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一農村老人無人贍養,過節時和他們哭訴,終於有了著落

2019-11-13     今日女報

走進瀘溪縣司法局洗溪司法所——

司法為民,他們有「三大法寶」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張秋盈 供圖:受訪者

贍養老人、彩禮退還、鄰里糾紛……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洗溪鎮,基層司法所的工作繁忙又瑣碎。對此,洗溪鎮司法所所長王冰用一句話,總結了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群眾的事,都是大事」。而且,為了更好地幫老百姓解決問題,他們積累了「三大法寶」:每家每戶一張「司法所名片」、每村或社區一個「公共法律服務點」,每個月一次民情分析會。

洗溪司法所在「三月三」民族節日慶祝活動上進行法治宣傳。

民族節日為法治宣傳搭台

瀘溪縣有不少少數民族,因而有很多傳統節日。在洗溪鎮,每逢三月三挑蔥節、六月六趕歌節等民族節日,十里八鄉的村民都會來到鎮上的「水上舞台」,進行唱歌、跳舞比賽,好不熱鬧。

對於洗溪司法所來說,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法治宣傳平台。他們經常會邀請律師在人群必經之地搭建「法治宣傳台」,為村民答疑解惑。

「一開始沒人來,我們就設置一些牙膏、肥皂等小禮品吸引村民過來。」洗溪司法所所長王冰說,村民起初抱著拿獎品的心態來,最後聊著聊著就會說到自己的苦惱。「我們就會順著他們的問題,宣傳跟婚姻、贍養、農村土地等有關的法律知識。」王冰說,問得最多的就是贍養問題。

最近有一次,一名五十多歲的老太太前來諮詢:「我兒子在外打工,既不回來,也不給我錢,我該怎麼活啊?」王冰一聽,馬上記下她的基本信息,向其所在村的村幹部了解情況。在核實後,王冰又致電給老人的兒子。「沒想到他特別橫,就說『我反正沒錢,你有本事就到法院告我』。」聽了這句話,王冰哭笑不得。考慮到遠水解不了近渴,王冰又給老人的三個女兒做工作。最終,三個女兒答應每人每月給老人家一筆錢,老太太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老人兒子的工作,我們也將繼續去做。」王冰表示。

因彩禮兩村對峙,有預警瞬間化解

「春節等重大節日,很多外出打工青年都回來了,很容易發生一些群體糾紛。」王冰介紹,為了防範風險,洗溪司法所聯合洗溪鎮綜治辦制定了《洗溪鎮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推行民情分析月例會制度。在重大項目、重大決策、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推行之前,在重大活動、重要會議組織或召開之前,進行風險評估與民情分析。每年共進行風險評估15次,組織民情分析會議9次。正是這項制度,有效防止了不少大麻煩。

去年2月,正是春節期間,洗溪鎮某村村民楊華(化名)和外村女子王紅(化名)準備結婚。誰知,王紅在收到10萬元彩禮後,突然決定不結了。楊華氣不過,便喊來村裡的青壯年,分乘兩輛麵包車,去女方家裡要錢。女方家裡一見,也氣不過,認為「我們村裡的人被欺負了」,也糾集一群青壯年過來撐腰。一時間,兩方對峙,場面十分緊張。

就在這時,5輛公務用車停到了村口。原來,在此之前,楊華所在村的村支書楊明奎已經知道了楊華的事情,在去年1月的民情分析月例會上,提出要重點關注楊華。因此,當楊華等人的車子一出發,洗溪司法所、派出所和綜治辦一共20人也馬上趕了過去。

王冰告訴王紅家裡,無論是根據法律、道德,還是村規民約,彩禮錢肯定是要退的。另一邊,她說服楊華,要考慮女方之前為準備婚禮也花了一些錢。最終,王紅家退回8萬元。一場可能引發兩村人鬥毆的事件就此成功化解。

除了民情分析會,洗溪司法所在每個村和社區都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點」,並製作了印有司法所工作職能和工作人員手機號碼的「便民服務卡」,方便村民隨時聯繫。

王冰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名片」發放後,大家的手機更忙碌了,但「能為群眾解決麻煩,我們開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pryZG4BMH2_cNUgBH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