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現代化邁進的第一步「69/79」型主戰坦克

2024-08-04     胡侃雜史

幾乎所有關於坦克的信息均出自《坦克百科全書檔案》,從去年開始斷斷續續轉載,介紹了很多坦克。我們今天繼續講坦克,今日內容69/79。

背景

之前的59式主戰坦克是在蘇聯的協助,完全自主製造的第一種坦克,其設計和生產鏈都得到了蘇聯的幫助。在蘇式模式下完成一代/二代坦克建設。當然,69/79是不否算第二代坦克,似乎又不太嚴謹。不管是第幾代,這些坦克進入新時代時,已經明顯落後。進入七十年代,與西方關係升溫,允許一些西方技術在自用坦克設計中得到應用。第二次冷戰由此誕生。

澳/帕克帕尼亞爾的可運行狀態下的被俘的伊69-II型坦克。戰爭中幫助西方在1990年了解了中方設計的狀況。

發展歷史(1963-1974)

這意味著,坦克設計曾經主要是模仿蘇聯型號,但現在必須用各種類型的西方組件進行升級,包括發動機、扭杆、火控系統、雷射測距儀、光學設備和主炮。這些系列的現代化改造旨在為可能與蘇聯的衝突做準備,並且高度關注蘇聯設計在20世紀60年代末的先進程度,這促使了69式坦克的開發。儘管69式坦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59式的延續,617工廠在1963年後開始著手研發一種可能替代59式的坦克。

然而,到1969年,一輛蘇聯的T-62被捕獲,並被全面逆向工程。除了其他方面,蘇聯的Luna紅外搜索燈系統也被引入69式坦克的設計中,以及其他一些組件。最終版本的69式坦克在1982年服役並公開亮相,但未能滿足軍方要求,最終成為出口型號,估計生產了約2200至2500輛,其中約2000輛被出口。到1980年代中後期,69式坦克進行了西方發動機、主炮和火控系統的升級,催生了79式坦克。然而,這三種型號,即59式、69式和79式,仍然是第一代坦克。真正的改進出現在80/88式坦克上。

原型(1974)69式

從外觀上看,69式最初與59式很難區分。這基本上是59式的一個密切進化版,配備了58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69式100毫米滑膛炮(外觀上仍與之前的特徵性炮口煙霧抽氣器相似),一個紅外搜索燈和第一代雷射測距儀。因此,首次命中能力得到提高,儘管其基本的穩定系統在行進間射擊時精度有限。核生化防護是個體化的。這個型號僅作為原型生產,因為在捕獲T-62後,新的升級前景被提出。

69-I型

該型號升級了複製自T-62的組件,Luna紅外搜索燈系統和改進的核生化集體防護襯裡。然而,這個型號被認為是實驗性的,僅導致試生產。它配備了一門100毫米滑膛炮,與59式主戰坦克的100毫米線膛炮略有不同且略長,炮口排煙器靠近炮口。彈藥包括穿甲彈(AP)、高爆彈(HE)、高爆反坦克彈(HEAT)和高速度脫殼穿甲彈(HVAPDS)。它還配備了一個外部(主炮炮盾上的)雷射測距儀,類似於59式主戰坦克上的。其他特徵包括通過向左側排氣管注入柴油燃料形成煙幕的可能性,以及車體和炮塔塗有紅外反射漆。

生產:69-II型(1982)

主要生產版本,進行了大量改進。這些包括:69-II型100毫米線膛主炮(比滑膛炮精確得多),一個新的火控系統,包括TSFC雙軸炮穩定系統,70型炮手瞄準具,TCRLA雷射測距儀和BCLA彈道計算機。

火控系統

雷射測距儀測量目標距離,並將數據傳輸給彈道計算機,後者控制瞄準具的自動距離設置機制,同時調整炮口的正確仰角。外部雷射測距儀安裝在外部,因此容易受到損壞。後來它被可選的TSFCS-L系統替代,該系統將雷射測距儀與炮瞄準具結合在一個單元內,位於炮塔內。改裝後的TSFCS-C系統將炮手瞄準具、雷射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和顯示來自傳感器的升降、方位、側風、空氣溫度和彈藥溫度數據的控制台結合在一起。計算機還與雙軸穩定系統接口。

