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回顧】朱酒:人口紅利下降後,如何調整投資方向?(上)

2023-09-05     雪球

原標題:【文字回顧】朱酒:人口紅利下降後,如何調整投資方向?(上)

作者:雪球路演

來源:雪球

>>>點此進入直播回放<<<

#好市發聲,浪底淘金# 雪球基金直播節來啦!基金學習大禮包派送中:年度好書免費郵到家+雪球獨家策略報告限量送,點擊直播間彈窗/直播回顧下方卡片,添加小雪入群後,基金學習大禮包立馬拿到手!

網頁連結{#好市發聲,浪底淘金# 百位大咖齊聚2023雪球基金直播節}

【直播主題】人口紅利下降後,如何調整投資方向?

【直播嘉賓】@朱酒 職業投資人 雪球人氣用戶

【直播看點】

人口紅利下降對經濟環境的影響;

中高收入階層不斷擴大,改變消費結構;

品質型取代數量型,高端化產品的投資確定性;

以下為完整直播文字回顧:

朱酒: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人口紅利下降後,如何調整投資方向」?現在大家都在講,人口的數量型紅利已經逐步下降,每年的新生的孩子也少了。我們看到很多相關產業,尤其是一些消費品類,比如我們昨天看到一個乳業龍頭,它的中報里就直接寫了,現在確實牽扯到新生兒的問題,這個是我們迴避不了的。所有人都知道。

過去老講人口紅利,講了這麼多年,差不多從80年開放就一直在講,講到現在。如果現在人口紅利出現不可逆的下降,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現在在直播間裡每個朋友的投資生涯里,這個數字是不斷下滑的。我們過去可以說依賴於此,不斷發展生存的這麼一個重大的利好因素現在消退了,那我們怎麼做投資呢?這個可能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

說大一點,我們都在享受時代的紅利,只有時代的我們,我們趕上這個好的時代才有機會去賺錢。就像巴菲特說的,有一個卵巢的先發優勢,刮中了卵巢彩票。在過去30年的股市裡邊,儘管我們都在開玩笑,3000點保衛戰打了十幾年,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很多優秀的企業在這期間一直在成長,不斷地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業績,鞏固自己的護城河。

你買指數可能要考慮擇時的問題,一些優秀的企業也有高潮和低谷,但是一兩年它就恢復了,或者是兩三年一個周期它就恢復元氣了。我們現在看到這些企業確實也遇到了一些跟以前不一樣的困難。現在大家可能在懷疑,它們再過兩三年還能不能恢復以前的高度,因為人口紅利下降了。

因為時間比較緊,我就直接把結論拿出來,直接講乾貨。如果大家有可以繼續探討的,可以在雪球上,我們再繼續溝通,繼續留言。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人口的數量型紅利下降了,這個可能更準確一些。人口的紅利不僅僅是數量,數量是在下降,但是可能我們的紅利還在不斷上升,這是有可能的。因為真正決定商品,決定市場的並不是人的數量。說大一點,在80年代之前中國已經有10億人了,可能年長一點的朋友,或者比我年齡再大的朋友都經過那一段時期,我們怎麼過來的?那時候哪有什麼紅利而言呢?我們雖然有10億人,但是消費能力是很低的。

這麼多年人口的數量是在增長,但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購買能力在增長。我自己理解,決定市場的不是人口的數量,而是錢的數量。錢的單位數量乘以人口的規模,這才是真正的人口紅利。

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人口的數量可能是不斷下降的,但是錢的數量是不斷增長的,我們看到GDP的數字還在增長。儘管這一兩年可能我們受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我們都理解,這個確實有影響,但是我們的GDP還在增長,國力還在增強,只是速度上可能有周期性的暫時慢一點。

我們看到人口的數量這一個乘數出現一些暫緩,但是財富的數量並沒有停止。在一家大家都熟悉的銀行的財報里,都知道這個數據,現在不是二八定律了。以前是20%的人掌握80%的財富,現在是2%的人掌握80%的財富,這個是關鍵,這是決定我們未來選擇我們的投資標的也好,還是說我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去判斷市場,我們自己要創業,都會面臨這個問題。你怎麼去做,你的目標客戶確實是要改變的。

