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國的天才科學家,回國任教後再返美國,楊振寧這樣評價!

2020-04-28   職引官

顏寧:我國的天才科學家,回國奉獻10年又返美,楊振寧這樣評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火藥發明到火箭升空,從鴻雁傳書到信息通訊,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可以說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史。上至國防建設,下到衣食住行,科技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而科技的創新突破則離不開科學家的努力研究。

我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家似乎都是男性,女性科學家數量本來就少,我國的女性科學家更是鳳毛麟角,屠呦呦是一位,顏寧也是一位。

說到顏寧你或許不太熟悉,但提及她的成就卻是非同一般。

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1996年進入清華大學生科系學習,並於2000年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她奔赴美國,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深造,師從施一公學習分子生物學,並拿到了博士學位。這之後的2年時間,顏寧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施一公何許人也?那是科學大牛、學術泰斗。強將手下無弱兵,作為施一公的得意門生,顏寧自然也是學識過人。在老師施一公的推薦下,2007年,顏寧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這時她才30歲,是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30歲的教授和博導,何等的驚才絕艷!

自2007年回國組建實驗室以來,顏寧一直致力於結構生物學研究,主要方向是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她率領團隊首次解析出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的三維晶體結構,並進一步獲得了具備更多構象的葡萄糖轉運蛋白結合底物和抑制劑的超高解析度結構,從此人體細胞攝入葡萄糖這一基本過程具備了分子基礎。

顏寧的研究成果有多主要?葡萄糖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而葡萄糖轉運蛋白就是細胞的「吃飯工具」,民以食為天,其重要程度無需贅述。不僅如此,她還對離子通道結構生物學領域做出重要貢獻。截止2018年,顏寧獨立領導實驗室先後發表了學術論文59篇,其中在《自然》、《科學》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2篇。

似乎顏寧的人生軌跡都在大家的預想之中:天才科學家學成歸國、任教母校,並取得重要研究成果,這應該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世事總與人願違。

2017年,顏寧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被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同年5月起,擔任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顏寧離開清華出任美國普林斯頓,這一消息一時間引爆了網絡,有人猜測她是負氣出走,有說是中科院院士落選了,有說是國家基金項目被拒,總之網友們是議論紛紛。對此顏寧本人並未做出解釋和回應。

楊振寧先生也曾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過,不過他早已回國,現在在清華大學擔任物理系教授,而顏寧在普林斯頓的老師施一公教授也於2008年回國擔任清華教授。所以,人們對顏寧的行為感到疑惑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後來,有人採訪了楊振寧先生對此事的看法。他這樣回答:

我不認識顏寧,我只是聽說她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普林斯頓大學請她去做講座教授這件事,當然就代表了她確實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不過,她在大家看好中國發展前途的時候,突然跳槽到普林斯頓,這裡面一定有很複雜的原因。不過我想這件事是很奇怪的,不過我希望網上不要亂講,在那亂講閒話我認為是非常不好的。


從楊振寧先生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剝離出他的看法:

首先,楊振寧先生對顏寧的研究工作持肯定態度,這說明顏寧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次,楊振寧先生對顏寧出走也感到奇怪,且不知曉原因,感到奇怪說明先生應該是希望顏寧留在國內的。

顏寧的出走令人感到惋惜,她本人至今尚公開表示離開清華的原因,但她卻表態會憑藉對清華的熱愛和熟悉,努力促進普林斯頓等國外一流學府與清華的交流合作。

有人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研工作者在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數見不鮮;也有人說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身為中國人就應當報效祖國。但無論如何,我們應該理智討論此事,不應該攻擊個人,顏寧去留自由我們應當尊重。

那麼,大家對此事是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