豬肉便宜的時候養豬,豬肉漲價的時候出欄,就這麼簡單。

第四,資金管理。

假如你要打持久戰,那麼資金就不要一次投入到戰鬥中。假如你要是速戰速決,那麼就要充分利用你的資金。

控制你的風險。交易機構都設有風控專員,強行平倉用的。但是由於交易方法的不同,交易員需要面對不同程度的虧損。如果你是做趨勢的,虧損10%了,那明顯就是錯了嘛,錯了就認,趕緊出場。如果你是做反轉,10%就很正常。

大概就這麼多,說得多也沒用,這世界上好交易員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洗禮的,我遇到最刺激的就是2010年5月6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跌近1000點,據同事說,那天我嚇得臉上沒血色了。

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


交易必須要考慮周期級別大小

操作有四種模式:

第一種,大周期右側,小周期左側

第二種,大周期右側,小周期右側

第三種,大周期左側,小周期右側

第四種,大周期左側,小周期左側

所謂右側,有兩種,一種是趨勢正在運行的介入,一種是是趨勢的轉折後介入。所謂的左側,判斷的依據對技術派來說是一些點位,比如黃金分割,均線,前高前低等等。

其中第四種,是完全的猜頭猜尾,但也是普通人經常採用的。由這個操作模式發展出來的交易,順勢這個理念就用不上了。而普通人缺少經驗,會導致命中率奇低,也通常不會截斷虧損的,結果就是致命的以大虧收場。

三個模式都能賺錢,但都必須各有配套的其他交易理念和操作手段,在多周期的情況下,三個模式是互通的。周期可以分出很多個大小級別的,比如月周日4H.H.M15.M5,M1等,比如採用了第一種,日線右側,4H左側,這個時候進場,對於周日來說是什麼模式呢,是周右日右,還是周左日右。為什麼要明白這些,因為這是在把握全局對我來說,我喜歡第三種,日線左側,4H右側,那麼我必須看周線,周線必須是右側,這樣避免出現周左日左的猜頭猜尾。

交易是一個系統,所謂系統,就是君臣佐使,各個理念和操作是環環相扣的,位置是排好的,一個理念或者操作變了,跟著會引起其他的理念也會變化以配合。比如上面提到的前三種模式和第四種模式,如果採用了第四種,那就必須在逆勢而為上下功夫。採用了前三種,那就必須要在順勢而為下功夫。順勢而為,這個勢怎麼定義(道氏,均線,趨勢線都能定義勢)。這個順怎麼才叫順,進場後盯著哪個周期的趨勢。沒弄明白順勢而為的理念,就沒法配合左右側模式。

還必須強調一句,無論哪種模式,必須控制風險,看,這又牽涉到另外的交易理念配合,所以說交易是個系統啊,表面上是些開倉平倉規則,但是後面都是對市場和交易的理解深度。

對於左右側交易,我還有最後一個理解,參考就好。

前三種模式都能賺錢,沒有優劣,關鍵是適合自己,用起來氣定神閒,那麼這種就是適合自己的。第一種和二三種,要麼主要用第一種,要麼主要用二三種,我感覺採用哪種模式會影響到交易的思維習慣。我主要做小周期右側,導致我做小周期左側時候,情緒非常不穩定,有種漂在水裡沒依靠一樣不踏實,所以我很少小周期左側,做也是輕倉。但是我另外的朋友卻很喜歡這個大周期右側,小周期左側模式,我觀察小周期出現右側信號,他通常也很少進,進也是輕倉,拿長線對他來說也是相對有點困難的事,但他短線做的非常好,命中高的離譜。

所以我思考,會不會是因為操作經常左側,這樣形成一個思維習慣,結果會導致在小周期點位的地方容易疑神疑鬼,但同時盤感會特別靈敏。而操作在右側的,這個思維習慣導致會更有耐心,更容易看開浮盈。很難說是先有性格適合哪種模式還是先有模式再養成性格,我這人本來就是比較有耐心,所以小周期右側用的更舒服。

所以操作模式不要太多,看哪種適合自己。模式太多,不利於培養交易思維習慣。想全都抓住,短線中線長線都能進出自如,瀟洒從容,那是天才,普通人肯定會亂的心浮氣躁。


從心所欲不逾矩,交易的最高境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中的第4章。

這是偉大的孔子自述其人生思想境界進階過程。

而做交易,就是做人。在我看來,做交易的境界提升跟孔子所言的過程極其相似,做交易的最高境界,也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1、而立

