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美元收購「大戲」落幕,阿里「動物園」終迎考拉

2019-09-06     TCOM

最終,網易考拉還是賣給了阿里,作價20億美元。

9月6日,網易與阿里巴巴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團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網易旗下跨境電商平台考拉,天貓進出口事業群總經理劉鵬將兼任考拉CEO,且考拉品牌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同時,阿里巴巴作為領投方參與了網易雲音樂此輪7億美元的融資。

丁磊曾在去年雙11之前為自家電商平台打call:「我認為用我們家的平台就夠了,用考拉、嚴選,安心又實惠。」然而時隔9個月之後,安心又實惠的網易考拉卻易主了。

外界傳謠又闢謠,考拉還是賣了

交易還未官宣前,關於網易考拉員工去向就傳言紛紛,有網易考拉員工發帖感嘆:今夜是考拉人的不眠夜。

有網友稱:「考拉的事情大機率是真了。面對網易這個公司,心中無比失望。講道理,考拉雖然被黑得挺慘,但已經算網易網際網路這邊比較好的部門了。虧損?嚴選雲音樂等業務,哪個不虧損?考拉成立四年,連續九個季度跨境電商國內份額第一,真的是一手好牌,然後被賣?真是想不通。美團虧損九年,拼多多虧損四年,京東在盈利前也連續虧了無數年,老闆都沒有放棄。而考拉,才四年,被放棄了。」

這半個月來,考拉的去向一直處於外界「賣」與「不賣」的猜測中,直到今日阿里官宣。

丁磊的電商夢始於2014年。彼時,海關總署針對跨境電商行業連發「56號文」和「57號文」,讓即將跨入「千億元」門檻的海外代購市場,終結了數年野蠻生長的狀態,在稅收、渠道等方面都迎來了利好消息。

這其中的商機沒有被丁磊所錯過,主打自營直采理念的跨境電商平台「網易考拉海購」於2015年1月9日上線公測。該平台自成立之初便被丁磊寄予厚望,他曾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表示,「未來三到五年,網易考拉海購將在市場上達到500億到1000億的規模,在電商領域再造一個網易。」

網易考拉海淘也很爭氣,根據2015年年度網易財報顯示,網易郵箱、電商及其他業務在2015年凈收入達36.99億元,發展勢頭良好。

驗證了模式可行性的網易考拉海淘在2016年3月正式上線,並迎來了市場份額突飛猛進的一年。根據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銷售額中,網易考拉海購以21.6%的市場占比位居第一,超過了天貓國際和京東全球購。此後,網易考拉海淘便持續位居跨境電商行業第一。丁磊「再造一個網易」的夢想似乎正在實現的路上。

隨即網易考拉海淘在2018年6月迎來了更名,變更為「網易考拉」。表面上是「刪掉了」跨境這一功能屬性,實際上是代表著網易考拉更大的野心。更名後,網易考拉依然以進口商品和保稅進口模式為核心,但它的方向已經由一個典型的垂直跨境電商,轉向了綜合型電商平台。

網易考拉在去年的進博會上邁出了轉型的第一步,其與110餘家全球品牌商簽訂了近200億人民幣的巨額訂單,開始擺脫固有的「小眾」形象。

除此之外,網易考拉也走上了鋪設線下店的道路。今年1月20日,網易考拉開設首家線下旗艦店;隨後的4月27日,其「全球工廠店」線下店在杭州面世。而網易考拉1號倉也在今年6月於寧波開倉。

「再造一個網易」夢想還是落空了

在網易考拉一系列高歌猛進的動作之下,有一些問題卻不容忽視。

由於沒有自建物流,網易考拉只能將物流配送交給第三方,而這也容易出現不可控因素,導致網易考拉曾多次收到用戶投訴訂單到貨時間長、常常取消等問題。

不僅如此,網易考拉也遭受了「售假」質疑。先是2017年2月份,雅詩蘭黛中國公司鑑定網易考拉銷售的雅詩蘭黛ANR眼部精華霜為假冒偽劣產品;後是今年年初,有消費者投訴在網易考拉上購買的加拿大鵝羽絨服為假貨,鑑定過程反反覆復長達三月之久。

儘管這兩起事件最終官方鑑定結果均為正品,但接二連三的糾紛,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降低了網易考拉的品牌信譽度,也間接說明了考拉還不足以能夠對其供應鏈實現全面把控。

