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故事,關於恐懼、關於價值、關於年齡、關於親情、關於活著……
生命如露如電。相信孩子們看過之後,會對生命有一次生動而全新的認知。大疫面前,可以堅定地選擇「有序」和「有情」。
01
關於恐懼
說不害怕,那是假話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護人員直面一場嚴峻戰役。
沒有硝煙瀰漫、槍林彈雨,卻需要忍受苦累、衝鋒在前。
總台央視記者採訪了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的郭威醫生,聽他講述自己的心聲。
感染科是抗擊疫情戰鬥的最前沿陣地。
郭威說:
看到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是醫護人員的時候,說不害怕那是假話。
因為面對這樣的病毒,大家都是本能地選擇逃避。
但是作為同濟醫院的醫護人員,有一種職業精神驅使著我們。
面對這種疾病的時候,我們必須向前去戰勝這個困難。
並不是想成為什麼英雄,成為讓大家點贊的網紅。
想法很簡單,經歷過03年「非典」,知道這個病的危害性有多大。
通過努力,早日把這場疾病控制下來,讓生活在武漢這座城市裡面的父老鄉親,不受病痛折磨……
郭威告訴記者,穿著好幾層的防護服,戴著口罩、防護面屏,工作10分鐘,就覺得胸口悶,像有塊石頭壓著。
醫護人員在忍受苦和累的時候,希望大家能理解醫院面臨的困難。
這個時候,我們當個出氣筒,也可能對患者有一點幫助。
我們只能硬著頭皮去迎接他們的指責和各種狀況,還要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完。
02
關於價值
如果一個人能換一個區域的老百姓安危,值了!
病毒來襲,許許多多逆行者毅然奔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院感防控專家組成員秦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曾寫下這樣的文字:
若有戰,召必應!
只要需要我,隨時出發奔赴前線。
在國家衛健委鍛鍊兩年,兩所三甲醫院培養我。
政策、技術我都掌握成熟了,有這種困難能不出手嗎?那國家培養了人才是幹什麼用的?
至於生死,沒想那麼多。
如果專業的人都不敢管、不敢幹,那有多少老百姓遭殃啊!
如果一個人能換一個區域的老百姓安危,值了!
所以我報名去武漢了。
防控我是專業的,必須站出來冒這個風險。也只有專業的人幹這種事,政府和百姓才會放心、踏實,才會減輕恐慌……
03
關於速度
火神山醫院2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
雷神山醫院預計2月5日投入使用
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醫院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可容納700-1000張床位。
武漢雷神山醫院,床位1300張。
2020年1月25日,武漢決定建造武漢雷神山醫院。
2020年1月28日上午11時中國鐵塔完成了武漢雷神山醫院通信基站基礎設施新建及改造任務。預計2月5日建成投入使用。
用神一般的速度搭建醫院的,並不是超人。
「基建狂魔」的背後,是政府、各方資源、人員,迅速聯動的結果。
他們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工人師傅,奉獻自己,完成共同的目標。
1月28日下午,武漢火神山醫院病房正在進行吊裝搭建,總台央視記者李璟慧來到現場進行實地探訪。
28日火神山醫院和昨日最大區別是,火神山醫院病房的框架結構已經逐步搭建起來,單層病房框架結構也正在加緊建設。
據悉,火神山醫院樣板間已經「出爐」。
據中建三局三公司工程技術員沈鍇介紹,整個房間會有一套成熟的新風系統。
房間內的壓力比外面低,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病毒隨著氣流傳到外面,污染室外空氣。
病房內設有一個由兩層玻璃和紫外線系統構成的傳遞艙,病人的餐食和藥品都會從這個傳遞艙傳遞進來,通過傳遞艙內的紫外線系統消毒,避免感染。
每個病房會安置兩個床位,房間內有獨立的衛生間。此外,污水排放會有專門的管道,消毒後統一回收。
此外,於1月26日開工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場地平整工作基本完成,預計在2月5日交付投用。
04
關於年齡
90後女護士兩次請戰
佘沙今年24歲,是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內科四病區護士。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倖存的她,見證了全國各地對災區人民無私的援助。
大年三十,醫院徵集援助武漢的第一批醫護人員時,佘沙就積極報名請戰。
但由於第一批醫院選派是重症監護室和呼吸科的護士,她沒有去成。
1月25日醫院發布召集第二批醫療隊成員的通知,她又主動報名請戰,感動了眾多網友。
如果需要護士請先通知我,我可以去一線,原因如下:
1. 從全院護士來看,我年齡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復肯定會比年長的護士老師快;
2. 我沒有談戀愛也沒有結婚;
3. 身為汶川人,我得到過很多的社會幫助。如果我有機會能夠去前線出自己的一點力,我一定義無反顧。
05
關於時間
用漸凍的生命,與時間賽跑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57歲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
1月26日,大年初二,坐標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
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
突然,手機鈴聲響起。
「您家莫急莫急,在醫院門口?我馬上安排人出來接。」
「搞快點,搞快點,這個事情一哈都等不得,馬上就搞!」
濃眉,黝黑,風風火火。一小會兒,他接打了6個電話,整個走廊都能聽到他在喊。
「雷厲風行」,是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全院都曉得我性子急,嗓門大。」
1月27日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在等待危重病人轉運時接到病人心跳停止的緊急電話,抓緊聯繫協調處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柯皓攝)
「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
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在疫情中「逆行」的29天裡,張定宇往往凌晨2點剛躺下,4點就得爬起來,接無數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就在他日夜撲在一線,為重症患者搶出生命通道時,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卻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十幾公里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疫情還沒發生前,有空的時候,張定宇會去徒步。
他說,我很珍惜還能走路的時間。
而眼下,他要與命運叫板,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與千千萬萬白衣衛士一起,托起無數人的信心與希望。
06
關於愛情
「你若平安,我包一年家務」
近日,各地醫護人員陸續奔赴湖北武漢支援。
1月28日早上7點,四川省第二批、廣元市首批派往武漢的醫療援助隊伍出發。
在送別現場,一位丈夫帶著哭腔大喊:
趙英明,聽到沒有,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的家務,我做!
