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了側翼 就等於扼住美國男籃在世界盃的命門

2019-08-07     談球說愛

在傳統上,美國男籃一直都比較重視奧運,相對來說世錦賽各家球星興致淡然,從本屆的出戰人員狀況看來,這是星味與戰鬥力最差的一屆,自然也是最危險的一屆。

哪怕是這一屆的主教練是波波維奇,也難說這是一個百分百利好的BUFF。

畢竟,這是波波第一次在FIBA比賽,沒有前例可循,而美國夢之隊的集訓期與磨合期也只有區區的數天,空前短暫。

回顧過去十餘年的美國男籃的FIBA戰績,我們可知在國際賽上,美國隊慣用的制勝法寶,在於側翼與後場。

畢竟,NCAA和國際籃聯的規則也不盡相同,內線位置是最明顯的一個位置。在小球當道的NBA,主打低位的內線超人已成鳳毛麟角。

這一屆美國隊的命門又何在呢?

從目前的14人名單看來,美國男籃最大的問題在於側翼球員的身材劣勢、強打能力平平.

而,恰恰側翼,正是美國隊的生死關鍵。

何出此言?美國隊在過去的大賽生死戰上,多次都是依靠側翼球員的無解單打終結比賽,之於08的科比,10的杜蘭特。

側翼的運動力+後場引導的外線和轉換快攻,已經是美國隊多年來在fiba制霸的主軸,也是夢之隊的贏球基本盤。

這是攻擊上的設定,在防守上,側翼球員更承擔著美國體系的艱巨任務。

多年以來,受制於本國長人的風格以及規則的差異,美國隊是幾乎從不會讓兩個長人同時上場。

對應的做法,美國男籃會用大型側翼頂防到禁區的位置,這對於側翼球員的防守和身材要求是很高的,正如甜瓜安東尼,一躍反而成為了國際賽場上BUG一般的4號位。

內線位置上,美國隊雖沒能帶上大帝恩比德這種低位怪物,但是大洛+邁爾斯特納輪換足夠了,兩人雖不算華麗,但異常實用,都是能遠投+有護框的中鋒,禁區不會成為美國男籃的問題。

控衛方面,肯巴沃克+洛瑞的雙位風格迥異的全明星保險線,是整個賽事最好的控衛輪換,充分給予了波波調度上的空間。

至於,側翼,恐怕就讓波波維奇十分頭痛。

最大牌的側翼球員是米德爾頓、米切爾、其次是杰倫布朗、塔圖姆、PJ塔克,從體型上來說,似乎除了PJ塔克能強頂之外,其餘人都不太具備能臨時頂防四號位的條件。

在生死時刻上的進攻,則更讓人覺得和往屆美國隊的側翼來比較的話,只是從處理球的經驗上來說,看上去就不夠靠譜。

米德爾頓,雖然貴為全明星球員,但個人單打能力有限,必須仰賴隊友幫他製造空檔,才能發揮最大效率。然而,美國一貫集訓時間不足,能磨合出多少不是單打的攻擊戰術,存疑。

米切爾,似乎是全陣容最好的單打手,但是還不到六尺三寸的真實身高,在FIBA賽場會更容易被掣肘。季後賽被火箭鎖死,命中率與失誤率慘不忍睹,也提前曝露出面對非常害怕包夾的缺點。

所以,世界列強們,能否在側翼這個命門,扼死美國男籃,就大概決定了能否讓「夢之隊」爆冷翻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xjQamwBUcHTFCnfUq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