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服務 華為雲如何成為金融企業數字化道路上「對的夥伴」

2022-07-20   懂懂筆記

原標題:一切皆服務 華為雲如何成為金融企業數字化道路上「對的夥伴」

「技術與業務的升級疊加,金融業數字化正在拉開代際差。」

隨著數字經濟向各行各業滲透越來越深入,技術已經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作為數字化一直走在最前列的金融行業,正在承擔著更加重要的使命: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推動行業內效率提升以及業務創新,實現行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數字化的深入提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更多產業升級。

「當前,全球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正在深化展開,全面雲化揭幕了一個最好的時代,讓金融行業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大機會。金融最終會邁向全場景智慧,而全場景智慧金融最終會帶來普惠金融,讓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享受到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華為雲將攜手合作夥伴,實現『一切皆服務』,推動金融行業實現全面雲化、數智融合和全場景智聯,共建全場景智慧金融。」華為雲計算Marketing部部長董理斌在今天召開的華為全球金融峰會2022上提出,金融業正在通過數字化的深入進行跨越式發展,而華為作為金融行業多年的技術夥伴,洞察到新的變化趨勢,並以新的服務模式成為金融企業轉型升級的最佳夥伴。

01

新變化:從倍增差距到代際鴻溝

金融行業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柱,一直都走在數字化的最前沿。在全球經濟轉型的關鍵期,金融行業更是加快了數字化的進程。

以銀行業來看,近日畢馬威發布的《2022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銀行業將進入以追求高質量、數字化為導向的轉型發展「跋涉期」。近年來,在數字化浪潮下,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按下數字化轉型「加速鍵」,2021年六家國有大行的金融科技資金投入總量已超過千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

與此同時,數字化深入程度所帶來的企業競爭力差距也在逐漸加大。據埃森哲對全球8300多家(80%年收入過10億美元)企業調研顯示,全面擁抱雲、AI和數據等數位技術的前10%企業,在2015至2018年間,營收增速是後25%企業的兩倍以上。而過去幾年中,這一差距已經擴大為五倍,未來這個差距還會繼續擴大。顯然,技術層面投入的線性差距正在帶來業務層面倍數級的差距,由此可見數字化對於金融行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時不我待。

因此,在技術推動以及需求拉動的雙重作用下,金融行業正在面臨著全面的升級。個人消費者能夠感受到一個明顯的變化:以前大家都是通過銀行卡進行金融消費,業務範圍有限。而今天,我們可以通過移動APP來完成很多金融業務,業務種類豐富多樣且具有個性。比如圍繞人的體驗優化,基於APP進行理財直播和一站式購買,與商家聯合提供一站式購物等;再比如圍繞物的服務,動產質押讓中小企業快速融資,提升企業的金融服務體驗等。

在全行業言必稱科技為先的今天,技術正在從根本上改變全行業的經營模式。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在改變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在產業代際的變化,即傳統金融與面向未來的新金融。也就是說,以前數字化拉開了企業運營能力的差距,而未來數字化帶來的模式之變,將形成新金融與舊金融之間的鴻溝。

「金融最終會邁向全場景智慧,讓所有人都能隨時隨地地享受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董理斌在演講中這樣描述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金融企業升級的方向,是讓所有人都能隨時隨地享受多樣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這對金融企業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深耕金融行業多年的華為雲提出「一切皆服務」的思路,深入行業痛點,與生態合作夥伴一起給金融企業提供全棧服務,包括雲原生基礎設施、智能數據、業務創新、敏捷支持、安全性和合規性、戰略和創新等。

也正是這種新思路獲得金融企業的認可,華為雲從而成為增長最快的主流服務商:據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華為雲全球IaaS市場排名上升至中國前二、全球前五,成為全球五朵雲之一。在中國,華為雲已成為金融雲基礎設施的首選。

