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平台有2個方向,一是網絡小貸公司,二是消費金融公司。
「以出清為目標,以退出為主要方向」,11月12日,銀保監會再次定調P2P網貸未來的整治工作內容—— 分類處置,以退為主,個別可轉型為小貸和消費金融公司。
據了解,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媒體溝通會談及網絡借貸的下一步整治方向時表示,方向非常清楚,即以出清為目標,以退出為主要方向,以依法合規的分類處置為主要手段,爭取再有一段時間,完成網絡借貸平台的階段性整治任務。
其中,分類處置即為:對停業和立案機構,加快資產處置力度,特別是要建立依法、公開、公正辦案機制,讓公眾了解辦案的情況;對退出的機構,要明確按照退出時間表,確實兌付投資者的投資;對沒有實時接入監測系統的機構,限期停止發新標,限期退出市場;對427家在運營的機構,在年底之前每家都完成分類處置的路徑。
「對能力強、有金融科技基礎的機構,(讓其)逐步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個別符合條件的可以轉為持牌機構,如消費金融公司」,李均鋒坦言,轉型平台有2個方向,一是網絡小貸公司,二是消費金融公司。
而對於此前提出的助貸,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表示,監管部門一直密切關注銀行與第三方機構、金融科技平台的資金、技術等各類合作。對此,監管部門一方面持開放態度,允許銀行業務經營有創新。
另一方面,監管也會密切關注「助貸」業務的潛在風險,比如科技安全風險、KYC風險、信譽風險等。肖遠企還強調,銀行必須將「合規、風控」等核心業務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實上,除了銀保監會,央行等也均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今年10月16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談到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時表示,穩妥有序推進合規網貸機構納入監管的工作,力爭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網貸領域存量風險化解。
根據鄒瀾介紹,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工作根據當時的情況分了若干個領域,其中比較突出的、整治工作難度比較大的是網貸領域。據了解,網貸領域由銀保監會牽頭負責,央行積極參與其中。
隨後,全國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的《加快網絡借貸機構分類處置工作推進會》也明確,要堅持以市場風險出清為目標,繼續深入徹底整治。對於未接入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實時監測系統的機構,要限期退出。
對於已接入實時監測系統的機構,抓緊核查其按照監管辦法和監管要求進行整改的情況,對於不符合金融信息中介定位的機構要儘早勸其退出。各地方人民政府和專項整治工作聯合辦公室,要嚴格按照規定審查申請進入試點的機構,落實各方責任。
根據會議要求,下一步工作要堅定以退出為主要方向,壓實股東、平台的責任,推動大多數機構良性退出,有計劃、分步驟限期停止業務增量。支持機構平穩轉型,引導無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有良好金融科技基礎和一定股東實力的機構轉型為小貸公司。
對於極少數具有較強資本實力、滿足監管要求的機構,可以申請改制為消費金融公司或其他持牌金融機構。對於嚴重違法違規的機構,要加大打擊力度。要依法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加大追贓挽損力度,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切實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局。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末,全國實際運營的462家網貸機構,實時數據已全部接入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其中,正常運行機構268家,一些不主動申請接入的平台其經營活動也受到有關方面的實時監測。
截至9月末,全國已立案偵查的網貸平台共計786家,全國實際運營網貸機構462家。借貸餘額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已連續15個月下降。
今年以來,停業網貸平台已經超過了1200家,大部分為主動選擇停業退出,還有許多P2P網貸平台準備良性退出。對於具備條件的機構,引導其轉型發展。目前,銀保監會、央行正在會同有關地區研究制定P2P網貸機構向小貸公司轉型的具體方案。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心出品
必屬精品
微信號:IFNC2013
投稿/合作:QQ 2139305516 2139305516@qq.com
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柒財經旗下自媒體平台,被稱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輿論風向標。是全國首個網際網路金融記者自媒體平台,是所有關心關注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人士的聚集地,彙集行業新鮮資訊,專注獨家報道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