人少了,比如現在做童裝的,孩子少了,剛才說的乳製品,喝奶,孩子是主力軍,人口數量少。但是空間給我們留下了,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只不過在這個空間裡邊要調整我們的投資節奏,調整我們的生產節奏。

簡單還原一下,我是70後,也經過了那一段改革開放之前的日子。在80年代之前的那幾十年里,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貨品時代。那個時候都是憑票供應的,你有錢也沒有用,要買肉得有肉票,買米有米票,有糧票。買各種各樣的東西都要票,買布都要布票,我小時候都攢過這些東西。

在80年代後期的時候,很多地方還有。有些沿海發達一點的城市可能早就取消了,後期內陸城市還是有的。我們在80年代是憑票供應的,那時候都是貨品,你能拿到就不錯了,不要挑不要撿,你去排隊,拿著票。前兩天看一個電影也是,一個電視機多少錢,都得憑票去拿,這是貨品時代。

真正的商品時代是90年代開始的,那個時候沒有票,你只要有錢就可以。你去百貨商場或者超級市場,拿錢就可以買,這是真正的商品,這跟80年代是不一樣的。到了90年代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產品時代。

尤其是入世就是進入WTO之後,世界各地的商品都進入中國,大家產生了激烈的競爭。中國很多優秀企業都是在20年前,在跟很多外資企業經過白熱化的競爭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大家要拼商品的內在的質量,從設計到質量到創新都要去拼了,這時候真正的變成產品時代。

我們經過了貨品、商品、產品之後,到現在大家已經習慣了。我們買東西不太考慮這個東西能不能用得住了,質量已經不是什麼問題,款式也不是什麼問題。我們要看品牌,現在在品牌的時代。品牌就意味著它背後,包括品質,包括它的一些功能性,包括它的適用性,包括它對客群的滿足感,甚至包括它的文化理念都在裡邊了。

我們現在進入品牌時代,你要想在同樣的商品里,買到相對比較好的可心的商品,它有品牌,它就肯定有品牌溢價。我轉了一圈,就把剛才的問題圓回來了。我們現在要去抓住那些2%的掌握了80%財富的這批人,他們是最核心、最有增長前途的消費力。

但是他們畢竟只有2%,這個大致的定律往下推也是可以的,剩下的20%大致集中在多少人的手裡,這個我還缺少數據,可以細化一下,但邏輯是一樣的。就是滿足大眾消費的產品,仍然有它生存的空間。但是一些品牌的商品,優秀的企業,它逐漸把自己的目標客群在延展向上提升。

現在很多行業里真正有投資價值,真正能夠讓我們放心去拿股息,跟著一起長期成長的,往往都是一些在行業里擁有定價權,甚至在行業里主導價格的一些企業。比如白酒,我們都熟悉白酒的龍頭就是茅台。在白酒走量的商品里,飛天茅台是獨一份兒,誰都比不了。茅台賺的錢,那相當於後面排名二三四五六的幾名加一塊也沒有它一家賺的錢多,它是最貴的。

像家電,格力相對來說比其他的產品,空調的價格要偏貴一些,甚至跟一些進口產品的價格差不多。當然現在進口的品牌已經沒有多少市場了。現在的大疆無人機,包括像這兩天最火爆的華為的Mate 60,大家都說你憑什麼賣那麼貴?但是剛一上市就秒殺,你還別嫌貴,根本搶不到。

這些品牌給我們做了證明,中國的企業一樣能做出來與國際頂級企業的產品相提並論的產品。在價格方面,因為原材料、生產工藝,也不會差特別多,現在都是全球化時代。大家在同樣的價格裡邊,現在越來越多的在選擇中國的產品,這個就是我們的商機。數量型現在因為人口受到一些局限,但是品質的不斷提升它是無極限的。而且越往高走,這種消費的能力就越強。

就像剛才說的,Mate 60 pro起步價是6499,還有7000、8000,但是被一搶而空。大家現在國貨已經有了足夠的信心,不像以前,認為Made in China就應該是便宜貨,在全世界都是那個樣子認為,我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但現在不是了,尤其是這兩年新能源車的崛起。

