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金馬遺珠能比《寄生蟲》差?

2019-10-31   微米電影

推薦電影

微米是認真的

前段時間,不管是社交媒體還是小編朋友圈裡比較喜歡愛好電影的那個小圈子,都在被一部斬獲了坎城金棕櫚大獎的韓國電影刷屏——

那就是韓國導演影史上首次獲得坎城大獎的故事片《寄生蟲》。


要說這部電影怎麼樣,小編也給你們推送過。好,確實是好,而且不是一般的好。

不是因為它拿了獎小編才說它好,主要是確實有目共睹的好。

但是你要說它本身是不是韓國影史上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那就不是了。據小編自己看過的韓影里來算,《辯護人》、《殺人回憶》、《熔爐》等電影都不遜色於它,只不過一部電影就和人的時運一樣,有天時地利人和之說,只能說,《寄生蟲》的時運正好到了這一步了。


再加上,近年來,各大電影獎項都相對來說尤其偏愛反映社會階級差距的電影,所以也算是趕上了。畢竟《寄生蟲》在深度上,是比另幾部電影所涉及到的相對較窄的範圍要廣一點的。

但是,有些人盲目用一部《寄生蟲》就開始感嘆我們國家沒有好電影讓韓國人搶先,那倒也不必。


比如小編今天看了一部中國台灣的電影(別管台灣那邊部分的腦殘怎麼叫囂,台灣電影就是中國電影,沒問題吧)兩年前在金馬獎評選中惜敗《血觀音》,然而這部片子在小編心中,就完全不遜色於《寄生蟲》。

《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

人們把本片稱為當屆金馬獎的遺珠,倒不是因為在暗諷《血觀音》名不副實,德不配位,畢竟在小編看來,血觀音這部電影的優秀也完全配得上拿一個金馬最佳電影獎。


菜埔是一家雕塑廠的夜間保安,家中有一位重病的老母親需要照顧。肚財是菜埔唯一的朋友,菜埔經常在值夜班的時候把肚財叫過來和他作伴。一天,兩人突發奇想決定看一看菜埔的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里記錄了哪些影像,希望向來風流的老闆能夠貢獻出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解兩個獨身男人內心裡的寂寞之苦。


行車記錄儀所記錄的影像果然沒有讓菜埔和肚財失望,但與此同時,兩人也發現了黃啟文的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實際上,菜埔和肚財的一舉一動皆沒有逃過黃啟文的眼睛,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聲,他決定採取一些必要的行動。結果出人意料。


人們對於《大佛普拉斯》最後沒有獲得最佳電影獎的喟嘆和感慨,更多的比較類似於當年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留到了同一年競爭奧斯卡,最後阿甘正傳獲獎,肖申克的救贖成為遺珠的類似心情。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大佛》和《血觀音》兩部電影實在都很優秀,決策不出來誰好誰壞,所以說最終獲得大獎的無奈,只能有那麼一位,所以最後經過多種考量,選擇了其中一部,另外一部自然會成為遺珠。


但是兩部電影在表達這種黑暗面的時候所採取的手法和方式是不一樣的。

血觀音更多的是通過刻畫人物內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揭露上層社會的醜惡和冷漠,以及人性之間的陰暗面,尤其是女性角色,畢竟這是一部女性主義題材電影。所以當年它榮獲大獎,可能也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多年來能夠這麼透徹的刻畫女性角色的電影,真的相當少見,就為了這個也值得一個大獎。


而大佛普拉斯更像是一則用黑色幽默,甚至自我調侃來包裝的,形容和刻畫這世間最沉重的人性之間的惡意和世間的黑暗的這麼一部,以喜劇為外殼的,內核是徹徹底底的悲劇和陰暗的,特別的電影。


故事的主線色彩是黑白的,肅殺的,陰暗的,而故事裡的幾位底層人士,和導演時不時出現的話外音,反而是充滿了黑色幽默,有時甚至是用拍喜劇的方式在拍。這樣極端的反差感,反而帶出了電影想要強調的終極反諷和反差――用諷刺和幽默作為外殼,講述一個極端壓抑的恐怖故事,這世上還有幾件事情比這更有趣呢?


其實這個故事說起來時間線只有短短的一天多講的故事,也集中在這一天多里,然而其中蘊含的信息量不可謂不龐大。

最簡單的也是不需要什麼講解,人人都能看懂的,肯定就是黑白和色彩的對比了,整個故事基本上運用的都是黑白色彩,因為電影是以底層人士的生活作為主線,所以黑白是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毫無亮點,也沒有什麼意義,只是日復一日的單調重複著。


然而在他們偷看老闆的行車記錄儀時,行車記錄儀裡面的畫面全是彩色的。這已經不是什麼暗喻了,就是人人都能看出來的,導演的明喻了:有錢人的生活才是彩色的,窮人的生活只有黑白。


拋開這一層,基本上不需要什麼理解力,人人都能看懂的明喻以外,電影中那些需要細細品味才能看出來一二的暗喻才更有意思,也更讓人覺得這部電影的優秀。


隨便舉幾個例子,比如電影中主要的底層人物代表就是菜埔和肚財,他們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二,然而,電影中出現過幾次的,他們身邊的和他們一樣是底層人的幾個朋友,其實都不是毫無意義的,幾乎每個人的人設都有值得推敲之處。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釋迦,從名字上看來就知道他這個人物不是那麼簡單的二位主角的身邊人這麼簡單。有一種最廣泛的認知和說法是,這位在全片幾乎沒有台詞的角色,正是象徵著悲憫天下,用俯視視角看著人間發生的一切,可悲可笑的荒唐事件的佛本身,所以他不言不語,不悲不喜,只是靜靜地看著這一切,悲歡離合的發生。


還有肚財遇害的那一段也非常值得細細品味,小編認為這一段的表現手法相當絕妙。鏡頭緩緩拉動,從一片草原中慢慢移動,配合的音樂居然是詼諧而幽默的,在一片一望無際的草原鏡頭拉完之後,伴隨著輕鬆的配樂之聲,生前就無人在意的肚財的遺體,就這麼靜靜地出現在了天台上。死後也照樣是無人在意。


全片就這麼不聲不響,但潤物細無聲的看似好像只拍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人物關係和細節,甚至有些地方還顯得荒誕可笑,但實際上卻精準而極致的反映出了社會階級固化之下上流社會人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形象和底層社會人從生到死都無人在意,一生沒有任何意義的螻蟻人生。


當然了,結尾佛像中傳出的聲音也有很多種解釋,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注釋吧。

總的來說,小編認為這部電影完全不輸給坎城最佳電影寄生蟲。甚至比寄生蟲更加絕妙的是,本片在毫不費力的完成了寄生蟲想要表達的所有深層含義的同時,居然還可以做到黑色幽默和反諷用到極致,聲色影像的描繪和鏡頭的運用感也極其巧妙,可謂非常優秀了。


所以說呀,不要因為別人獲得什麼獎就貶低自己的電影,這個行業永遠都會新人輩出,永遠都會生生不息地創造出新的高峰。要相信這一點。

而這部電影註定將會被記錄在華語電影史上,成為又一部可以拿出來當成例子的絕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