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入侵文娛圈,奮起的「賽博難民」和「陣痛」的AIGC|調查

2023-04-30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AI入侵文娛圈,奮起的「賽博難民」和「陣痛」的AIGC|調查

作者| 赤木瓶子

編輯| 把青

由AI創作的第一首「神曲」走紅不到一個月,便被唱片公司與流媒體聯合抵制下架,這並不是「賽博戰役」的首次打響。

這首名為《Heart on My Sleeve》(《袖上之心》)的AI歌曲一經推出,便在 Spotify、TikTok 和 Twitter 吸引到超2000萬播放量,一眾自媒體對其進行二次創作。該歌曲走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創作者——「代筆人」帳號克隆了知名說唱歌手Drake 和音樂人「盆栽哥」 The Weeknd的聲音,並沿用到創作當中。唱片公司很快對其採取法律行動,包括Spotify、Apple Music和Tidal在內的流媒體平台紛紛撤下該AI作品。

反觀國內,一方面是AI音樂人被「克隆」得如火如荼,網友們圈地自嗨。B站上活躍著各類創作內容,AI孫燕姿版《下雨天》播放超83萬、AI許嵩版《Lemon》播放超20萬,讓網友「眼前一黑」、「這一聽就是親自唱的」、「翻唱的歌曲能出幾張專輯?」、「別太離譜」。

另一方面,AI技術的疊代致使原畫師丟了飯碗的焦慮新聞不斷、AI生成圖片獲索尼世界攝影獎。行業不得不陷入興奮與恐慌的雙重境地。用很短的時間,AI迅速入侵到多個行業,企業家們以此展開變革與創新,藝術家們卻對此各執己見,這場「光速」襲來的技術革新當下進展至何種程度?具體到宣發、原畫師崗位上,又發酵出怎樣的形態?

走紅的AI音樂創作,是共創還是恐慌?

面對未經授權的聲音使用,海外市場迅速對作出反應。因《Heart on My Sleeve》一歌驟然走紅,不少網友稱其為「高質量單曲」。代表兩位藝術家的唱片公司環球音樂集團認為其「既違反了我們的協議,也違反了版權法。流媒體平台應該確保人工智慧生成的音樂不會傷害藝術家。」

環球音樂讓Spotify和Tiktok下架,並在公告中表示:你們是想站在藝術家、粉絲、人類的創造性表達這一邊,還是站在造假、欺詐、不給藝術家付款、否定藝術家的那一邊?

音樂人們的態度則是兩極分化,一部分像環球一樣對未經允許的版權侵占嗤之以鼻,另外一些音樂人卻自願加入這場大型共創,前提是共贏。音樂人霍莉·赫恩登允許公司銷售她的AI聲音使用權,人們只要給錢就能讓「她」唱各種歌。

歌手格萊姆斯在推特表示:只要能給版權費,她很樂意大家使用她的聲音。「如果用我的聲音做出成功的AI歌曲,那麼我要分50%的版稅。這個價格也是我和其他藝術家合作時商定的錢。別擔心,請隨意使用我的聲音。不用擔心法律約束。」

反觀國內,目前未曾有作為主角的音樂人出現表態,網友們不僅自發性將喜愛音樂人的聲音與喜愛經典歌曲做結合,還傳授樂迷們如何製作生成這類AI音頻。但隨著大量音樂人的聲音被使用,以及克隆音樂人歌曲的傳播,未來關於「AI歌曲侵權」的命題必然會被公開提出與處理。

AI「代筆」,背刺原畫師

音樂領域之外,原畫圈對AIGC的爭議更劇烈。

網際網路公司從事動漫宣發的小梓的公司已經接入了AI系統,「但是都是製作方面的事情,目前還沒看到實際應用。」小梓告訴娛樂獨角獸,當下公司對AI的使用更多是在動畫製作而非創作上,「因為內容最怕的就是抄襲。」

小梓能明顯感知到,「AI繪畫現在的輿情不太好,本質上還是因為『抄襲』。」

遊戲原畫師是遊戲美術的核心人員,負責設計遊戲中的角色、場景、道具等。他們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繪畫技巧和美學素養。AI繪畫軟體短短几秒鐘生成的高質量圖像,從效率角度就足以對原畫師職業造成巨大衝撞,不少公司更開始使用 AI 繪畫軟體來輔助或取代原畫師的工作,從而縮短開發周期和節省人力成本。

今年早些時候,心動網絡創始人黃一孟在twitter上爆料,「最近和兩個遊戲團隊聊天,團隊一把原畫外包公司給砍了,團隊二把翻譯外包公司給砍了。」 他說,「AI已經實際開始影響到很多人的工作崗位了。」有遊戲美術外包公司的技術總監也透露,近一個月其所在公司已經裁掉了一半的原畫師,因為「利用 AI 完成方案,工作效率至少能提升 50% 以上。」