在整個亞太地區,華為雲也是Top 5雲服務提供商中增速最快的雲,其中:在泰國市場排名第三,在亞太新興市場排名第四。「在2021的亞太市場,主要客戶增長了156%,來自客戶的收入增長了92%。我們指定的合作夥伴增加了90%,來自合作夥伴的收入增加了150%。在亞太市場,華為雲也正在構建一個繁榮的雲生態系統。」華為亞太雲業務部總裁曾興雲表示。

02

新趨勢:全面雲化,數智融合,全場景智聯

數字化進入新的階段,隨之而來的則是一些新的特徵。作為金融行業最重要的合作夥伴,華為雲將之總結為三點:第一是架構的全面雲化;第二是應用和業務創新層面的數智融合;第三是面向未來以個人為中心的、虛實結合的全場景智聯。

首先,作為數字化的先鋒,金融業穿越了不同的IT產業周期。最早金融企業的核心系統建立在大機之上,實現了從線下向線上的遷移,保證核心系統運行的可靠性,但同時帶來了成本高及封閉的問題,因為系統的相對固定,業務創新比較難;第二階段是基於標準的X86/ARM硬體架構之上,構建分布式微服務框架,這一階段絕大部分業務系統都可以基於開放平台快速部署,效率和速度的提升明顯。

但這種變化依然滿足不了今天金融業對於創新的需求。例如國內電商行業每年618、雙11促銷活動帶來的瞬間交易值,可能達到幾十萬TPS;再比如個性化的金融服務不斷落地,這就要求IT架構在更穩定的同時,要更有彈性和韌性。因此,雲化成為不二的選擇。

「當前全球金融機構都在推進雲戰略,上雲趨勢正在從外圍系統走向核心系統,技術架構經歷了大型機專有硬體和標準化硬體架構,正在走向分布式雲原生化。」 董理斌強調。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基於華為雲,重新構建了基於雲架構的分布式新一代核心系統,系統上線後可支撐海量交易、彈性伸縮、金融核心級高可靠和高可用,具備為全行6.37億個人客戶、4萬個網點提供日均20億筆的交易處理能力。

其次,是數據與智能。回看金融企業數據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大規模數據分析,通過ETL整合到數據倉庫,服務於BI和報表;
  • 第二階段,加大支持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將湖、倉協同,補充數據倉庫對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的支持,降低運營成本;
  • 第三階段是數據與AI的結合應用在智能風控、精準營銷、智能投顧、智能投研、量化分析等領域,給用戶帶來個性化的極致體驗;
  • 現在行業正在進入第四個階段——數據資產化。

我們知道,差異化、個性化、「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的新金融模式是未來發展方向。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數據與智能的深度融合。大數據是數字時代的能源,AI是數字時代的生產工具,得以轉化、激發數據的能量。數據與AI的融合,由此產生無數新業務、新服務,讓數據價值顯性化,使得數據作為「新能源」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

以中國某TOP 10銀行信用卡中心為例,以前由網點理財經理人工維護客群關係,每年最多可維護500個客戶,只占客群總數的10%,造成存量客戶的流失,新客、潛客提升乏力。通過智能流程機器人構建了智能營銷系統後,可自動挖掘客戶需求,發送個性化金融產品、內容資訊等信息,存量客戶年轉化率提升達10%。

第三,全場景智聯。世界正在加速進入數字時代,元宇宙是當下最顯而易見的一個窗口。透過元宇宙,物理世界將與虛擬世界建立關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元宇宙已經在向我們走近:2022年2月份,摩根大通宣布在Decentraland開設虛擬空間Onyx Lounge,用戶可以通過NFTs的形式購買虛擬土地,成為首家入駐元宇宙的華爾街巨頭;同樣在2022年,data.ai發布《2022年移動市場報告》指出,社交應用的下一個重大變革可能會是虛擬人物和元宇宙。