十年前的時候國產車占據的都是10元以下的市場,10萬以上的都不太多,10萬出頭的有一些。你要花個15萬以上想買個國產車,可能就比較少了。我印象中十幾年前是沒有人會花20萬去買個國產品牌的車的。但現在15萬、20萬、25萬、30萬甚至更貴,仰望現在都上百萬,大家不覺得突兀了。因為今天時間比較緊,我今天的都是乾貨。

我們的人口靠數量,它確實是出現了一些不可逆的這樣一個現狀。但是在目前的中國製造業發展過程中,和中國普通老百姓的購買能力,甚至一些高端人群的購買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我們是能夠撐得起更有品質的消費,甚至大家可以簡單地把它劃為一些高端。

但是我想高端不代表著品質,很多奢侈品,比如這個包,從專賣店拿出來,你說這個包是假的,怎麼一下就碎了?這是真貨,真貨才不結實,假貨你怎麼磨都不帶碎的。奢侈品未必代表品質,有品質也不一定非常貴。

比如看到現在很多電商上的一些貨品,甚至可能都沒有太多的品牌,它直接就送到家。但是在供應鏈上做了很多嚴格的管理,平台也做了很多一些工作。我們拿到手的這些產品,尤其一些農產品的預製菜等等,品牌並不響,但是它的品質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品牌比較響的產品更吸引客戶。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個大的趨勢,也就是說越來越往頭部走。

可能簡單看來是定高了,實際上它背後滲透的是它的品質,這種工藝流程的把控,這種對市場的消費,對需求動態的把控,對消費者心理上的一種把控,全方位的一個體現。

我們剛才提到的白酒、家電,包括海爾的冰箱,現在賣得都很貴了,但是它是行業里銷量最好的。這就是今天簡單跟大家分析的邏輯,我們現在看到人口數量是在下降,你往哪兒去投資?你要選擇的標的可能就需要在它的產品,最簡單的,我自己做投資也是,我在各個行業裡邊選擇標的的時候,我喜歡看那些有高端產品的企業。這些企業的高端產品,尤其有高端產品定價權的企業,在市場順的時候大家都賺錢。它毛利高,它賣得多,賺得更多。

即使是在逆境的時候,市場不好。比如現在財報基本上都出來了,除了今天晚上有一些我沒來得及看,大家可能有的人看了,整體來說表現平平,甚至不是特別好,大家也有心理預期。我們在這裡邊也能看到有一些企業真的是穩如泰山。它的報表、數據讓人看完之後,還是很放心的。我看了十年了,到這個時候,遇到現在這種相對來說市場沒有那麼景氣的時候,但是它的報表仍然讓人放心。這就是剛才說的,它自己已經形成了護城河。

如果拼價格,就像我們看到大道說的給我印象特別深的一段話,他問日本人對性價比怎麼看,日本人是不懂性價比的,當然那是20年前,那時候日本製造還代表著國際先進水準。日本覺得我要做就把東西做好,這是當時的理念,大道確實很有感觸。這是我在幾年前看的,一直也在反思,越來越理解,逐漸理解這件事情。

我們看到的一些東西,不要給自己找藉口,你品質不到位,做得不好就是不好,你沒有人家強就是沒有人家強。如果你的品質不到,你就沒有定價權,你就沒有足夠的毛利。沒有足夠的毛利,你就不能產生研發上的良性循環。

比如我們看到華為的手機,確實很多人挺感動的,各方面的打擊,它還能夠活下來。你說它以前賣的手機貴,確實挺貴的。但是你賣得貴,賺的錢多,它就會大量地投入研發費用,形成良性循環。時間長了它物有所值了,那麼它的護城河就出來了。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企業都是這樣的,你再去跟它去拼,你拼不動。因為人家是用了多少年,可能十年如一日反覆地投入,建立的護城河。