趙英明是廣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護士,隔著車窗向她喊話的是他的愛人蔣皓峻。
趙英明只是馳元援武漢的眾多醫護工作者中的一員。
她們中有人是孩子的媽媽,和孩子依依惜別,又不忍告知真相,以「打怪獸」為名和孩子達成一致。
07
關於手足之情
「我這條命多虧我姐細心照料」
1月20日,曾在金銀潭醫院就診的患者王康已經出院。
從2019年12月24日感覺難受開始,到1月15日治癒出院為止,他經歷了兩次轉院,血氧含量一度低至危險狀態,最終在金銀潭醫院確診並得到救治。
除了醫護人員人的專業救治,其姐對其的細心照料,讓人感動。
北青深一度對其作了專訪(以下為採訪節選)。
深一度:什麼時候感覺到身體出問題的?
王康:我是12月24號覺得身體有點不對勁,當時的症狀是頭暈、頭痛、四肢無力、四肢酸痛,跟感冒差不多。
25號在家附近醫院打點滴,當時還沒有發燒,大概27號開始連續高燒。
1月2日下午進金銀潭醫院,進醫院就開始上氧氣、測血氧、心電圖之類的,晚上被送到了ICU。
我姐也要衝進去,當時是兩個醫生、兩個保安板把她攔住了。因為ICU是完全隔離的。
然後我又被轉到了重症病房,我姐就跟進去了。我這條命多虧我姐細心照料。
深一度:醫生是怎麼治療的呢?有告訴你什麼方案?
王康:這個病它沒有特效藥,沒有快速的解決辦法。
只能激活你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去對抗病毒,它會對其他的臟器官造成損傷。
那邊的醫護人員、醫生、護士都挺好的,他打什麼藥,都會跟你說這個是幹嘛的。
輸液,還有打那種消炎、退燒之類的,主要是激活肺部活性。
他們還說要打護胃、護肝的藥,保護各種器官,特別是腸胃。
其他的我不是很懂具體是什麼。
深一度:姐姐做了什麼事?
王康:因為隔離病人很多,護士忙不過來,我們這種病人高燒不退、沒有食慾、血氧低,我姐就是一口飯、一口水地喂,還要給我端屎端尿。
醫院有給她口罩。她就陪我住了十幾天,在我的床旁邊搭了7個凳子,墊著被子睡。
大概10號,我轉病房,那會兒我可以動了,自己能照顧自己了,就讓我姐出去了。我外甥病了。
她在這裡住了十幾天也都沒怎麼換衣服,因為進來就出不去了。
出去時,給她消了毒,然後檢查了一下,才放她出去的。
我爸媽也陪著我,但是他們畢竟年齡大了,到金銀潭的時候就不准他們進了,我姐也不讓他們進去,我們全程配合醫生。
深一度:你姐姐照顧你,身體沒問題吧?
王康:她出來了之後有感冒,我叫她快點去醫院檢查一下,她去了, 就是感冒。
讓人感動,讓人寬慰,所幸,姐弟相安無事。
08
關於活著
當一起說話、唱歌都成為一種奢侈
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1月27日晚8:00,武漢不少小區突然響起音樂,市民紛紛打開窗戶,齊聲高唱,並高呼「加油」。
該活動得到武漢不少市民的響應,在武昌、洪山、漢陽、漢口、東西湖等多個小區上空都響起了「武漢,加油」的應援聲。
參與活動的武漢人刷爆了朋友圈,當我們一起喊「武漢加油湖北加油」,眼眶難忍濕潤。
平常的日子,開窗是多麼普通的動作,一起唱首歌,又多麼平凡,可這時候卻成為無比奢侈的事。
中青報評曹林評價:多好的武漢人,用這種努力不給外人添麻煩的方式進行心理抱團、心理自助。
大江大城大武漢,今日晴空萬里,卻又是萬人空巷,心中五味雜陳。
多想,武漢快點,好起來,我們一起外出,踏青,賞花,曬太陽,順便和孩子說說那過去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故事……還是歡迎你以後再來武漢玩。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學高分寶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nFiEnABjYh_GJGVx5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