業界認為元宇宙是下一代網際網路,虛實共生涵蓋了現實世界中一切生產、生活,也會衍生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金融行業也會無可避免地在虛實融合中實現全場景智聯。近年,多家銀行陸續推出「數字人員工」,用於客戶服務、形象代言、直播、主持等場景,當然這些還都是初期的嘗試,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會有更多的場景陸續落地。

03

新思路:一切皆服務,陪伴金融企業實現代際跨越

金融行業數字化進入深水期,升級跨度大,業務創新多,金融數字化轉型在催生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渠道、新產品、新業態的同時,也對科技夥伴提出新的要求。傳統的賣硬體、賣軟體、賣系統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今天金融企業的升級需要。

從產業升級和行業競爭的角度來看,金融企業要更聚焦於業務本身,因此需要一個更穩定、可靠且有彈性、韌性的數字化底座。從客戶需求出發,華為雲提出 「一切皆服務」的理念,與生態合作夥伴攜手,以一種新模式陪伴金融企業實現代際的跨越。

據介紹,華為雲將聚焦「一切皆服務」,通過基礎設施即服務和技術即服務,並與夥伴共創共享共贏,加速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

首先,基礎設施即服務。以前金融企業有的自建數據中心,有私有雲也有公有雲,業務分散在不同平台。華為雲從用戶體驗出發,為公有雲和混合雲提供統一架構,為客戶、合作夥伴和開發人員提供一個具有一致體驗的全球網絡。目前,華為雲與夥伴在全球27個地理區域運營了65個可用區,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分布超過2800個優質CDN節點資源。在亞太市場,華為雲已經在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推出服務,並將於今年9月在印尼上線,正在成為亞太市場上最全面的雲服務提供商。

在這次的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2上,可以看到華為雲推出的分布式新核心方案Cloud Native Core Banking,正是面向大機下移、傳統銀行新建核心,數字銀行新建核心等場景,提供雲原生平台,滿足客戶業務高可用、性能大規模高並發、應用敏捷疊代的需求。

其次,技術即服務。穩定可靠的雲,依賴的是技術,包括硬體、軟體、應用等方方面面。華為持續投資雲業務,將10餘萬研發人員、總額超過8540億元人民幣的研發投入以及過去十年的積累,通過雲服務的形式將這些技術分享給所有的客戶、夥伴以及開發者。

舉個例子,如果企業自己從頭到尾開發AI應用,需要大量專業的AI人才,並且周期長、投資大、風險高。ModelArts是華為雲基於技術和行業經驗沉澱出來的AI開發生產線,一直在訓練、推理、開發、標註等各過程不斷創新。如ModelArts升級了智能化的應用構建平台,打通從需求-設計-開發的全鏈路,零代碼構建行業應用。基於ModelArts,金融企業可以輕鬆分享華為積累多年的AI能力,提升效率或是創新業務。

再舉個例子,虛擬人服務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但是鮮有企業有能力自己從零開發虛擬人。華為雲數字內容生產線MetaStudio讓企業拿來即用:用戶只需上傳一張照片即可生成自己的專屬3D卡通數字人;只需要單個攝像頭就能做到3D數字人直播,一個虛擬主播誕生;只需要輸入文字,即可製作出數字人講解視頻,並且可以根據場景設定不同的情緒。有了華為雲MetaStudio,金融企業可以輕鬆實現「數字人自由」。

最後,生態共贏。金融產業的代際跨越,需要華為、客戶、合作夥伴以及各界開發者一起實現。截至目前,華為雲已經聚合全球超過38000家合作夥伴,匯聚了302萬名開發者,他們的創新服務超過300家金融客戶,包含銀行、保險、證券及Fintech公司,為這些金融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助力。

【結束語】

金融業升級承擔著社會經濟轉型的重任,數字化進入深水區,技術與業務升級疊加將進一步拉開金融企業之間的差距。今天,金融企業在加速數字化的同時,更需要找到「對的夥伴」。「一切皆服務」的思路,更能適應今天金融企業多樣、快速、大步地轉型需求。華為雲,無疑正是那位「對的夥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