四月份我們跟雪球調研團去百度做調研。當時百度的工作人員也沒有太明確去提他們在行業裡邊的一些東西。但是有一個數據一說,大家就知道了,別人很難追的。因為百度每年要往裡邊投入200億的研發費用,做無人駕駛,做這些技術上的一些不斷地疊代。你新進的人即使有200億,每年去投,你這個時間你也付不起。這真是只有幾個巨頭才能去拼的東西。

真正高端的消費能力,真正有定價權的企業,它跟身後的企業,它們之間的競爭關係是越拉越遠的。它不是說現在都在做同樣的東西,時間長了,慢慢的客戶用的多了,你也形成品牌,不斷地蠶食我的市場。不是這樣的,它始終在前面領跑,它始終不放棄自己在這種創新,為客戶提供更適合當前消費潮流的產品的這種努力。它的研發一直是不斷的,這種研發本身就是護城河。

尤其在現在的數量下降了之後,你不能靠外邊的人走進來消費你的產品,只能靠你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護城河,鞏固自己的城牆,讓競爭對手攻不過來。這個需要的就是長期的積累。但是這個積累是從幾年前就開始不斷地一點一點的夯實。

可能它走得不會那麼快,它走的有點慢。但是大家回過頭來看,當初有些走得快的,可能遇到一個經濟周期,它就出現了一些大的波折。拉長一看,包括最近幾年有些明星股,拉長一看它現在的業績比六七年前都高不到哪兒去了,甚至有些連十年前的高度都達不到,只是最近一兩年出現股價的爆發,回頭一看跟十年前的股價差不多。

有些東西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自己做投資,更喜歡那些拉長一看,它不見得短期爆發力強,但是你看它的K線向上走,它走得很穩,很少有大的波折。這是一個企業真正遇到逆周期的時候,它自己的一個底蘊上形成的護城河。而這種企業在我看來,絕大部分都是一種品質性生產的能力,包括擁有相對於行業價格的品牌溢價的。

現在是2023年,比如到2030年,可能這六七年的時間再過去,我們回過頭來看今天,有可能我們錯過的很多牛股,並不是那些概念性非常強的,也不是口號喊得特別響的,而是始終牢牢地掌控著行業的定價權,能夠在行業頭部的產品裡邊擁有足夠話語權,這樣的企業。可能我們幾年之後再去看它的時候,它可能不是爆發力,而是一個持續的一個耐久力。投資它不是一個百米,它是一個馬拉松。拉長一看,給我們的回報還是很驚人的。

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歡,我自己的持倉里大部分都是在行業里擁有一定的品牌溢價、產品溢價的企業,即使遇到逆周期,我也很放心。而且往往這樣的企業,它的產品也好,還是企業的經營也好,也不是那麼難以捉摸。有些跳的很快的、成長很快的企業,你跟不上它的節奏。但是剛才所說的這種企業它很穩定,時間很長。有的時候甚至就像巴菲特說的,它是一個傻瓜都能經營好的公司,這是最好的公司了。不管你怎麼折騰,都折騰不差。

當然你要把它提升到突然間爬上一個高度,也並不是很容易。好在它現有的增速已經滿足投資者的需要。尤其是現在利率在不斷下調,國債的收益率也在下降。十年前我們看年增速,業績增速有兩位數、10%,大家是看不上眼。那個時候GDP都有兩位數的增速。十幾年前每年GDP可能有11%、12%的增速,這個企業才10%,你是低於平均水準的。

但是今時今日真的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基數太大了,120多億。以前漲10%是多少?現在120萬億要漲10%,那就12萬億。這個體量不一樣了,絕對數據越來越大,但是相對增速的比例沒有那麼大。這個時候我們回頭再看,所謂的10%如果能夠長期持續下去,再結合一定的股息,還是非常吸引人的。

有句話叫做水漲船高,但現在可能正好相反,社會整體回報率下降的時候,沒有必要追求那麼高的成長速度。要長期保持30%、40%、50%的成長速度,那是不可思議的。這個行業的天花板是多高?保持那麼高的增速,很多時候是有偶然性的。可能趕上這個周期,能把你的產品力爆發出來。但過了這個周期能不能達到這個標準?如果大家買在這個周期景氣度的上沿,在很高的位置進入,還是那句話「追高都是短命人」這兩年我們看的非常多了,其實沒有必要。

