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100分,想要什麼就獎勵你」物質獎勵的三點危害家長得懂

2023-02-18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考100分,想要什麼就獎勵你」物質獎勵的三點危害家長得懂

每次去接孩子放學,尤其是考試前夕,總能聽到這樣的對話:

媽媽,「寶貝,你這次要是能考100分,你說要什麼,我都給你買!」

女兒很開心地問,「真的嗎?那我想要最新款的手機,可以嗎?」

媽媽說,「當然了,只要你能考到100分 !」

這樣的對話,家長應該都不陌生吧。面對孩子做事磨蹭,不愛做家務,不願意寫作業,沒有上進心等情況時,很多家長都會用誘人的獎勵讓孩子去執行。 而當孩子得到父母的承諾,想到期待已久的獎勵,他的全身就會充滿了力量,恨不得立馬去做。

一點獎勵,就能代替溝通,代替正向引導,讓孩子立馬做出改變。真的是好事嗎?

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的胃口會越來越大,今天可能只是一支筆,明天可能就會變成手機,後天可能就會變成筆記本電腦,小車,你真的能負擔得起嗎?用獎勵逼著孩子考100分,家長的目的是拿100的分數,還是真的讓孩子努力學到知識呢?

家長為什麼喜歡用實物作為獎勵?

為了讓孩子考試成績好,家長簡單粗暴的實物獎勵既是偷懶的行為,更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敗筆。

1、溝通無效,或完全不想溝通而採取的捷徑。

針對實物獎勵的問題,我詢問過很多家長,得到的原因無非就是 :

「我家孩子怎麼說都不聽,打也沒用,只有給點獎勵,他才會好好學習 。」

「我工作太忙,很少在家,哪有時間天天督促他,還溝通?給點獎勵不更實在一些 ?」

「我不太會說話,和孩子說不了兩句就想發火,乾脆就給點獎勵了事。」

沒時間,不會溝通,無法溝通,都會成為家長用實物獎勵來激勵孩子學習的主要原因 。

2、激勵孩子拿到好成績 。

兒子的一個同學,平時考試平均成績都在90分左右,雖然不是全班第一,但也是名列前茅,孩子很滿足,平時也很開心,可就在上次考試時突然緊張了起來。

球也不踢了,也不跟同學說話,還報了輔導班,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媽媽為了讓他考100分,承諾他,只要他做到了,就給他買心心念念的遊戲機 。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還有努力的空間,希望他們能再拼一把,爭取拿到更好的成績,也會採取實物獎勵的方式 。

3、孩子學習太辛苦,想獎勵一下。

我自己就這麼干過,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時,語文特別差,孩子學得很吃力,也曾一度想要放棄。

後來,他自己主動報了輔導班,整個暑假,都頂著經40度的高溫,往返於輔導班和家之間,班上沒有空調,飯食也很一般,早上6點上課,晚上6點回家,回來了還要寫好幾個小時的作業。

看著孩子努力的樣子,作為媽媽,內心真的很欣慰,但也很心疼,也是在那次,給了孩子一個小小的獎勵,買了一個學習平板。

其實,實物獎勵並不是不能用,但不能每次都用,更不能將它作為「成績好,就必須獎勵」的鐵律。一旦孩子有了這種想法,家長會發現,後期的教育會越來越難。父母開始變得被動,與子女也更難溝通,實在是得不償失。

實物獎勵對孩子有哪些危害呢 ?

動不動就用獎勵來誘惑孩子學習,做事,時間長了,容易出現3大危害 。

1、讀書是父母要求的,和我沒有關係 。

不管是寫作業,閱讀還是考試成績,甚至是整理自己的房間都需要有獎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給父母做的,與己無關 。

2、沒有好處,就什麼都不幹 。

可能最初給獎勵的初衷是激勵孩子上進,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為,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獎勵,否則就覺得不公平 。

3、親情減少,利益為上,自私自利 。

凡事追求物質獎勵的孩子,更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等價交換會成為他衡量做事的唯一標準 。

由此可見,實物獎勵如果運用得不好,傷害最大的是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性格塑造,直接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到底該如何正確激勵孩子 ?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做事情談條件」的情況,家長可以試試這4個方法 。

1、適度的滿足,而不是交易 。

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尤其對於孩子來說。他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會成熟且全面地思考問題。

面對孩子的願望,家長可以進行適度的滿足,多用信任鼓勵,擁抱等情感激勵的方式代替實物獎勵。

2、狠下心,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與父母無關 。

要做到這一點,父母首先得狠下心來,不要過多地去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的目的是增長見聞,並不是為了成績而活,誰也不能保證孩子成績好,將來在社會上就一定混得好。

所以父母內心要先變得開闊,不要將學習看得太重,就像孩子日常吃飯喝水一樣平常。面對孩子的進步,對他的努力和勤奮,表示肯定;對孩子的退步,進行適當的鼓勵,幫助他找到方法,迎頭趕上。

總之,要讓他明白學習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績好壞也只與他自己息息相關。

3、適當體驗挫折,而後努力爭取 。

有段時間,兒子很貪玩,作業也做得很馬虎,我提醒過兩次,但他也沒在意,家裡老人為此很擔心,希望我能給他單獨輔導,或者上輔導班,但被我拒絕了。

有些事情,必須得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讓他真正明白失敗後的感受是什麼,才能有努力的衝勁。

果然,那次孩子的成績一下子下滑了20個名次,他哭過,也鬧過,最後,經過深入的溝通,孩子才明白到自己的問題,轉變了學習態度,成績也就很快地恢復了之前的水平 。

作為家長,不要試圖事事保護,希望孩子不受任何一點苦難,可你能護他到幾時呢?將來他終究要走上社會,與其讓他在社會寸步難行,倒不如現在在你可控的範圍內,讓他逐步體驗挫折,鍛鍊自己的抗挫折力,變得堅強,獨立,有衝勁,也就具備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

4、言出必行,不隨意承諾。

有些家長在考前承諾孩子「考了100分就給他買手機」,可考試過後,卻以各種理由拒絕實行諾言。

次數多了,不僅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更讓家庭教育的執行變得很艱難 。

俗話說,一諾千金,不管是做家長,還是普通人,言出必行。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莎士比亞曾說過,行為的本身便是他給自己的酬報。

與其用實物獎勵的方式,希望孩子拿到好成績,倒不如正向引導,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享受成長進步的過程。

獎勵的方式有很多種,語言,肢體,陪伴等情感獎勵,有時比起實物更讓孩子內心充盈,如果再能適當地滿足孩子的小小需求,則更能激發孩子的潛力,幫助他快速成長。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d943cc61aa46a88c0768bde23506c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