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電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一個對技術要求特別高的發展路線,換電之所以難以鋪設,最大的瓶頸點是建造成本太高。
蔚來走的是高端換電路線,在幾年前的市場中有著發展不太明朗的問題,但伴隨當下800V電動化產品的快速落地,換電是否是未來趨勢,其實已經非常明朗了。
如果從我的視角來看,換電不太可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問題集中在換電策略自身,和快充體系完善兩個角度上。
01 換電站成本太高,推動起來壓力巨大
因為建設手續問題,蔚來在河南開封建設的換電站被拆除,一套換電站單單是建設成本就需要200萬左右,後續的維護成本是需要持續投入的。
從電動化企業角度來說,換電站其實是負資產,因為目前換電站無法給其它品牌使用,一套200萬的換電站配上幾個快充樁,投入是巨大的,想要收回這一成本,對蔚來來說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換電的初衷是想要提升補能速度,在當年那個充電平台技術不夠強勢的市場環境下,換電的確是最快、最好、超前的策略。
第一座蔚來換電站在18年落地,制定換電策略是17年前後,在那個時代中,還沒有所謂的800V、3C快充,即便是當年技術標準非常領先的比亞迪e5、Model S,充電速度依然非常慢。
所以當年設計的換電策略,是沒有問題的,摳掉電池包,換上新的電池包,十分鐘就能開走,和加油速度差不多。
02 800V齊刷刷落地,5C快充時代到來
當年沒有太多的800V概念,但2023年之後的今天800V產品先後落地,極具代表性的就是智己LS6、 極氪007、銀河E8、昊鉑HT,這些產品不僅僅充電速度非常快,同時價格還不高。
比如說剛剛亮相的銀河E8,SEA架構理論最快速度可以達到5分鐘補能180km的效果,15分鐘補能400km+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搞定整車的技術架構是需要技術的,讓一台車擁有更高的充電電壓,適配360kW以上的充電樁,充電速度就能拉滿,最大程度上縮短充電時間。
如果這樣的技術落地,在目前充電樁功率普遍都能超過120kW的今天,20分鐘-30分鐘的補能效果就非常不錯,如果遇上企業專用的大功率充電樁,20分鐘以內就可以結束充電。
企業不需要在充電網絡上投入太多,這是一種巨大的減負。
隨著越來越多800V、3C、5C產品的落地,換電的速度優勢將會變得更弱,從企業角度來說,蔚來投入巨大的成本建設換電站,這些成本一定是要均攤到每一台車上的。
對於用戶來說,這種權益成本太高。
電動產品發展到今天,價格戰已經打到冒煙, 不做換電主攻技術,就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產品便利性,在未來遍地快充樁的城市中,換電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關心電網是否能夠承受得住800V的壓力,這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在技術路線選擇上,明顯更優秀的三電系統更適配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