我們把這種扎紮實實做產品的企業把握住,每年有兩位數的增速,就已經跑贏市場絕大部分人了。你要想做並不難,這些企業都是名牌,大家都知道哪些企業在未來幾年可以長期穩定地保持10%以上的增速,這個真不是很難的。但是往往很多人看不上,一提它增速才10%,或者它拼了命了,到好的時候才15%,這多差的一個業績,爆雷了。它要真的是十年如一日能增長10%到15%,就已經非常優秀了。

做投資這麼多年,我們回頭看一下,每隔幾年都會有一些明星股,但是它做不到這些的。這個是我相對往下延伸一下,時間比較緊,中間的過渡就省略了。我還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就是數量乘以質量,這才是真正的紅利。現在只是數量下降了,但是質量,也就是我們的購買力還在提升,真正下滑的並沒有那麼大。

相對來說現在的財富收入越來越頭部化,能夠滿足頭部產品、頭部消費能力消費人群需求的這部分企業,在未來它會走得更穩。因為競爭對手已經很難再進來了。現在很多行業,比如現在我們看到白酒、家電這些行業,頭部的企業現在位置非常穩固,基本上都有什麼三強五強,你後邊的行業排在七八名的,不是資本的問題?給它投100億也很難把它扶持過來,因為這個行業現在不缺錢,它是長期形成的品牌的護城河。這就是我們現在能夠穩定放心地去拿著這些股票的原因。

這些企業往往可能現在增速沒有那麼快,爆發力沒有那麼強了,因為它是老牌企業,本身規模就很大了,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市值,你不能追求它每年還是保持百分之三十四十,兩三年翻一倍的那種速度。即使有的企業現在有這種速度,它也很難長期保持下去,甚至可能未來幾年還會倒退,所以它能夠穩定在10%到15%的增速就非常好了。

如果它能穩定在15%以上,基本上你可以高枕無憂,不要輕易把這個籌碼放掉。

我儘可能地把時間加快一點,還是希望跟大家互動一下,探討一些問題。因為前面確實耽誤了時間,再給大家說一聲抱歉。如果大家有一些互動的問題,可以在直播間裡留言。我這邊是能看到的,這邊放著電腦,大家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以看看這裡邊有一些互動話題,我們可以多探討一下。先回答大家的問題,五糧液中報降速怎麼看?我在前兩天剛寫了一篇文章,在我專欄裡面最後一篇就是寫五糧液中報的。簡單說不好就是不好,這個沒有什麼隱晦的東西,這個數據稍微一算就出來了。二季報的營收、業績、凈利潤都是只有百分之五點幾,坦白說這個確實是低於我的預期。但是回頭想想,其實也正常。

白酒的企業要做業績是非常容易的。大家想想,大家都在講壓庫存,比如咱們就講五糧液,不展開,因為大品牌多講一講,小品牌有薦股的嫌疑,我就不多講了。

茅台也好五糧液也好,它們的庫存周期一般都是以周為單位的。茅台可能兩三周,它的庫存在經銷商裡面需要備一些貨,隨時可能有客戶進來購買,兩三周,差不多茅台的周期是這樣的。五糧液比茅台多一點,也差不太多,就是一個月不到的時間,這是五糧液的常規時間。

現在我自己也做了很多,包括看一些資料,有些機構的資料信息,當然也有一些我自己線下的調研,包括在酒業從業的經銷商朋友也跟他們聊一些,就是反覆地調查,我大致得出來的結論,他們給我反映的情況也差不多。基本上現在茅台和五糧液在今時今日的庫存,跟它們前兩年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不到一個月的,這是我自己理解相對比較準確的數據,這是一個正常的數據。

所謂的壓貨是什麼?只要是在這裡邊多壓一個月,一個月也不是特別長。因為這種頭部品牌的酒企選擇經銷商的時候,它都是有非常強的實力的,對它的資金,銷售能力,包括店面、庫存都是有要求的。多壓一個月不是太大問題。但是多壓一個月是什麼概念?多壓一個月就是它的營收多了8%。

