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130多個!新興縣產業扶貧覆蓋率達100%

2020-03-24     雲浮發布

陽春三月,點綴在綠水青山間的新興縣翔順象窩茶場4000畝茶葉陸續進入採摘期,蔥蘢碧綠的茶壠間,儘是茶農忙碌的身影。象窩茶場作為新興縣最大的茶場,也是該縣一個重點農業產業扶貧項目,該縣統籌扶貧專項資金5000萬元投入茶場,年固定投資收益為9%,帶動全縣有勞動能力貧困戶2620戶戶均增收約2000元。在象窩茶場等平台帶動下,至去年底,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6145戶14765人,脫貧5985戶14344人,脫貧率為97%,15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

象窩茶場

新興縣始終把產業作為脫貧的根本之策,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該縣結合當地農業產業化程度高的實際,把扶貧產業融入鄉村振興的大盤子,積極探索創新群眾參與度高、收益穩定的產業扶貧模式。近年來投入資金2.3億元,重點推進養殖、資產收益、光伏發電以及發展青梅、紫米、蔬菜、南藥、茶葉等特色農業項目,多元化扶貧產業格局不斷壯大。已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30多個,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扶貧產業基地、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全縣建檔立卡有勞動能力貧困戶2620戶100%進入產業鏈條、供應鏈條,使每一戶貧困戶至少享受一個以上的產業扶貧項目收益,產業扶貧覆蓋率達100%。

政企合作發展扶貧養殖小區

新興縣與溫氏集團開展緊密的政企合作,簽訂《政企合作產業扶貧框架協議》,在原來溫氏集團「公司+農戶」模式上升級為「溫氏+縣扶貧開發投資平台+基地+貧困戶」模式,統籌各方資源投資建設若干個扶貧養殖小區,委託溫氏集團實行全過程管理,促進飼養技術落後、防疫制度不健全的分散養殖經營模式向現代化規模養殖場轉化。其中,簕竹鎮雲秋洞養殖小區在2018年11月建成並投產,單批存欄肉雞24萬羽,全年飼養量可達96.72萬羽,在建的稔村鎮布辰養殖小區、車崗鎮雲卓面養殖小區正紮實推進。該縣扶貧養殖小區全面建成投產後,可帶動有勞動能力貧困戶2620戶每年每戶增收約14000元。

新興縣首個政企合作產業扶貧小區項目簕竹鎮紅光雲秋洞養殖小區已於2018年11月建成並投產。

「輸血」變「造血」保障長期收益

該縣著眼建立穩定的產業收益長效機制,統籌扶貧專項資金5000萬元投入新興縣象窩茶場有限公司,帶動全縣有勞動能力貧困戶2620戶戶均增收約2000元。車崗鎮利用扶貧資金350萬元投入牛油果和沉香種植基礎,年固定投資收益為9%,收益每年為27萬元,帶動車崗鎮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戶年均增收約1350元。同時,該縣積極實施光伏發電扶貧,採取市場化方式進行運營,自2016年起,先後在洞表村、布馬村、橫水村、灑落村、都斛村等貧困村發展集體光伏發電扶貧項目26個,投入資金1700多萬元,裝機容量為1850千瓦,年收益約200萬元,帶動項目所在村的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約700元。 

「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全面開花

該縣緊緊抓住創建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多業態復合型)試點示範縣的契機,在15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模式,使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特色果蔬產業、優勢畜牧產業、優質糧油產業、休閒觀光農業等產業扶貧項目遍地開花:東成鎮都斛村以「基地+農戶」的形式建立了勤豐柑橘種植基地,年收益約10萬元,幫助都斛村貧困戶戶均年增收約2000元;六祖鎮灑落村建設火龍果種植基地300畝,去年火龍果銷售35萬斤,帶動灑落村貧困戶戶均年增收約4000元;天堂鎮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紫米種植2000畝,帶動貧困戶每戶年增收2500元;里洞鎮葛沖村升級改造青梅基地1000畝,帶動貧困戶每戶年增收7000多元。


雲浮融媒中心

通訊員:黎居雄

編輯:莫穎琳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XJDXEBfwtFQPkd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