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艦手機,選新款「大杯」還是老款「超大杯」?

2023-12-15     機智貓

原標題:旗艦手機,選新款「大杯」還是老款「超大杯」?

剛剛過去的這一波新品潮,有一個很明顯的產品趨勢就是:全系升杯。在很多關鍵的性能指標和配置方案上,標準版機型開始全面向之前的Pro版看齊。與之對應的是,一些原本的Pro版,在核心配置上也接近於之前的超大杯產品。

於是在年底這個新一輪的購機熱潮來臨的時候,很多用戶在實際選購手機的時候就面臨一個抉擇:究竟是選新款的大杯,還是老款的超大杯?

價格差距正在縮小

面對這樣的問題,對於用戶來說,最敏感、最在意的因素還是價格。就我們的觀察來看,在傳統的「中、大、超大」的產品搭配方案中,大杯機型的價格優勢正在降低。以大家熟悉的iPhone為例,在今年發布的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系列產品上,標準版的iPhone 15扮演的是中杯角色,iPhone 15 Plus是iPhone 15 的大屏版。真正的大杯和超大杯,可以看作是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

蘋果對四款iPhone的定價也呈現了一種階梯狀分布策略:iPhone 15售價5999元起,iPhone 15 Pro7999元起,iPhone 15 Pro Max9999元起,三款「杯型」的價差剛好卡在2000元左右,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靈活選擇。

但要注意的是,iPhone 15 Pro Max今年取消了128GB容量版本。考慮到在當前旗艦機市場用戶的容量大多都是256GB起步, iPhone 15 Pro的起售價相當於就來到了8999元起,與同為256GB版本的超大杯iPhone 15 Pro Max的價格差距縮小到了1000元。如果考慮到渠道優惠價格,iPhone今年的大杯和超大杯產品的價格差距就進一步被縮小了。目前在電商渠道,256GB的iPhone 15 Pro Max的價格最低8500元上下,而同版本的iPhone 15 Pro至少也要7800元左右。

700元的差價,選擇超大杯能夠獲得更大的螢幕、更長的續航以及更全面的影像能力,這麼一看,作為大杯的iPhone 15 Pro在性價比層面就顯得黯淡了一些。

更關鍵的是,包括蘋果在內的手機品牌今年還重點加強了標準版的配置。比如iPhone 15在核心配置方案上跟去年的iPhone 14 Pro接近,但價格可是便宜了近兩千元。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大杯

更明顯的例子就是小米14。作為一款標準版機型,小米14在核心配置上幾乎與大杯的小米14 Pro相差無幾,除了尺寸和電池之外,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快充功率、可變光圈、馬達這些「外圍配置」層面。但入門版的小米14在價格上又相比Pro有了1000元的優勢。所以今年很多人也能看出來,小米數字系列的重點走量機型一定是更有特點、更具性價比的標準版。而如果要向上選擇,還可以等等明年春季的超大杯小米14 Ultra。

即便是當前,小米14 Pro的價位也可以選擇上半年的自家「超大杯」小米13 Ultra,後者的目前入門的12+256GB版本的渠道價格已經逼近了4000元,16GB+1TB版本竟然做到了5100元左右。相比小米14 Pro的同版本價格便宜了近800元。而小米14 Pro除了性能之外,綜合能力顯然不如更全面的小米13 Ultra。

即便是今年大熱的華為Mate60系列,也採用了「加強標準版」的做法。中杯的Mate 60與大杯的Mate 60 Pro主要差異體現在長焦鏡頭、電池續航與快充、面部解鎖和螢幕顯示、衛星語音等方面,在核心配置層面並沒有差多少。但在價格方面,中杯的Mate 60相比大杯便宜了1000元。對於多數人來說,標準版的其實才是更有性價比的選擇。

今年發布的很多大杯機型多少顯得有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當然,其中也有例外就是藍廠的X100系列。X100 Pro作為大杯版本,在核心配置上可以看作是上半年的超大杯產品X90 Pro+的升級版。對比下來,X100 Pro不僅在影像上做了加強,還提升了性能表現。而在定價策略上,vivo X100 Pro起售價剛好也卡在了上一代超大杯的價格區間。當前X90 Pro+ 12+256GB 4800元左右的渠道價格,幾乎與同版本X100 Pro的售價保持了一致。

對於喜歡影像旗艦的朋友,顯然新款的X100 Pro才是加量不加價,是更為划算的選擇。

杯型策略或將迎來調整

由上述分析就能看出,就「買新款大杯,還是買老款超大杯」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這取決於產品的綜合體驗、市場行情以及你的使用需求三個層面,針對不同的品牌、產品以及使用人群,最終的答案都不一樣。從當前整體情況來看,廠商們對於大杯的定義依然還是作為新旗艦平台更新周期內的一款進階機型。大杯的最大提升在於新旗艦平台更新之後帶來的性能升級。而在產品的綜合能力方面,老款的超大杯旗艦依然具備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在影像配置這樣追求軟硬體都要「堆料」的方面。

事實上,即便是vivo X100 Pro這樣的產品,也是在X90 Pro+的基礎之上做出了一些改進和升級,這樣的做法,藍廠從X80 Pro時代就已經開始了。

從長遠看,未來手機廠商們的「杯型策略」應該也會進行一些優化和調整。在中杯越來越強,超大杯承擔了向高端市場躍遷、秀技術肌肉的背景下,大杯的產品定義就變得更加難以取捨。以往各家的中杯機型被看作是旗艦的入門款,很多時候在配置和性能上做了閹割,但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期以來各家旗艦產品的出貨主力依然是這些中杯機型,而並非是大家想像中擁有更多光環的大杯和超大杯。也正是在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大家都在搶占存量市場的當下,廠商們不斷提升中杯產品配置誠意,其實也對這部分用戶的迎合與討好。

作為更貴的大杯,或許未來還需要更「Profession」一些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d5b0d3dccecb3f7e6390f511690f1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