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饋,在薩摩耶雲旗下省唄借款「不省心」。貸款利率並非低息,儘管宣稱個位數起,但實際貸款利率高達36%;信息授權亦存隱患,授權的協議內藏玄機,竟一鍵捆綁數十份協議。
此外,貸款過程中多次引導會員特權和風險監測,「優先審核」的噱頭下,或進一步加重貸款成本。預約借款亦存隱患,真實貸款資金方「蒙面」,助貸平台層層推薦,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面臨「破防」。
融擔費竟比總利息還高
王瑤(化名)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00後」,在一線城市工作僅一年多時間,她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無意間看到省唄的借貸廣告,本想著應個急,但沒想到一通操作下來,通過的貸款利息竟達36%之高。
據其向北京商報記者提供的貸款頁面,借款11500元,分12期,預估每期還款1155.3元,還款總額達13863.63元。
另外則是比利息費還高的融擔費。從貸款頁面來看,總還款額中,其中除了11500元的本金外,總利息約250.67元,此外還包含了約2112.96元的總融擔費。「擔保費比利息還要高,這對我來說壓力太大了。」王瑤感慨。
多方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作為助貸平台,因為部分客群下沉,因此在借貸產品的年化利率上比銀行要高,但最高也基本都在36%以內,有的則控制在24%以內,並且呈現不斷下行的趨勢。從省唄平台36%的利率水平來看,已處於行業內的偏高水平。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這一年利率確實超出了貸款行業一般定價的範疇,加大了金融消費者的利率負擔,也不符合當前行業整體降息的趨勢。
對於王瑤所述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向省唄方面求證背後原因,但未收到後者回應。另外,記者進一步對省唄產品進行了親測,從申請通過的貸款利率來看,顯示為24%。同以借款11500元為例,分12期還款,預計每月還款1087.43元,還款總額13049.22元,除了本金外總利息761.13元,此外還包括788.09元的總融擔費用。
需要注意的是,省唄平台運營公司為深圳無域科技技術有限公司,為深圳薩摩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薩摩耶數科」)旗下公司,法定代表人林建明,而在省唄平台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融擔公司之一湖南匯鑫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匯鑫」),法定代表人與省唄平台為同一人林建明,且其母公司亦為薩摩耶數科。
「助貸公司為薩摩耶數科旗下公司,融擔公司同為薩摩耶數科旗下公司,那不就是左手倒右手,變相突破利率上限。」蘇筱芮直言,這一操作並不合理,通過擔保變相抬高貸款利率,給金融消費者帶來沉重的負擔,另外還要考慮這一擔保費用是否可選,若不可選,則涉嫌強制金融消費者,侵犯了後者的選擇權。
針對這一高昂的融擔費用,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則稱,網貸融擔費用高主要是因為一般借款人沒有抵押物,平颱風險相對較高,為了降低資金回流難的風險,平台可能會收取較高的費用。如果平台在借款合同中明確告知借款人相關費用構成,並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且融擔費用與平颱風險比例承擔合理,則該筆費用的收取一般沒有問題,但如果過高的話,可能被視為變相收取的利息。
李亞進一步介紹,即便融資擔保合作方為金融機構,年化利率也不能超過24%,年化利率36%是過高的,建議消費者在貸款平台簽訂資料和協議的時候切記仔細、認真閱讀相關條款,謹慎簽署。
預約借款背後的一鍵授權
除了比總利息還高的融擔費用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貸款過程中,省唄平台設置的預約借款,同樣引發關注。
在省唄平台貸款過程中,放款前平台提示用戶可「預約借款優先放款」,其中需要借款人點擊同意《個人借款合同》《個人委託擔保合同》及相關合同協議,同意當該資金方放款失敗時,匹配其他資金方進行放款,最終金額以金融機構實際審批發放為準。
消費者申請借款時,可自主選擇使用第三方擔保公司提供的增信產品,借款申請將由湖南匯鑫或深圳融合提交至省唄合作的金融機構,若第一次推送的金融機構未同意對乙方進行授信,將再把乙方的借款申請推送至第二家合作金融機構進行審核,依此類推直至金融機構同意進行授信。
「預約借款」背後反映出的商業邏輯,其實是各家機構的風控策略存在差異,在某些金融機構信用評估不予通過的借款人,在其他平台卻有可能獲取借款。在蘇筱芮看來,這其中,省唄平台扮演著助貸的角色,以「資金路由」的方式,將機構合作夥伴的資金與借款人的評估結果、授信額度進行匹配,這種功能看似便利了借款人,只需「一鍵」即可快速借款,但實際上金融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易被層層傳輸採集,甚至有可能會在短期內使得徵信變花。
另從北京商報記者實測及多位消費者貸款過程來看,不僅僅是預約借款,另在省唄貸前的多個借款確認頁中,與前述一致,消費者要想成功貸款,均須一鍵授權多份合同協議,而這些合同並非單份,同樣嵌套了包括不同銀行、小貸、消金機構在內的數十份借款合同,另《個人信息授權及使用說明書》同樣如此,嵌套的信息授權或徵信查詢授權書數量達數十份之多。
此外,省唄平台在貸前並未告知用戶具體的貸款機構,而是需要在勾選多個協議,且申請貸款之後,直到放款成功,真正的放款資金方才能露出真容。
蘇筱芮認為,該平台嵌套信息授權的模式與監管所倡導的背道而馳,這種做法既不利於平台如實、詳細對金融消費者披露各類信息,加劇個人信息面臨的風險,同時也不符合信息保護工作中的」最小、必要「原則,進一步導致金融消費者信息不必要地被更多無關機構採集。
強推會員特權引爭議
此外,讓王瑤匪夷所思的還有省唄平台強勢推薦的會員特權服務。據王瑤所述,她在貸款操作完成之後,平台彈窗提醒「借款提交成功,可開通月花卡專屬加速」,並介紹購買立享專享提額、大額免息券以及生活權益包。
「萬萬沒想到,我僅僅只是點擊了下『我知道了』,平台就自動給我開通了權益,甚至連確認鍵都沒有,密碼也不用輸入,頁面就提醒已成功預約購買月花卡,很快平台也多扣了149.5元的費用,幾乎是與放款同一時間,直接被放款的銀行卡扣了款。」根據王瑤提供的扣款截圖,該費用由上海及未科技有限公司收取。
但在業內看來,這一操作也或為貸款倒添了更高的成本。李亞認為,彈窗廣告也是平台定向賺取收益的方式,但如果是平台強制要求貸款之前需要進行用戶單獨付費成為會員或者進行風險監測,那用戶就需要在此處就對這個平台保持警惕了。
針對信息授權、融擔費用、預約借款、會員特權及風險監測等相關業務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省唄方面求證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後者回應。
事實上,不僅僅是省唄,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還有多家助貸平台同樣在貸款申請過程中採取了多家貸款機構一攬子授權的方式,引發爭議;此外也有部分平台多次以提額為由推薦風險報告,但被消費者質疑倒添了更高的貸款成本。
儘管相關助貸平台未從正面回應,但多家貸款公司曾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其放款額度及速度與風險報告無關,「基本不會影響風控決策,也不會提高額度和通過率」。
對於此類行業亂象,蘇筱芮建議,後續或可進一步強化貸款外包/助貸機構的管理,通過備案、評級等方式,將長期違規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害群之馬清理出市場。
北京商報金融調查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