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詠竹名句30句,寫出竹子的高風亮節,表現古人的君子之風

2019-11-13     語文夢工廠

助讀資料

古往今來,不僅普通人喜歡竹子,更有無數的文人墨客青睞竹子,讚賞竹子。他們或以竹作畫吟詩,感賦情懷;或讚賞竹子的品格和精神,以作自喻,以作自勉。在我國,竹子與人們有著不解之緣。人們愛竹、畫竹、吟竹、贊竹,不僅僅是因為它「綠竹青青」、「鬱鬱蔥蔥 」,可供觀賞,使人心曠神怡,更主要的似乎是在讚賞它的品格,推崇它的精神。古人曾把孤松、傲竹、臘梅稱為「歲寒三友」,是蘊含著深刻道理的。人們把「梅蘭竹菊」並稱「四君子」,足見竹的高風亮節已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千百年來,竹子堅忍不拔、高風亮節、修直挺拔的形象,高雅清幽、蓬勃洒脫的品格讓歷代文人墨客不知傾注了多少情感。

詠竹名句賞析

1「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瞻彼淇奧,綠竹青青。」「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2.床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但恨從風籜,根柱長相離。

謝脁的詩繪影繪形,將一個虛擬的竹子的意象活靈活現地用語言表達了出來。

3.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南北朝時梁代詩人劉孝先的《詠竹》詩高度讚美了竹子的高潔清雅、耿介不隨的品質。詩人以百尋之竹為題詠對象,借物言志,寄託遙深,詠物而不滯於物,算是詠物詩中的上乘之作。此詩緊扣竹的特徵,而又不刻意求其形似,既有題中之精蘊,更有題外的遠致。

4.唐朝大詩人杜甫的《竹》:「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以欣喜的心情,細膩地描繪對竹的喜好,歌頌春天的新竹,出土不久「半含籜」,新梢剛剛過牆,是嫩竹。和風細雨中,新竹搖曳生姿,怎能不讓杜甫情不自禁生出憐愛之心?

5.白居易在《題窗竹》中留下這樣的佳句:「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盡,留向紛紛雪裡看。」

此詩熱情讚美了竹子迎風傲雪、卓然不群的品行。

6.唐朝詩人許渾的《秋日白沙館對竹》:「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捲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借竹抒懷,極力讚美竹子的青翠傲雪的品格。

7.唐人鄭谷的《詠竹》詩句:「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凈見前峰。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誣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更是對青青翠竹極盡讚美之情。

8.「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明月、幽篁、古琴、高士,構畫出一幅絕妙深邃、動靜相兼的國畫小品。在幽靜的氛圍中,隱隱約約地,我們似乎聽到了從歷史深處傳來的琴簫聲,簫聲里隱隱透著王維孤高聖潔的氣節。

9.宋代大詩人蘇軾在《於潛僧綠筠軒》詩中寫道:「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蘇軾借竹明志,以竹抒懷,特別是「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成為讚美竹子的千古流傳的佳句。

10.《霜筠亭》:「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極寫翠竹的不畏嚴寒、凌風傲霜的品質。

11.宋朝詩人陳與義月夜賞竹,意趣盎然。「高枝已約風為友,密葉能留雪作花。昨夜嫦娥更瀟洒,又攜疏影過窗紗。」

月移竹影,映上窗簾,竹影婆娑,弄姿窗前,景象生動,格外招人喜愛,月色朦朧更催生人們的聯想和想像。

12.「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雲外尚虛心」

清代鄭板橋筆下,青青的翠竹已經不再只是一叢賞心悅目的植物和一個具體實在的生命,而是充滿了人格特徵的精神投影。竹子的堅韌,其實就是詩人個人性格的真實寫照。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雲外尚虛心」正是青青翠竹修直虛心的生動寫照。

13.《題畫竹》:「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短短四句,全以淡語出之,卻蘊含了極其深刻的藝術哲理,可謂一首絕妙的畫論詩。寫盡了竹子的瘦勁孤高之神韻,而且寄託了畫家之情懷。這正是鄭板橋個性的體現,情感的化身。

14.「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侵見前峰。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陰濃。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文人愛竹,不單是愛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潔,它那剛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風霜嚴寒,正是文人學者畢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給予竹的剛正之譽;「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是竹的自信;「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侵見前峰。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陰濃。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是竹的可人。

15.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

「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兩句是詩人的想像。作者看到苦竹橋卻聯想到苦竹筍破殼而出繼而長高的情景,他還透過竹皮放佛看到了竹皮環抱著的竹心。

16.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及觸覺角度,寫出青翠之竹給人帶來的感覺。青翠的竹子倒映在水面,使得碧綠的水顯得更加深綠;一陣風吹過,竹葉間發出聲響,使人過早地感受到秋風的寒意。

17.風動露滴瀝,月照影參差。

「風動露滴瀝,月照影參差」兩句,則從綠竹生長的環境著筆,描寫竹之風韻。夜間,萬籟俱寂,偶爾襲來一陣微風,風動竹葉,發出細細的沙沙聲,突然有幾滴清露滴落在階前,那聲音真是動聽。

18. 高枝已約風為友,密葉能留雪作花。

「高枝已約風為友,密葉能留雪作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竹的節枝,讓它與高雅的清風相約為友,相與搖曳;寫竹的密葉,讓它留下雪片作為樹花,翠白相間。

19.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心。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心」表達對竹筍悲慘命運的同情。京城附近竹林多得無數,怎忍剪斷凌雲的新筍一片心。

20.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表達對綿竹的喜愛之情。我的屋前沒有綿竹,幸得從朋友處移來一株,讓它那青綠的枝葉在門前翻卷,像滾滾波濤一樣。

21.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這兩句是對竹子的側重描寫,但作者並不是直接來描寫竹子葉和莖,而是通過描寫聲音和形象來進行渲染襯托。

22.君看蕭蕭只數葉,滿堂風雨不勝寒。

「君看蕭蕭只數葉,滿堂風雨不勝寒」,道出了以少勝多的辯證法,體現了作者崇尚簡約的美學觀點。您看他蕭疏地塗下幾片竹葉,便渲染出滿堂風雨寒氣凜然。

23.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

「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托竹寓意,巧用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那種高潔孤傲、堅貞不屈精神的追求。

24.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首二句直接描寫竹子的外形。微波蕩漾,竹子倒映在水面,竹影搖曳閃爍,十分可愛。它凌空而上,翠綠的竹影充滿著無限生機。

25.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以流水對的形式,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生動地抒發了詩人的憐竹之意,和幽竹的多情之心。

26.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此聯對仗工整,設喻巧妙,表達了對水、竹的讚美與喜愛,以及對二者精神的追求。水能使人的性格淡泊,因而我以水為友;竹懂得虛心謙遜,因而可以作我的老師。

27.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兩句寫「新枝」與「老乾」的關係:新枝之所以能夠高於舊枝,是依賴於老枝的扶持。

28.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描寫竹聲。深夜裡風吹竹葉蕭蕭不停,千聲萬聲都是別愁離恨。

29.自是子猷偏愛爾,虛心高節雪霜中。


「自是子猷偏愛爾,虛心高節雪霜中」兩句使用子猷愛竹的典故來抒發自己對竹的喜愛和讚美。王徽之偏偏喜愛你,正是緣於你虛心高節、挺立於霜雪中的情操啊。

30.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不正是詩人的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嗎?詩人愛竹、贊竹,對竹子情有獨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p5iZ24BMH2_cNUglc-i.html




名家構思拾趣

2020-01-31










楹聯趣話8則

2020-01-19



勵志語錄100句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