乘員設備

駕駛員位於左側(從炮塔看),其艙蓋上覆蓋了三個白天潛望鏡,覆蓋正面弧度,中間的一個可以被夜視潛望鏡替換,夜視潛望鏡的範圍為60米,視野為30°。指揮官配有標準的旋轉型指揮塔,擁有六個觀察窗和一個69式紅外瞄準具,該瞄準具在白天的放大倍率為x5/視野為12°,在夜間放大倍率為x6/視野為8°。炮手的70式紅外瞄準具的放大倍率為x7/視野為6°,有效射程為800米。該坦克還配備了889型無線電和803型內部通話系統。

其他特點

一些69式主戰坦克在炮塔後部配有一個外部存儲箱,並為防空機槍提供了裝甲保護。69-II型的戰鬥重量為36.7噸,功率重量比為15.8馬力/噸,地面壓力為0.82-0.83 kg/cm²。攜帶44發100毫米炮彈,500發用於頂部安裝的12.7毫米機槍的彈藥,以及3000發用於兩個7.62毫米輕機槍的彈藥。彈藥包括高爆反坦克彈(HEAT)、高爆彈(HE)、穿甲高爆彈(APHE)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其中至少開發了三種型號,據稱其中一種使用了貧鈾彈頭。

所有坦克還配備了橡膠履帶裙板、雙銷履帶鏈,並且可以通過沿炮塔全長的儲物架辨認出來,這些儲物架也作為對抗火箭推進榴彈(RPG)的籠式裝甲。炮塔兩側還增加了兩個三聯裝煙霧彈發射器,並且在發動機甲板後面的斜板上可以看到兩個菱形的油蓋,這也有助於識別69式的主要生產版本。其他改裝包括方向機制和主離合器的液壓助力裝置、自動火災探測/滅火器和發動機低壓報警器。有些坦克在炮塔後部配有外部存儲箱,並為重型防空54式機槍提供了全裝甲保護。69-II型主要出口,並在巴基斯坦的重工業塔克西拉工廠等地獲得生產許可。

69-IIB/C型

一種特定的指揮型,配備了額外的通訊設備和更強大的無線電裝置,B型配有889型無線電和892型無線電,C型配有兩部889型無線電。這些無線電設備與必要的輔助電源裝置相結合。外部上,指揮型(每營一個)可以通過其長長的無線電天線和後甲板上安裝的兩個存儲箱辨認出來,這些存儲箱用於存放電纜和野戰電話設備。

衍生型號:

653型裝甲搶修車

裝甲搶修版本。沒有炮塔,配有裝甲上部結構,前部裝有推土鏟,並配備了一台液壓驅動的起重機,起重能力為70噸。目前仍在服役。

79式坦克(1984年)

最初被稱為69-III型或工廠代號WZ-121D(1981年第一輛原型車),這是一個全面升級版本,採用了西方技術。1983年建造了兩輛增強型原型車,配備了大部分升級和新的雷射測距儀。生產始於1984年,79式坦克在35周年閱兵式上公開亮相。

79 坦克炮手位置

武器裝備:

從外觀上最容易識別79式坦克的方法是其配備的83式(L-7衍生和改進的105毫米線膛炮),這種火炮兼容大部分北約彈藥,包括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此外,它還可以配備79-II型熱套筒。其餘武器裝備保持不變,包括車首安裝的59T型7.62毫米輕機槍,另一挺並列機槍,以及車頂安裝的54式12.7毫米重機槍(衍生自蘇聯的DsHk重機槍)。隨著新炮的配備,還進行了包括指揮官被動紅外瞄準/熱成像系統在內的一系列瞄準具、火控系統和射程儀的升級,符合西方標準。升級還包括英國馬可尼公司提供的火控系統,由TLRLA雷射測距儀、BCLA彈道計算機和TGSA炮手瞄準具組成。炮塔配備了改進的NBC集體防護系統,首次配備了自動探測劑,能夠在探測到化學、生物或核威脅時自動關閉和密封艙口。

機動性和防護:

改進列表包括一台改進的79型液冷730馬力柴油發動機,並引入了橡膠履帶墊,以實現更平穩的行駛,減少履帶連接的磨損,並減輕懸掛和車輪的壓力。野戰性能如下:垂直障礙:0.8米,壕溝:2.7米,涉水:1.4米,坡度:60%,側坡:40%。離地間隙為425毫米,履帶之間的寬度差為2.64米,接地長度為3.845米。首次在炮塔和前裝甲上預留了爆炸反應裝甲(ERA)磚塊。橡膠側裙是標準配置,用於保護驅動系統免受RPG攻擊,炮塔周圍的儲物架也作為條形/格子裝甲使用。炮塔前部標配三排煙霧彈發射器。

作戰歷史:

在兩伊戰爭期間,伊軍當時有大約900多輛69式坦克,這些坦克剛剛交付,曾與約200輛同時期售出的69式坦克作戰。為了區分,伊朗的坦克顯然插上了旗幟。並根據這場戰爭的經驗進行了改裝,至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時仍在服役。到2003年,許多仍在服役,但容易被美國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摧毀。在美國和盟軍占領及重組伊拉克部隊後,這些坦克全部被廢棄。

出口

從1982年起,69式坦克出口到9個國家,總數約2000輛,並在巴基斯坦獲得本地生產許可。它們在伊拉克(接收了大約1500輛,進行了多種改型)、孟和緬進行了本地改裝。在本土服役的69式和79式坦克在1990年代大約有300輛,目前200多輛用於訓練和預備役部隊。現在已完全被取代,仍然基本上是第一代主戰坦克。然而,少數坦克將在更長時間內服役,被非軍事化並轉變為消防坦克,用於三個消防大隊。

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軍隊購買了185輛69-II Mk.2G型和65輛69-II型坦克。Mk.2G型是本地升級版本,配備了雙軸穩定的120毫米滑膛主炮(兼容北約標準且能夠發射反坦克飛彈),配備半自動裝彈機、新的火控系統、新的雷射測距儀、新的熱成像瞄準具、數據鏈路和可能的新彈道計算機以及雷射警報捕捉器。動力裝置也完全改為1200馬力柴油發動機,大大提高了性能,而防護能力則升級為爆炸反應裝甲(正面和炮塔前部)。內部配備了自動滅火系統,新的集體核生化防護系統,改進的通信和導航系統,包括GPS導航。

伊拉克

在沙漠風暴行動開始時,伊拉克擁有約1500輛59式和69式坦克,其中大部分在1984年至1991年間進行了升級。69-QM型(1986年)(本地稱為T-55B)保留了100毫米線膛主炮,但在前裝甲上增加了附加裝甲,並配備了觀測桅杆,有些還裝有60毫米迫擊炮。一些指揮坦克按照Enigma T-55的標準進行了升級。QM1型(1984年)安裝了北約標準的105毫米線膛炮和雷射測距儀。QM2型(1986年)安裝了華約標準的125毫米(L80)滑膛主炮和雷射測距儀。

巴基斯坦

作為最大的使用者之一,巴基斯坦曾擁有400輛69-II型坦克在服役,據傳曾經總共有2500輛在服役。升級程度不明,但顯然在前裝甲和炮塔前部安裝了爆炸反應裝甲(ERA)。現在已被MBT-2000、Al Zarrar和Al Khalid取代。

其他國家

伊朗在兩伊戰爭期間擁有200輛69式坦克。其命運不明。緬甸擁有260輛坦克(包括59式),並從2007年起升級為69式(MBT 50)和69-II式(MBT 80)。泰國皇家陸軍擁有50(95?)輛在役(使用12.7毫米白朗寧M2HB機槍而不是54式高射機槍),斯里蘭卡擁有20輛,辛巴威擁有10輛,蘇丹約200輛69-II型和79型坦克。阿爾巴尼亞也有150輛在役(未經驗證)。

69-II 型規格

尺寸(長-寬-高):8.65米(6.24米,無炮長) x 3.29米 x 2.8米

(28』4」(20』5」) x 10』8」 x 9』2」 英尺)

