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養脾胃用的最多的方法,應該就是食療了吧。
但很多人也會發現,有時候,就算吃了再多調補的食物,脾胃也沒有好轉,怎麼都補不進去。
會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更專注於補,而沒有考慮到脾胃本身的載重量。
為什麼脾胃總是補不好?
-
如果把脾胃比作一輛貨車,那麼我們在補脾的道路上,會遇到兩個問題:
路被堵住了,脾胃無法運行
路被堵住,主要指濕氣。
體內濕氣太重,脾胃會被困住,如果強行給身體進補,不僅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還會讓濕氣在原地堆積,慢慢粘稠、化熱,變為更深一層的痰濕。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情況,在補脾之前,一定要記得先祛濕。
關於濕氣的調理,我們已經分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公眾號後台回復「去濕」查看。
貨太重,超過了脾胃的承受能力
脾胃的載重量是有限的,只能承擔一定的補力。
超過了載重量,脾胃就容易被壓垮,長遠來看,不僅無法調好脾胃,還會對它造成進一步傷害。
「貨太重」的問題,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吃的太多,動的又太少。
吃的太多
吃的太多,並不是指吃撐,而是說身體攝入的能量太多。
1.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多油的燒烤、外賣。
2.含糖量大的食物,比如說碳酸飲料、甜食等。
3.偏於精細口糧。比如說處理後的大米、鬆軟的蛋糕……這些幾乎不需要嚼兩口就能往下吞,還沒嘗到味就沒了,身體來不及反應,攝入的能量就超標了。
動的太少
吃的東西能量太高,又長時間久坐,無法消化。
我們每天最大的運動,就是走路到地鐵站。久坐傷肉,會使肌肉變得無力。而脾主肌肉,肌肉無力會反過來累及到脾胃,損害消化能力。
補脾,主要補的是脾氣
-
我們習慣於「小心」對待身體,身體不舒服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缺少營養,要吃各種各樣滋補的食物。
但在中醫看來,所謂缺乏營養,並不是物質,而是氣化層面上的。物質指的是食物自帶的營養,氣化則指脾胃運化的功能。
一旦脾胃運化的能力,跟不上食物營養的節奏,那麼吃再多滋補的食物都是浪費,反而成為垃圾需要及時排除。這個過程,就會對脾胃造成傷害。
所以我們講補脾,主要補的是脾氣,幫助提高、恢復脾胃的氣化功能。
因此,調理脾胃的兩大原則是:
1、控制飲食,給脾胃留足空間
2、動起來,消耗過剩的能量
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從根本上恢復脾氣運行,調養好脾胃。
控制飲食,給脾胃留足空間
-
飲食上的調理,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面,分別是吃什麼,以及怎麼吃。
人參蜜片,可以補脾氣
如果你想通過吃補脾氣,增強脾胃氣化能力,我推薦你吃人參蜜片。
人參,是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提及次數最多的食材。他的老師張元素也在《醫學啟源》中說過,「人參,氣溫味甘,治脾肺陽氣不足」。
意思是,人參可以滋養脾胃,強化它們的功能,提高脾胃生成氣的功能,相當於給火車加油,增強它運行的能力。因此是「補脾氣之要藥」。
而且人參很溫和,《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上品,說它是日常都可以長期食用的食材。
要知道,古人在長期的實踐基礎上,對於食材的研究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他們將食材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不傷人」,可以溫柔的滋養身體。
而通過蜜制的人參,蜂蜜的甜味,能夠中和人參的藥性,讓人參補的更加緩慢有力。很適合脾虛,擔心上火,不適合大補的人。
所以,每年我都會做上一罐人參蜜片,饞了就打開蓋子夾一點參片吃,味道甜滋滋的,像吃進了一口蜜糖。
食材:人參 一根/蜂蜜 2瓶
做法:
1.人參切片,放入蒸鍋中蒸5分鐘後取出,放置一旁晾曬一會。再把參片放進玻璃罐里,倒入一瓶蜂蜜進行腌漬。
2.腌漬幾天,觀察蜂蜜由濃稠變為水狀。這時候人參與蜂蜜已經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直接泡水喝,可以享受到人參與蜂蜜的雙重功效。
3.把參片撈出,放入第二瓶蜂蜜中繼續腌漬。
人參蜜片,多久吃一次?