頭部的白酒企業凈利潤率大約都是百分之三十幾,五糧液應該是37%。你多壓了8%,再乘以37%,相當於什麼呢?如果多加一個月貨,差不多就是全年接近3%的增速。

剛才有朋友問五糧液中報的業績速度下降了,降了多少呢?也就降了三個點。如果五糧液想做,中報的業績做到百分之十五點幾,它現在是百分之十二點幾,多壓一個月的貨,沒有問題的。五糧液這種代理權不是誰都能拿得到的,它馬上就百分之十五點幾了,我們在報表上看不出任何毛病來。這就是它業績的彈性。

五糧液中報的合同負債,去年是不到20億,今年是三十多億,差不多多了17個億,我在文章里也整理了一下,這換算一下就將近六個億,就是六個億的純利。也就是說如果五糧液在這張報表上,把合同服務債變成跟去年同樣,也不減,甚至可能再增加一兩億也沒有問題,它就能多出六個億的利潤,170億變成176億。它仍然可以達到去年百分之十五點幾的增速,大家挑不出任何問題。

報表的數據在一定的範圍內,尤其是季報或者半年報,對這些酒企來說,也就是動動手的問題。我把這批貨給你發過去,就叫合同負債,錢都在我這兒了。我就說這批貨我是7月份發還是6月30號發,可能7月份的貨,應該7月1號給你發過去,我改成6月30號給你發過去,就可以進入到我的業績了。

酒廠早一個月,早一天發晚一天發,報表就是12%和15%,有那麼大的區別嗎?我不是特別看重這些短期的數據。我自己在那篇文章里也寫到了,確實這張報表呈現的是整個中國白酒行業的現狀,沒那麼好。我一般不喜歡去做負面的評價,就是免噴,毫無意義的紛爭浪費時間。

我了解到有些企業,現在在經銷商渠道裡邊壓的庫存,正常是兩個月,現在能做到3個月甚至4個月。剛才說的五糧液只是個代表例子,還代表別的酒企。你多壓一個月,可能凈利潤就出來百分之三點幾,多壓兩個月,凈利潤出來百分之六到七。

如果它現在的數據減去7%,結果是不是還是像現在看起來那麼好呢?這個不一定。另外有一個對比的基數,大家一定要把數據拆開來看。去年二季度的時候,尤其像華東,我們知道都是封控著,沒法出去吃飯,小區都出不去。所以在那個時候,很多企業的業績並不好。

有的時候你看到今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多,因為去年二季度是負增長。它去年二季度沒增長,所以今年百分之二十多,看起來比較多。但如果有10%調到去年二季度,按正常年份去算,去年10%今年10%,一算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多,這個並不好。

五糧液這種品牌有銷售能力,行情好不好,經銷商都要先買,把自己庫存先裝上。它去年是15%,今年把這5%,兩年加在一起。你剛才說了,不算那些庫存的壓法,不算那些帳目的清算,也有15%。所以確實不好,但是沒有那麼不好。有的企業確實沒有那麼好,真正要把業績跟庫存加在一起的時候,真的是沒有那麼好。

這裡面有一些細節,如果研究白酒可以研究一些細節。我們做一個草根調研,比如某個企業現在業績這麼好,那您看一下它現在在線下賣的酒跟去年相比,酒價跌了多少?我不說變化,肯定是跌的。現在連飛天茅台都在下跌了。茅台1935今年是批價跌得最慘的千元價格帶的品牌,它跌了三百多塊錢的批價,去年是1300多,現在只有1000齣頭了。

我們看到這些品牌,各家旗艦型品牌的價格都在跌。你怎麼能說在價格都在跌的時候,甚至有的時候銷售量也沒漲那麼多。有的企業價格跟銷售量的比例的關係,在報表上明顯能看出一些問題了,這個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研究品牌,自己算一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還有就是看產能和庫存的關係。有的企業是這樣的,它現在的產能出現了大幅下降,庫存高企。很簡單一個邏輯,它的庫存比它的產能要高出倍數了,現在是庫存太大了,不能增加產量了,你再增加對企業來說壓力太大。銷量也在下降,但是它做了什麼事情呢?提價,以價補量。