首先,之前我們討論過:只有當一個交易員認識到了「走勢是不確定的」時,投機大門才算真正的打開。

因為他忽然意識到,自己之前沉寂的那個以「預測」為核心的領域完全是錯的。

自己是完全被慾望牽引,在一個紛繁複雜,充滿謬誤的幻境中完全迷失了自己。真實的交易並不是尋求所謂的無敵的聖杯,真實的交易,是處理未來的不確定性。

他忽然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方向,他知道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他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和未來該走什麼樣的路,他達到了而立的境界。

他開始拋棄之前所依賴的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他開始完全的依靠自己。

2、不惑

而立之後的交易者,他在不確定的領域中不停的去嘗試尋找出自己的模式。

在各種各樣的經歷中,他開始洞察到了越來越多的真相,他開始接觸到了不確定性的核心,他開始發現,那些表面的繁華背後隱藏著無盡的寒意。所謂的誇張收益,所謂的投機天才,所謂的驚人戰績,很多都是不確定性氣運加身的結果而已。

他於倖存者偏差,不可證偽,隨機混沌橫生的領域中,清晰的意識到了風險和收益的關係:盈虧同源,風險與收益從來不會分離。

他開始不惑。

別人吹噓到天上的方法他開始嗤之以鼻,任何不著邊際的方法都無法讓他沉迷。他開始明白,什麼叫做眾人皆醉我獨醒,他開始於孤獨中繼續前行。

3、知天命

人,生來渴望自由。在交易中,我們擁有最大化的自由,然而,自由其實是交易中最大的陷阱。

很多交易者在經歷了自己自由交易帶來的悲慘結局之後,深刻的意識到:想要在不確定的領域中想要真正的長期持續存活下去,需要依靠的是規則。既然不可預知未來的走勢,那麼就以規則高效應對即可。

以規則生成的確定邏輯,去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他知道,所謂的交易中最完美的處理方式,最完美的處理標準,就是交易規則。入場規則,出場規則,資金管理規則。

於是,他開始知取捨,不臆測,盡人事,聽天命。在我看來,達到了這一步的人,都可以稱為交易高手。

他們在深刻的認知支撐下,做出了大量的取捨,他們開始認清真相,放棄了自己對行情走勢的個人臆測,以走勢為王。他們開始構建自己的交易規則,構建自己的交易系統,摒棄噪音,開始一致性的執行。

然後,以最大的耐心等待行情的到來。

他們明白,自己所能做到的是有限的,真正想要實現盈利,靠的是行情給你機會。東風來了,才能崛起。

他們達到了交易的聽天命境界。

有些事情你能做到,而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可以達成的。他們放棄了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堅持運行自己正確的交易邏輯,通盤無妙手,規則行天下。

4、耳順

在堅持運行了自己的交易系統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得到了不確定走勢帶來的各種反饋,他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規則的力量,他們對交易邏輯才是盈利根本的理解越來越深刻。這個時期,他們會明白:邏輯正確即有正向預期,而正確的邏輯,又有無數種實現方式。

止損1個ATR還是2個ATR?回撤30%還是回撤40%出場?均線出場,算法出場,高低點出場,這些都無所謂,只要他們能夠堅持的輸出具有正向收益預期的交易邏輯,都可以實現盈利。

他們對於不確定性的理解,他們對於盈虧同源的理解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一套方法,一眼可窺透其根本,他們開始不在拘禁於細節。他們開始中庸,他們開始包容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方法。

他們達到了耳順的境界。

5、從心所欲不逾矩

所謂的規則,在建立的初級,其根本作用是限制自由,明確邏輯優勢。在交易的初級,交易者和規則的關係是依靠。

他依靠規則帶來的「確定性」。

在前期,最大的挑戰是執行,因為他們依然要面對周邊環境和氣運加身者所帶來的無盡誘惑。然而,在無數次的執行自己的交易規則的過程中,在經歷了無數次牛熊轉換,震盪趨勢的過程中,一個交易者對其規則的理解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地步,他的行為基本深刻的融合了自己的理念。

他不在需要規則的刻意幫助,因為規則的真正好處他已經完全掌握,他的交易行為,他的一舉一動,全都是規則的影子。也就是說,他由之前的依靠規則,達到了完全掌控規則的境界。

這個階段,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此,一念起,即為交易。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VvfsW0BMH2_cNUgVa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