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震」不慌
—— 防震減災安全知識宣傳 ——
遇地震,莫驚慌
保鎮靜,少傷亡
是遠震,不用管
若近震,莫等閒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而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是人類目前尚無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災害,只有掌握正確的、科學的避震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將傷害降至最低。在不同場景下的避險小知識,快來get一下吧!
避
險
指
南
#科學防震減災 守護生命安全#
Part.1
地震震級
按震級大小可將地震劃分為以下四類!
弱震:一般指3級以下地震。通常人體體感無法察覺,只有用儀器才能記錄。
有感地震:一般指3級以上、5級以下地震,人們能感覺得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破壞型地震:一般指5級以上、能夠對地表及其建築設施造成破壞的地震。
嚴重破壞型地震: 指7級以上地震。
Part.2
打開手機地震預警功能
地震發生前,有居民自己手機收到了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緊急時刻提前幾秒鐘的預警都是緊急避險的寶貴時間。
下面就教大家如何打開地震預警功能!包含各種手機型號的打開方式:
(1)華為:設置安全應急預警通知地震預警。
(2)小米:手機管家家人關懷地震預警。
(3)榮耀:設置安全應急預警通知地震預警。
(4)OPPO/一加/真我:設置安全SOS緊急聯絡自然災害警報地震警報。
(5)vivo/iQOO:天氣App設置地震預警啟用地震預警服務。
(6)蘋果/三星/其它手機:搜索「地震預警」關鍵詞,自行下載相關App。
Part.3
地震中的標準求生姿勢
身體儘量蜷曲縮小,臥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一手捂口鼻,另一隻手抓住一個固定的物品。
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護頭部的物件,則應採取自我保護姿勢:頭儘量向胸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後,保護頭部和頸部。
Part.4
地震避險方法
室內避險
(1)夾角避險:
蹲身抱頭,躲在能抵擋塌落物的東西底下,避免遭受房屋牆蓋、牆磚的打擊。
(2)遠離墜落物:
一定要遠離玻璃製品、建築物外牆、門窗以及燈具、家具等可能墜落的物體。
(3)不能乘坐電梯:
地震發生時不要使用電梯;如果地震時剛好在電梯里,應趕緊按下所有樓層按鈕使地體停下,儘快離開。
街道避險
(1)選擇開闊地帶:
應迅速離開各種高大危險物,選擇開闊地、公園等避險,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2)護住頭部:
避險時要注意保護好頭部,可以將書包、衣物等舉在頭頂,或雙手交叉舉在頭上十公分的地方。
(3)避免掉落危險物:
避開容易倒塌掉落的危險物,例如玻璃幕牆、過街天橋、立交橋上下、廣告牌、吊牌、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
野外避險
(1)避開水邊:
避開水邊的危險環境,如河邊、湖邊、海邊,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庫坍塌、下游漲水或者出現海嘯。
(2)避開山邊:
避開山邊等危險環境,如山腳下、陡崖邊。以防出現山崩、滾石、泥石流等危險。
(3)防止觸電:
避開變壓器、高壓線等危險設施,以防觸電。
Part.5
震後餘震防範措施
地震專家提醒,避震不分主震和餘震,切不可以掉以輕心。
一是要嚴防次生災害發生。例如山體滑坡、水庫潰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在搭建臨時避震場所時,必須遠離這些區域。
二是要防範危房進一步破壞傷人。主震後餘震持續不斷,在專業部門尚未對房屋進行安全鑑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後也不要貿然進入或居住。
三是救援人員和互救人員,在震後短時間內的餘震密集活動期間必須要有一定的防護措施,提高防範餘震的意識和技能,減少餘震傷亡。
Part.6
被掩埋後的自救
1、堅定求生意志。
2、掙脫手腳,清除壓在身上,尤其是腹部的重物,就地取材加固周圍的支撐。
3、儘量向有光、通風的地方移動。
4、用毛巾、衣服掩住口鼻。
5、在可以活動的空間中尋找食物和水。
6、注意保存體力,不大聲喊叫呼救,可用敲擊方式與外界溝通,聽到救援者靠近時再呼救。
7、在封閉室內不可使用明火。
Part.7
震後應對次生災害
火災
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後向安全地方轉移,匍匐,逆風。
管道泄漏
檢查燃氣管道、電線和水管的受損情況。如聞到煤氣味,或看到管道破裂,要關掉從外面進入燃氣管道的主閥門,不要點燃火柴來尋找燃氣泄漏處。在供電局來做安全檢查前,不要再合上電閘。
滑坡
當滑坡體下滑時,應垂直滑坡前進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積區應向兩側高處跑,不能向滑坡正對面山上跑。
泥石流
只要聽到泥石流的聲音和泥石流警報,立即向主河道兩岸的高山地區逃跑。
學習防震避震安全知識
生命之輕,渺渺於一瞬
生命之重,巍然於天地
讓我們一同攜手
共同關注震情信息
臨危不亂,科學避險
(來源:酒泉市人民醫院訂閱號)
關注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