總重(戰鬥準備):36.5-37 噸

乘員:4 人(指揮官、駕駛員、炮手、裝填手)

動力系統:Type 12150L-7BW V-12 柴油發動機 - 580 馬力,2000 轉/分鐘

最高速度:50 km/h(28 mph)在平坦地面上

續航/油耗:420 km 至 440 km(僅用內部燃料)

懸掛系統:扭力杆

武器裝備

• 主炮:100 毫米 Type 58 線膛炮

• 副武器:Type 54 高射機槍 12.7毫米,2 支 7.62 毫米 Type 59T 輕機槍

裝甲:傾斜裝甲板,炮塔前裝甲 180 毫米 RHA(均質裝甲)

總生產量:約 3200 輛(估計值)

69 主戰坦克原型(1974年)

69-I型

69-II 原型注意到不尋常的迷彩塗裝。

69-III型 原型塗裝為全綠色。

69-IIIb 或晚期 79型 1990年代。注意到 Type 83 熱成像護套。

自用型號晚期 79型三色迷彩,1990年代初

孟加拉國 69-II型

孟加拉國 69-IIG Mk2 炮塔頂有 ERA 裝甲。

巴基斯坦 79型

泰國皇家軍隊 69-II型

2007年,伊拉克新軍中的 Type 69 QM。

伊拉克 Type 69 QM2 2003年。

79型坦克

改進點

• 橡膠襯墊履帶

• NBC 偵測自動關閉車艙蓋

• 83型 105mm 炮(改進版 L7 複製品),可更換的國產熱成像護套(Type 79-II)

• 被動紅外瞄準器或熱成像系統

• 英國 Marconi 火控系統,包括:

• TLRLA 雷射測距儀

• BCLA 彈道計算機

• TGSA 射手瞄準鏡

• Type 79 液冷 730 馬力柴油發動機(比之前的 580 馬力發動機更強)

規格

• 乘員:4人

• 武器:105mm Type 83 主炮(44發炮彈),12.7mm 機槍(500發子彈),7.62mm 同軸機槍(3000發子彈)

• 發動機:Type 79 12 缸 V 形 730 馬力柴油發動機

• 重量:37.2 噸

• 長度(含炮):8.58 米(28 英尺 2 英寸)

• 寬度:3.31 米(10 英尺 10 英寸)

• 高度:2.8 米(9 英尺 2 英寸)

• 最大公路速度:50 km/h

• 生產日期:1984年

衍生型號PGZ88自走防空炮

在嘗試將代號為 WZ305 的80型自走防空炮投入 PLA 使用失敗後,當意識到 PLA 缺乏類似於蘇聯 ZSU-23-4 或美國 M163 的自走防空炮。唯一略微成功的嘗試是在越南戰爭期間,協助製造了63型和65型自走防空炮,在越南被稱為 Phòng không T-34。然而,這些型號並未被自身採納,隨著噴氣式飛機時代的到來,需要全新設計的防空系統。

目標是創建一個能夠為裝甲部隊提供防空能力的系統。為此,選擇了79型底盤(本身基於69型),並配備了雷達和一對 37 毫米 Type 74 火炮。這些火炮最初是蘇聯 61-K 防空炮的地方複製品,但到那個時候已升級為每分鐘發射 360-380 發的速度,相比原始的 160-170 發有了顯著提升。

設計特點:

炮塔: PGZ88 的炮塔配有 1,000 發彈藥,能夠以單發或連發模式發射 Type 76 高爆彈(HE-T),炮彈初速超過 1,000 米/秒。

火控系統: PGZ88 配備了目標搜索/測距雷達、光學瞄準裝置、電光導向系統、彈道計算設備以及識別友軍 (IFF) 發射器和接收器。雷達的探測範圍為 15 公里,最大高度為 3,000 米,系統反應時間為 6 到 11 秒。

原型車: 早期的 PGZ88 原型車具有不同形狀的炮塔且缺乏雷達系統。最終版本展示了其完善的設計和功能。

PGZ88 僅生產了少量用於試驗和評估,但最終未能投入 PLA 服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ca937d70bc1307e9f51c60bfccb85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