每家企業有自己的經營風格,我們不去一一評判。但是我是經歷過2012年的,那時候我還是拿著白酒的,我也經歷了那個周期,中間起起落落,到現在十幾年了我還記憶猶新。在當時就有一家企業是逆勢的,在茅台降價、五糧液降價的時候,市場都不好,現在一瓶飛天茅台是2700元左右,那時候我們花八百多塊錢就可以買到整箱的茅台,要多少有多少,不用擔心什麼搖號之類的,但是當時這家企業還在漲價。

市場不好的時候,企業漲價意味著什麼?你銷量在下降,企業漲價,從酒廠的角度來說,你以價補量,今年的報表很好看,沒有問題,業績是增長的,拿出來一看確實還是不錯。大家就說它馬上要進入前幾名了,但是你的經銷商靠什麼活?經銷商是酒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沒有經銷商,酒企遇到很多問題時候是解決不了的。

我的思想以前在白酒上也走過一段彎路,當時認為你的酒這麼好賣,那就直接全上電商,你把經銷商砍掉就可以了。後來我認識一些經銷商的朋友,聊得比較深,認識到以前是自己的見識不夠。經銷商跟酒廠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可能保證永遠的順周期,逆周期的時候,這幾千個經銷商幫你一塊兒扛,和你自己扛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現在茅台是老大,但是多少年前,80年代曾經的老大是瀘州老窖,80年代開始是山西汾酒,後來變成了五糧液。茅台按營收來算成為真正的老大,才十年的時間,一幾年才成為老大的。茅台那麼強的品牌,始終是中國白酒第一品牌,拼了幾十年才有今天的地位。

所以如果說白酒做不好,它並不見得永遠能鞏固現在的位置。這個就是我稍微扯得遠一點,因為大家對白酒業都比較關心,白酒的財報怎麼去看?不能只看它的業績,你看它利潤增速高就好,它要變臉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因為現在業績增速高的企業,往往估值也高。這兩年有些業績還是不錯的,但是估值已經殺了快一半了。如果是業績不變,估值殺一半兒,那你仍然是要腰斬的。

所以這裡我稍微延伸一下,大家一定不能只看表面的數據。我在寫五糧液這篇文章裡邊,還是說我不是在推票,也不是說五糧液現在有多好,我只是通過它來展示了一下中國白酒現在行業的現狀。五糧液我用的詞兒是真實,並不是好,是真實。這裡說明一下,我基本上一直是跟蹤五糧液的,並不是說我重倉五糧液了,我買多少五糧液了,不是這樣的。當然也不排除我會買,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在中國你看茅台,茅台不代表白酒的。茅台好不好,壞不壞,看不出中國白酒現在到底怎麼樣。茅台是超然的存在。全世界據我所知,可能我沒看到的朋友們給我提醒一下,沒有哪家企業業績是自己年初計劃來的。茅台的計劃一出,大家就知道你今年要賺多少錢了,只有茅台這一個。

2012年一輪那麼狠、那麼凶、那麼殘酷的一個行業的沒頂之災,茅台的凈利仍然是穩的,沒有出現負增長,這個別人誰也做不到。所以你研究茅台就研究茅台,不要把它當成中國白酒。茅台不代表中國白酒,別人根本跟不上它的節奏。研究別人也不代表中國白酒,因為它影響力不大。研究中國白酒就是五糧液,研究五糧液主要研究就是普五,普五的價格就是中國白酒的風向標。

如果大家想關心這個行業,你就看到普五的批價,就基本上了解清楚白酒市場現在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了。去年大約做到960,甚至有一陣兒在年初的時候是965這樣的批價。今年年初的時候普五就做到了920,好一點的位置,可能在華南稍微貴一點930,跌了三十多塊錢。現在勉強漲到了930多塊錢,有的地方是940,離去年的批價還有20塊錢沒有漲回去,這是最真實代表中國白酒的,中國白酒行業現在不好,現在就是經銷商銷售困難。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c920237943ea3cf3e3d620bf00d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