人參蜜片比較平和,長期吃也不容易上火。我建議大家可以每天取2~3片,配合著蜂蜜一起在溫水中拌勻後吃。
不過要記得參片不要立即吃,要等參片表面上的蜂蜜慢慢在水中泡開後再吃,這樣不僅不會太甜膩,還能夠吃到人參本身的鮮味。
哪些人不適合吃?
1.人參補氣作用強,孕婦不適合補氣,不建議吃。
2.人參有回奶的作用,哺乳期不建議吃。
3.有實熱,也就是面紅耳赤,口腔潰瘍,感覺口乾舌燥,舌苔紅的人不適合吃。
咀嚼,恢復脾胃氣化能力
知道了吃什麼東西之後,我還建議大家吃的時候,專注於「咀嚼」,也就是細嚼慢咽。
咀嚼是一種提醒。
它除了告訴脾胃要開始工作了,也給了大腦反應的時間,能夠及時把「我吃飽了,該停下來了」的訊號傳遞給身體,可以減少進食量,避免能量攝入太多。
咀嚼的時間
我一般不刻意去計算咀嚼的時間,而是關注於咀嚼這個動作本身,沉浸在咀嚼過程中。
如果自己沒辦法提高專注力,那麼我建議你一口食物咀嚼20下,每次15-20s的時間,一頓飯最好吃半個小時左右。
咀嚼的順序
在吃食物的順序上,也是有講究的。
軟硬差別比較大的食物,比如質地硬、纖維素多的食物,咀嚼時間太長,不建議和粥、豆腐這些軟食物,一起送入口中。
固態、液態食物不同吃。因為固態的食物很容易隨著液態食物一起進入脾胃,不好消化。
動起來,消耗過剩的能量
-
對於我們來說,比起吃,由於工作時間以及場所的限制,反而是「動起來」比較麻煩。
所以,我推薦大家一個簡單、隨時隨地都可以在辦公室或者家裡做的運動:八段錦。
八段錦很適合在秋天做。因為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把呼吸和運動結合起來,而肺主管呼吸,與秋氣相通。
在秋天做八段錦,在鍛鍊全身肌肉、臟腑的同時,還能將體內的濁氣呼出體外,讓清氣滋養身體,活絡全身氣血。
怎麼做?
我比較推薦大家做八段錦前三式的動作,它們有緩解疲勞,以及鍛鍊脾胃的作用。
兩手托天理三焦
它有點像伸懶腰,可以擴展到全身的肌肉,又能幫助肺部的擴張,使呼吸變深,所以緩解疲勞的效果特別好,很適合長期久坐的人用,能通暢全身,祛除體內濁氣。
做法
1. 自然站立,兩腳分到與肩膀同寬,放鬆全身。
2. 雙手從身體兩側緩緩往上舉到頭頂
3. 把掌心朝上,用力往上拔,雙腳隨著動作起落
4. 做夠6次之後,把掌心朝下,從身體前面一直緩緩按到小腹的位置,還原。
左右開弓似射鵰
這個部分的內容,重點在於上焦,通過動作可以舒緩僵硬的肩、背,加強全身血液的循環,對於不良的坐姿、站姿有一定調理效果。
做法
1. 自然站立,左腳往左邊側一大步,蹲成馬步。
2. 就像拉弓射箭一樣,右掌拉至右胸前,左掌往左邊推出,眼睛看著指尖,儘量把弓拉到最圓。這是左式,反著來就是右式,左右各練習6次。
調理脾胃臂單舉
這個動作是一上一下的牽引動作,對於兩側的肝膽、脾胃,以及肌肉有拉伸的作用,可以加快腸胃的蠕動,幫助消化,適合在飯後做。
做法
1. 自然站立,左手緩緩往上舉,掌心朝上用力頂,同時右手下按。
2. 舉按6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然後換成右手做。
【聲明】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少點鹽」(ID:shaodianyan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