與此同時,從今年年初開始,網易考拉便屢屢傳出裁員消息。據IT時報報道,「網易不同部門裁員比例也不同,網易考拉要裁掉20%左右員工。」

以上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網易最新的財報中十分明顯。根據網易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2%,為2017年第一季度以來最低增速,並且電商業務的成本反而同比增長19.25%,達到46.77億元。

重壓之下,網易考拉需要新的增長點來鞏固自身的市場份額。在2018年網易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網易CEO丁磊就曾表示,「網易對電商業務的戰略合作和戰略投資持開放的態度」。

於是,網易考拉在資本市場變得愈發活躍起來。今年2月就有消息曝出,網易考拉將合併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由網易考拉主動發起並推進,雙方或採取換股方式。但隨著亞馬遜中國關閉本土電商業務,轉變經營方向,僅保留海外淘業務後,二者之間的這筆交易最終不了了之。

在這之後,網易考拉卻將自己的角色進行了轉換,由「買」變「賣」。有消息稱,從今年3月開始,網易考拉就已經在被積極的兜售,接觸方包括阿里與拼多多。只是因為品牌契合度和收購價格的原因,拼多多與網易考拉最終沒有達成交易,也得以讓阿里與網易考拉進入了實質性的談判。

就此,丁磊要在電商領域「再造一個網易」的夢想落空了。

阿里今年最貴一筆投資

20億美金,這是阿里近兩年的投資版圖裡費用高昂的一筆。

回顧2018年至今的投資,收購網易考拉的金額僅排在2018年4月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25億美金戰略投資英國企業服務平台WPP之後,與同樣20億增資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金額持平。一旦成功收購,網易考拉可以算的上近兩年阿里在國內買入的第二貴的公司。

眾所周知,創投圈「超級買手」阿里的投資大部分都是戰略投資。賺錢並不是目的,所有投資併購的項目是圍繞主線,不斷夯實拓展阿里的商業版圖,比如對餓了麼的收購,就補齊了阿里本地生活短板,形成新零售戰略布局。

伴隨20億美金收購網易考拉的傳聞,還有它將與天貓國際融合的消息。天貓國際在阿里有戰略性高度,今年3月,在第一屆進博會的啟動大會上,天貓國際正式升級為阿里大進口事業部,並宣布會持續加大投入,在5年內實現超過120個國家與地區的進口覆蓋,商品從4000個品類擴充到8000個品類以上。

在跨境電商領域,天貓國際和網易考拉占據半壁江山。市場增量難得,對於天貓國際來說,網易考拉無疑是窮追猛趕的對手,買入考拉,就代表占有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還能把屬於網易考拉的倉儲、物流、品類等各種資源悉數梳理一遍,並收入囊中,更能減少不必要的價格戰。

更重要的是,阿里眼中的電商市場絕不僅僅局限於中國,在電商競爭日趨激烈下,破局是每個平台逃不過的難題。阿里早已在全球貿易中尋找增長點,這也是為什麼馬雲一直在做EWTP的全球化電子商務平台。

海淘格局生變,影響到的絕不只是天貓國際和網易考拉。據稱,與阿里共同競爭投資網易考拉的還曾有京東、騰訊,甚至後起之秀拼多多。今年年初,拼多多推出一個名為「多多國際」的跨境項目,正式入局跨境電商,培養用戶在平台上購買高性價比品牌貨的習慣,它還將在這個月正式開通「全球購」頻道,計劃3年內招募50萬家海外中小商家入駐。

今年5月,拼多多商品分類做出調整,原來的國際板塊下線,新增「海淘」分類。因此,有一種說法是阿里20億美金買下網易考拉是「防禦性收購」,防止拼多多任何跡象的業務延伸。不過,剛剛起步的拼多多能否迅速做起海淘業務,尚且存疑。

阿里的阻擊戰雖不一定是為了拼多多,但京東和騰訊的因素是存在的。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京東旗下的海囤全球2018年在跨境貿易中占據了13.2%的市場份額,唯品國際12.3%,論起基因,京東顯然比拼多多更具有威脅性。在騰訊和京東聯手投資唯品會後,形成了三者統一戰線合縱攻阿里的狀態。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跨境網購消費金額將達到1萬億美元,相比2018年增長近50%。站穩第一梯隊的阿里,遲早都會向其他存量市場進攻。

熙熙攘攘的市場從來不缺玩家,而跨境電商攻防戰已白熱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IOnCW0BJleJMoPMKu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