有遊戲行業人士發朋友圈感慨,稱自己近期拜訪了一家50人的原畫公司,這家公司已經從過去的接單畫圖「降級」到給AI修圖,甲方一天出了100多張AI角色,公司不得不「跪著接了單給AI打工」。甚至下個月也要砍20多原畫人。

與此同時,一些藝術家們已經奮起反抗,希望具有公信力的平台能夠做好AI到來、保障創作者權益的準備。今年3月,德國藝術家鮑里斯·埃爾達格森的作品《虛妄記憶:電工》獲索尼世界攝影創意類獎項。他最終拒絕接受該獎項,「想知道比賽是否為AI圖像的參賽做好了準備。他們沒有。攝影界需要一場公開的討論:我們想把什麼視為攝影,什麼不是。」

攝影師北銘認為,AI是不能替代攝影師的,因為「AI沒有靈魂,通過大量給予其別人的作品以完成訓練,並依照「喂」給它的東西進行模仿的AI,會在一定時間後體現出其局限性與同質化,這也決定了它只會是一個工具。

無獨有偶,國內LOFTER興趣社區因3月初上線的一款頭像生成器有使用平台原畫師作品嫌疑,儘管在上線當晚,LOFTER就緊急發布了《關於「老福鴿畫畫機」功能的說明》,但仍有大批「太太」憤怒跑路。

相較於對AI原創性的質疑,AIGC現階段仍然需要人類的輔助和修正。比如此前AIGC難以生成手部細節,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通常需要數以萬計的圖像樣本才能使AIGC具備生成高質量手部細節圖像的能力。但如今其已經很快改善了這點。

「限定輔助」的AIGC,正去往光明未來?

「已經大膽投身於AI內容創作的廠商,現在基本上都採取AIGC創作+人力設計師輔助微調的形式。大概百分之八十靠AI,剩下的由人工輔助精修。」一位遊戲行業從業者馮保表示。

無論在賽事kv設計、輕擬物圖標3d化、連續畫面的分鏡設計等各個領域,AIGC都在引領一陣變革,這陣變革自然也引領了公司戰略層面的布局。比如藍色光標就在這個月全面停止了創意設計、方案撰寫、文案撰寫、短期雇員四類相關外包支出。轉而採用AIGC。在郵件內容中,其稱之為,「為遏制核心能力空心化的勢頭,也為了給全面擁抱AIGC打下基礎。」

「提質暫且不論,增效絕對是顯著的。比如具備大量細節的3d效果,通常需要長時間建模和渲染,一張成本大概在800-1200元,需要2到3天的時間來完成。而使用AI生成材質能大大壓縮成本,時間也能壓縮至2到3小時。」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開始落地AI繪畫內容,馮保說。

有業內人士也曾表示,裁員也許只是開始。除原畫師之外,下一個可能就是建模師。事實上,國內已有多個新興職位正成為新晉熱門崗位,包括通過優化規則、應用模型及植入產品的AI訓練師。

同時,Prompt工程師(提示工程師)崗位也成為一大熱門。提示工程師通過訓練大型語言模型幫助AI更好地理解需求,將複雜任務簡單化來幫助企業的員工們使用AI工具提升生產力。據報道稱,早在ChatGPT推出的一兩個月之後,Prompt工程師就已經成為矽谷的熱門高薪崗位。AI 研究公司 Anthropic 為提示工程師開出的薪水高達 33.5 萬美元,後者每天的工作是編寫5個不同的提示、與ChatGPT進行大約 50 次交互。對於提示工程師而言,相較於編程知識和機器學習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邏輯和審美。

娛樂獨角獸檢索招聘軟體發現,國內已經有部分公司徵聘這類崗位。通常既要求計算機相關專業,對線上線下AI模型有所涉獵,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鑑賞創作能力,對電影藝術、流行樂乃至古典鋼琴曲、漫畫素麵等繪畫藝術均有涉獵。屬於復合型人才。有趣的是,一位海外從業者表示最好的提示工程師是哲學家。「好的提示包括寫出極其清晰的解釋,並找出造成誤解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誤解。」

當下,大型遊戲公司早已開始將AI相關技術應用於遊戲中的智能 NPC、場景建模、AI 繪畫、劇情與配音等方面。幫助NPC 獲得更豐富的微表情、實現對雨雪天氣的全局還原和細節處理幫助提高玩家沉浸交互體驗。

過往AI在綜藝節目製作的應用主要圍繞舞台搭建、次元偶像、人工智慧,如《2060》《跨次元新星》等。而今年已經能夠看到更多元化與內容智能化的嘗試,如在綜藝《毛血旺》開始嘗試使用chat gpt撰寫台本。另有綜藝製作人士透露,當下的AI技術已經開始應用到節目拍攝當中,有待未來探索與揭曉。當AI革新正從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捲入各個賽道,當AIGC撞上降本增效浪潮,這陣迅猛來不及躲閃的浪潮終將持續席捲,行業或將以月度為周期,迎接一場場技術的洗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d1ceccf8bd4ce7678200d3b2293c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